我們安恕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半山區鄉鎮,隨著現代化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運用,大多數青壯年農民有了更多的剩余時間,于是選擇了外出務工。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以2012年開學統計為例,我校共有在校生905人,留守兒童163人,占18.1%。而這些孩子也成為我們學校教育中的一個特殊群體。
為了讓留守兒童也能健康成長,我校積極為他們營造一個健康向上、快樂成長的良好環境。認真做好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領導重視,建立健全關愛網絡
留守兒童工作關系到千家萬戶,是一項民生工程,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學校更是責無旁貸。為此,我校高度重視,成立 “留守兒童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校長親任組長,成員包括教導主任、總務主任、少先隊輔導員和班主任。少先隊成立留守兒童之家,每個班主任都是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主要負責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學習生活和思想動態。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詳細記載每個留守兒童的家長姓名、務工地點、收入情況、聯系電話等信息,做到一人一檔、一個不漏,并定期統計匯總變動情況,凡是建檔的兒童,都確保關心和幫扶措施落實到位;通過班主任及時掌握孩子各方面情況,并定期向其在外務工的父母通報。有效延伸了學校教育,促使家庭、學校、社會教育有機結合。
二、營造氛圍,形成強大關愛合力
我校發出“致留守兒童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外出家長對留守孩子做到“四個一”,即每周打一個電話,每月寫一封信,每月與班主任聯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加強家長與子女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強化家庭教育的責任意識。從2008年起,學校黨支部每年都會組織黨員干部為留守兒童捐款捐物,計五千余元。2011年11月份,學校領導看到有的留守兒童還沒有穿上棉襖和棉鞋,就組織黨員干部為需要幫助的留守兒童購買愛心冬衣,當孩子們穿上厚厚的棉衣,不再瑟瑟發抖時,我們都感到了些許欣慰。
2012年5月31日,縣關工委聯合縣婦聯、縣教育局在我校舉行了慶“六·一金翼送溫暖貧困留守兒童救助活動啟動儀式”,金翼集團為我校163名貧困兒童捐贈了書包、水杯、課外書等學習用品,鼓勵我校留守兒童心懷感恩,努力學習,快樂生活。2012年8月,我校全體教工又為留守兒童捐款3630元,竭盡綿薄之力,幫助留守兒童。同時我們還通過開展“愛心一對一”義務家教、愛心心理咨詢和心理導航等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使留守兒童“心有人愛、身有人護、難有人幫”,感受到更多的社會關愛和人間溫暖。
三、重點幫助,細致關懷見成效
為了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我們學校的班主任都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的全部愛心,把留守兒童的冷暖時刻掛在心間,在日常生活中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五年二班的胡國巖老師經常為班級的留守兒童剪指甲,洗發,經常放棄午休時間,為留守兒童換洗衣物,使他們能夠清清爽爽,干干凈凈地在學校學習。四年級一班陳霞老師的班級有個特困留守兒童關德莒,陳霞老師就向學校反映這個孩子的情況,為此,學校為他提供免費的午餐。每到換季,陳老師就會主動為他增減衣物,有時還為他買來生活和學習用品。為了樹立這個孩子的自信心,陳老師總是在課余找他談心,為他溫課,使他和其他孩子一樣每天生活得陽光燦爛。
此外,我校還深入開展親情關愛留守兒童活動,讓留守孩子享受父母般的關愛,成立了留守兒童家長學校,向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宣傳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知識和方法,優化監護行為。通過舉辦專家講座、推薦優秀家教讀物等,對監護人進行培訓指導,為他們答疑解惑。另外,我校還編制了“代理家長工作記錄簿”,對代理家長的日常工作給予總體要求和規范,鼓勵代理家長們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四、豐富活動,拓展關愛工作載體
一是建立家長親情電話。為了讓孩子能夠定期與父母聯絡,傾聽親人的聲音和囑咐,學校所有的電話號碼向學生家長公開。學校還要求各班級收集了學生家長的聯系電話,并裝訂成冊,與家長保持聯系,并主動安排家長和孩子通話交流。既讓家長隨時了解孩子學習、生活、思想動態,也讓留守兒童經常能聽到家長的聲音,感受到父母的關愛與呵護。
二是建立“愛心媽媽”制度。由學校發動班主任做留守兒童的“愛心媽媽”,其他學生與留守兒童結伴,從生活、學習、情感和經濟等多方面給予他們關心和照顧。
三是豐富兒童的學習生活。保證每個兒童每周至少參加一次班級組織的親情活動。親情活動的形式主要有:主題班隊會,親情聚會,對留守兒童進行生理與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教師走進學生心靈活動,組織參加各種興趣小組活動等。
四是經常開展主題教育等活動。在留守兒童中開展“自理、自立、自強——爭做合格小公民”主題教育,“我心中的爸爸媽媽”征文活動和“我成長、我快樂”演講比賽等,進一步豐富了他們的精神生活,增強他們的獨立自主能力,促進了身心健康發展。
我們用行動為留守兒童筑起健康成長的階梯,我們深知關愛留守兒童是一項長期的教育民生工程,我們要把關愛行動落實到每個留守學生身上,讓學校真正成為留守兒童增長知識、提升素養的“家園”,成為同伴交流、親情交融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