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就是培養“高技能人才”,本文就是在這個大的背景下,主要針對《證券投資基金》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證考賽”三結合的教學改革思路,以求全面提升證券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
【關鍵詞】高職教育;職業能力;證券投資基金
一、高職院校證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為“高技能人才”,證券投資與管理專業是按照高職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而開設的專業,主要定位于金融營銷、證券經紀與公司理財三大方向。從目前銀行、證券業對人才要求的能力結構看,除要求職員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外,還必須具備較好的金融營銷能力、嫻熟的商務談判技巧、良好的人際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以及心理素質、較強的市場開拓能力等。基于此,對于一些重點課程和主干課程的課堂教學,如證券交易、證券投資分析、證券技術分析、期貨學、西方經濟學、國際金融等,都是本著“夠用”原則進行理論的傳授,著重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
二、證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現行證券投資專業的課程體系安排
課程教學是將課程理論與教學實踐聯系起來的結合點,它是橫跨于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同時,課程也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最重要的手段,因為課程具體體現著培養目標的要求,尤其是職業技術教育類的課程更加具體體現了各行業對各類人才知識能力結構的客觀要求,這種特定的培養目標也只有通過課程這座橋梁才能最終實現。從當前職教課程的現狀來看,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如課程設計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課程內容及結構安排不夠合理且時有偏離培養目標的現象,必要的課程評價與課程管理制度遠未形成,這些方面的改革工作都亟待開展。
為此,本專業在進行課程體系設計的時候,在充分考慮學生未來工作崗位所需理論知識結構、專業能力結構以及非專業素質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套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理論教學與技能培養有機結合的課程體系。
2.《證券投資基金》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
《證券投資基金》課程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課程,同時也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它的專業性主要體現在,在先前學習的課程中,對基金只是一些零散的認識,而沒有系統的掌握;它的綜合性則主要體現在它不僅要求熟知具體的基金品種,而且對基金的投資理念與行為也必須理解。也就是說,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后,我們希望培養學生以下幾方面的能力和素養,第一,能夠通過《證券投資基金》的考試,解決今后基金產品營銷的門檻問題;第二,能夠熟悉各種基金產品的特性,了解證券市場上現行主要基金品種的特點與功能;第三,能夠分析與預測基金公司的投資行為,從而切實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
3.《證券投資基金》課程的教學現狀
由上可知,《證券投資基金》課程融專業性與綜合性于一身,對學生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切實提高是大有裨益的。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存在重理論輕素質,重書本輕實踐的現象,使得該課程在課程體系和學生專業素質培養中的地位與作用沒有體現出來。
三、《證券投資基金》課程教學的改革思路
1.證考結合,突破基金從業資格的門檻
從目前來看,證券專業的學生就業的主渠道就是證券經紀人,但是從發展趨勢看,資格證是進入各行各業的門檻,我們以前只注重證券從業資格證的通過,解決了入“行”的門檻,對基金從業資格證不太重視,還沒突破“業”的限制。根據相關政策,證券經紀人今后要想從事基金產品的銷售,還必須取得基金從業資格證。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開放和發展,基金產品品種會越來越多,其市場份額也會越來越大,基金產品銷售也會成為證券經紀人一項主要業務,因此還必須取得基金從業資格證。
為此,我們在《證券投資基金》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就必須讓學生學習其中的考試要點,這些知識都是基金從業資格考試的必備的基礎知識,一方面通過課堂的集中講解,讓學生明確考試的重點要點,另一方面通過相關習題進行強化訓練,以求在短期內增強學生的應試水平,解決今后從“(基金)業”的限制。
2.考賽結合,著力提升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
能夠順利通過基金從業資格考試,只是解決了學生今后從業的門檻限制,本質上還是一種應試教育。但是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技能的培養,所以在《證券投資基金》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將重點放在學生實際技能水平的培養上,至于培養方式,就是借助考賽結合,促進學生專業素養和技能水平的切實提升。這里的“考”,是指通過我們自己組織的考試和基金從業資格考試,自己組織的考試包括期末考試(主要是技能考試)和平時考試(撰寫基金投資策劃書);而“賽”就是通過每年度的全國大學生“金融模擬投資大賽”。
(1)教材與實際相結合,努力提高學生對基金產品的認識。在教材的講解過程中,我們老師經常會有一種“紙上談兵”的感覺,學生由于實踐經驗較少,往往也是一知半解,真正碰到實際產品,也是模模糊糊,理解不透。基于此,我們在講解基金產品知識的時候,就應該把現實中的一些相同或類似的基金品種與教材相關內容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對基金產品產生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增強對類似產品的理解能力。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切實提高學生基金投資行為的理解。《證券投資基金》是在大學三年級開設的課程,很多的先導課程,如《宏微觀經濟學》、《證券投資分析》、《證券技術分析》、《期貨學》、《國際金融》都已學過,但這些課程都是從各個側面提升某一方面的技能,而《證券投資基金》融專業性與綜合性于一身,其綜合性主要是需要學生理解基金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的投資組合和投資策略,只要能真正理解基金的投資行為,一方面可以培養自己的投資理念,另一方面還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發現大多數三年級學生的能力結構帶有一定的傾向性,有的善于進行宏觀分析,有的則擅長技術分析,綜合分析能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證券投資基金》的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綜合能力,通過對基金投資行為的剖析,將宏觀分析、行業分析以及技術分析融會貫通。
為此,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通過上課講解一些權威券商的權威報告,如《宏觀經濟研究報告》、《行業研究報告》,其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閱讀、理解各類研究報告,增強對我國宏觀經濟的走向和出臺的宏觀政策的了解,熟悉各個行業的特點,明白在不同的經濟環境條件下基金的投資組合和投資策略;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對當前的宏觀經濟和證券市場走向以及宏觀經濟政策進行講評,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預測水平。
(3)考賽結合,促進學生專業素養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前面所述都是通過課堂講解,了解基金產品,解讀權威報告,分析基金行為,但還沒有實現量化考核。通過考賽結合,借助考試和金融投資模擬比賽可以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具體做法是:期末考試綜合評分包括三方面的考核,即技能考試、基金從業資格考試和證券基金投資策劃書。基金從業資格考試主要考核教材的基本知識,技能考試主要考察基金實務,如基金產品知識,基金投資策略,而基金投資策劃書主要結合金融模擬投資大賽的自己賬戶的投資操作策略和組合提交策劃書,并結合金融模擬投資大賽成績進行考核,以此逐步培養學生的投資分析預測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報告寫作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戴世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年
[2]劉春生,徐長發.職業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