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課程與教學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作為一線工作者正在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新的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之中。但是在實踐中有許多問題值得探究和思索。
【關鍵詞】健康第一 ;運動技能;教法;學法;體育教師素養
我是一名農村高中的體育教師,這幾年體育新課程教學改革有點讓人不知何去何從。單學科的名稱就令人有點糊涂,是體育還是體育與健康。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等更使人發暈。一會是快樂第一、興趣第一;一會是淡化運動技能教學;一會是打籃球同樣能鍛煉心肺功能,為什么讓學生累死累活的練習中長跑;一會是輕示范、輕講解,重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作為一線體育工作者,真不知該確立何種教學觀念,不知該選擇什么樣的教學內容,不知采取何種教學手段,不知道該怎樣對待運動技能教學。平時上體育課還好,一旦上對外公開課,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弄不好落得不學習新課程的“罪名”。真是搞不清、理還亂。幸運的是近日拜讀了毛振明、賴天德兩位專家主編的《解讀中國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著名專家、學者各抒己見》一書。盡管書中專家、學者對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見解,但我能從他們的發言中,強烈地感受到作為體育理論工作者對當前體育課程改革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書中的字字句句給了我莫大的鼓舞,在當前改革的浪潮下,我不奢求做一名弄潮兒,但我能做一名腳踏實地的實踐者,讓體育伴隨每一位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首先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理清本課程的性質。體育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增進高中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它具有鮮明的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是高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它可以使我們的終身體育的目標更加明確。我們的學校體育要為學生現在的和將來的健康維持和健康促進做出貢獻。
其次是加強運動技能的教學。現在有一些現象值得關注,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只求學生動,而忽視技能、體能的教學和對學生勇敢頑強、刻苦鍛煉的意志培養,只求歡快,而不求練身的負荷實效。把學生的運動興趣當作課堂教學改革的唯一依據。認為只要課堂上活躍,學生玩得痛快,樂得開心,就體現了課改精神,就是成功的課,這是對新課標認知上的嚴重誤區。我們說課堂活躍并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我們的目標是讓學生在嚴謹、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會各種健身知識、鍛煉身體、掌握技能。
教會學生體育知識、技能和方法是實施體育課程的前提,運動技能教學既是課程目標也是促進學生發展的載體,我們應該理直氣壯的教運動技術。如果不教不學運動技術,體育學科應該有的地位和作用也就沒有了。學習運動技能無論從哪個方面講,它既是體育課的重要目標,同時又是向學生進行文化科學基礎知識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方法。在小學以游戲為主要的身體練習手段,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初中體育加試的這頂帽子強制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而高中,如果不以運動技能傳授為主體,運動參與,身體健康和社會適應等多項功能很難實現。在模塊教學中,不加強運動技能教學,說實話,36個學時(我校是以48個學時,4個學分為時間段,免去頻繁分班的煩勞,更有利于學習某項運動技能)是難以糊弄過去的。除非你放羊,你糊弄學生,換來的是學科地位的下降,體育教育在學校教育中起的作用更加微不足道。
再次是優化教法、學法。新課程改革給我們一線教師帶來另一巨大沖擊的是教學方法的變化。教師的教法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應認真考慮怎樣教才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要改變過去單一的灌輸式教法。改變過于注重講解、示范的教學形式,應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采用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這是我們常常聽到、見到的一段話。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是目前最熱門的三大學習方式。教法、學法的采用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去學,改變過于注重講解、示范的教學形式,但也沒有說,講解、示范是不對的,有時講解、示范是無可替代的。準確的講解、直觀的示范是體育課一種獨特的教學形式。
我們不能為了凸現新的學習方式有多么的好,而把過去全盤否定。畢竟有了過去,才有了現在和將來。不能一提到講解、示范就批評,我們不妨優化他們。如以籃球教學中,學習行進間低手投籃為例(新授第一次課)。課的開始教師精講技術動作,配3-4個直觀的示范,會有大部分學生懂得了基本的技術原理,但不會做。學生此時的學習狀態是了解了基本的技術原理,但不熟習、通曉,且沒有能力去做,更談不上樂學。接下來是怎樣解決學生不會做的這個問題。以前往往采用的是一板一眼的集體跟練練習,針對學生易出現的錯誤、集體糾正。這種方法可以用但要慎用,可能也體現不了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新課程理念。我們可以進行分組學習,分組學練的關鍵要讓學生帶有目的性去練,要解決什么問題、怎樣與他人進行合作,探究到怎樣的程度就可以了。這樣整堂課就體現出了學懂、學會、學樂三步奏。當然學樂不僅有愉快的體驗、也有苦中作樂,比如中長跑學習。但不是每一堂課都選擇這樣的教學流程,學習方式會因教學對象、授課的性質等等而發生變化的,關鍵是看教師怎樣去設計這堂課。在課堂教學時,作為一線工作者,既不能擯棄以前好的經驗,也不能全部采用新的學習方法,只有積極探尋這兩者的最佳結合點,才是實踐者首要的任務。
最后是提升體育教師自身素養。隨著國家教育改革的深入,學校教學改革的推行和素質教育的推進,體育教師要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滿足新世紀所提出的高要求,具有更新知識,順應發展,不斷完善的能力,體育教師應當具備的素質與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 道德品質修養
教師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質、行為表現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和世界觀的形成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對待工作,體育教師應具有治學嚴謹刻骨鉆研和勇于改革探索的精神,對自己的行為要有責任感,堅毅、勇敢、頑強、有信心、有進取心,具有良好的生活旨趣和認知風格。體育教師瀟灑的風度,良好的教態、文雅的談吐、特別是強烈的事業心、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對學生的影響是極為深刻的,有的可能給他們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
2 文化知識學習
人的文化沉淀決定了人的素質高低,知識是教師寶貴的財富,是科學賦予的力量。體育教師自身文化知識再學習的要求不是太高,有人甚至認為學習沒有什么用。他沒有認識到知識更新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個人才能的發揮,也影響學生對教師的信賴度。教師的知識越豐富,知識面越寬,教學效果也就明顯。教師只有通曉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熟知教學規律,掌握教學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才會喚起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使教學質量獲得提高。
3 業務能力
體育教師的主要工作職責,就是使學生的身體得到鍛煉,并傳授有關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要順利完成工作,體育教師應具有很強的教育能力、教學能力、科學研究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
在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前提下,牢記在高中階段只有加強運動技能教學,才能實現其他功能。一線工作者在實踐中優選教材,優化教法、學法,積極探索,提升自身素養。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能做到讓體育伴隨每一位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解讀中國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著名專家、學者各抒己見》主編.毛振明,賴天德.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2]《學校體育學》主編.潘紹偉,于可紅.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