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是時代與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網絡文化對當代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
【關鍵詞】網絡文化;青少年;體質健康
1引言
互聯網重置了人類現有知識的布局,更新了人類掌握知識的方式,網絡及其所伴生的網絡文化影響越來越大,成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第19次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底全球有6.94億網民,其中美國有1.52億網民,占其總人口的70%,中國網民總數達1.37億,居世界第二位,超過總人口的10%,其中18周歲以下的青少年占17.2%,也就是大約2356.4萬青少年成為網絡文化現象的主要參與者、創造者、傳播者和接受者,是網絡文化生產與消費的主力軍,可見網絡文化對青少年成長影響之甚。
2網絡文化的定義與特征
2.1網絡文化的定義
網絡文化是基于網絡技術發展所產生的,以信息交流的全球普遍化和實踐操作的高度技術化為基本特征的社會文化形態。網絡文化在結構上可以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面。作為物質層面的網絡文化即各種網絡產品,是物質基礎和載體;作為制度層面和精神層面的網絡文化是網絡文化的理性分析,精神層面包括網絡信息、知識、心理、理念和精神,屬于網絡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對物質層面和制度層面起著主導和控制作用;介于物質和精神層面之間的是制度層面,包括技術規范、運行和使用的規則政策法規和道德規范等。網絡把人、信息和文化三者融為一體而產生的網絡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和人的智慧的結晶。
2.2網絡文化結構形式的虛擬性
網絡的虛擬是以數字化方式對自然事物或社會事務及其過程的模擬,其中也包括在客觀基礎上通過發揮人的想象力而產生的對于某些非現實事物的數字化建構。虛擬具有超現實的特征,是憑借數字化手段對于現實的超越。網絡文化的虛擬結構主要分為三個層次:第一,網絡文化認知層,這是網絡文化的最深層結構,主要指基于網絡的時空觀、價值觀、世界觀等思想傾向,它形成獨具特色的網絡精神文化;第二,網絡行為規約層,包括對各種協議的認可、對使用規則的遵守,它形成網民共同遵守的網絡制度文化;第三,網絡文化表達層,指外化于網民行為的網絡語言以及網絡朋友關系、網絡行為方式等,它形成網絡表象文化。
3網絡文化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影響
3.1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的正面影響
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縮短了時空的距離,使青少年能夠很好的利用它快速的了解大千世界,增加了豐富的科學知識。網絡的創造性催生了青少年的時代觀念;網絡的豐富性拓展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徑;網絡的超時空性為青少年擴大了交往面;網絡的互助性培養出眾多的“網上雷鋒”網絡的平等性為青少年創造出自我實現的價值。
3.2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
3.2.1弱化青少年的民族意識。據統計當前網上的信息來自美國的占50%,來自中國大陸的僅占0.01%。這表明,以美國為主的西方發達國家通過占據互聯網這一文化傳播的制高點,一方面控制國家輿論,另一方面源源不斷地向其他國家和地區“扒閬”其價值觀和精神文化產品。這必將對我國青少年的人生觀和意識形態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們的民族意識、民族認同感弱化民族身份逐漸消解。
3.2.2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行為增多。網絡技術使人們的身份可以變成電腦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隨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別、年齡與人交流而不會被人察覺。據統計,日前,計算機犯罪大約只有1%被發現,而這1%中,只有4%會被指控。網絡的隱蔽性特征以及網上黃色流毒、黑色信息、暴力文化的泛濫使網絡犯罪層出不窮,侵犯知識產權、惡意制造計算機病毒、黑客入侵等案件逐年增多。
3.2.3影響青少年學業和身體健康。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占用了青少年大量讀書、學習的時間,對青少年的學業有很大的影響。長時間上網,致使青少年由于睡眠不足而導致生物鐘紊亂,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引發緊張性頭疼、焦慮、憂郁等,同時,由于玩游戲時全神貫注,身體始終處于一種姿態,眼睛長時間注視顯示器,會導致視力下降,眼睛疼痛、怕光、暗適應能力降低,脖子酸痛、頭暈眼花等等。
4結束語
總之,現在的生活,不能沒有網絡,未來的網絡就是生活。網絡和網絡文化是現代人類必須面對的事實。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它的發展對我們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有的專家稱它為“電子海洛因”。
網絡文化對于青少年的成長影響使復雜和多方面的,問題在于教育者如何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互聯網對于現代社會的全方位的影響,而不是以傳統的觀點和視角來看新生一代的成長問題。因為網絡時代為當代青少年賦予了與眾不同的成長環境,相應也帶來了獨具特色的青少年亞文化現象。研究者需要對這種新文化現象的復雜性和綜合性有比較情形的認識,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認真研究它,利用它來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洪洋.論網絡文化的特征及其對教育的影響[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6(1):35-38
[2]侯霞,聶竹明,吳杰.論和諧中小學校園網絡文化的構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8(3):48-50
[3]劉建福,梁小鳳.加強網絡文化環境下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J].中國教育改革與教學研究,2009(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