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媒體是隨著新的課程改革逐漸被農村教師所熟悉并熟練運用起來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技術。多媒體可以提高課堂效率;更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等。把多媒體技術真正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上,讓它成為你忠實且能力高強的“助教”。
【關鍵詞】現代教育;多媒體;優越性;拓展視野;激發興趣
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改革也不甘落后。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多的走進了千校萬校,也走進了每一位老師的課堂。作為一名走在教育改革前線的教師,我也越來越喜歡起這一輔助教學工具,因為它使我的課堂充滿了活力,使我的學生課堂上如魚得水。多媒體在教學上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優越性,全面提高了學校的教學質量。下面我就來介紹一下利用多媒體優化教學的一點體會:
一、音像畫面——激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怎樣才能使他們對學習充滿濃厚的興趣呢?我認為多媒體教具可以算是個不錯的“法寶”。因為初中的學生仍處在對身邊的各種現象都感到好奇,也喜歡聽一些奇聞異事,又總想去揭開一些離奇事情的神秘面紗的年齡段。老師們就可以抓住他們的這一年齡特點去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而學生又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導入新課的切入點。那么怎么樣才能把這些吸引人的東西展現在學生面前呢?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呀!絕對能讓你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如在我們教學《馬說》這一課時,我們可以這樣導入新課以激發學生們學習本課的欲望:用電腦搜索出小品《不差錢》片段在大屏幕上播放,然后定格小沈陽和趙本山,引出趙本山是發現小沈陽這一新星的伯樂。小沈陽這匹“千里馬”是幸運的,被伯樂發現了,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 “千里馬”都像小沈陽如此幸運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韓愈的《馬說》。這樣不僅引出了所學內容,又調動了學生想進一步探討“伯樂和千里馬”故事的欲望,何樂而不為呢?這樣的導入使本來枯燥無味的文言文好像染上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小品風格,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為課堂教學墊下了堅實的基礎。如在學習《安塞腰鼓》一課時中間讀累了,品味累了時,老師可以搜出一段腰鼓表演播放給學生們看,再配上震撼音樂,定能緩解學生的疲勞,又能使學生再一次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氣勢磅礴,酣暢淋漓。你說這樣的課堂學生能不感興趣嗎?
二、幻燈小片——拓視野
現代教育技術教學還增大了語文課堂的信息容量,使學生不僅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而且還能接觸到好多與學習內容相關的知識和信息,從而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在多媒體課件教學環境下老師可以將大量的涉及到教學內容的相關信息放到幻燈片里,充分展現出多媒體教學的大容量。如在教學《紫藤蘿瀑布》一課時,課后研討與練習上有這樣一道題: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花草樹木都像紫藤蘿一樣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你能根據你的積累常識說出幾個嗎?這對于從小生活在農村的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為他們基本上不大熱愛看書。鑒于此老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做這樣一張幻燈片“常見植物的象征意義”并且配上相應的典故,這無疑既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又引導他們了解了歷史小插曲。這時可順帶再制作出一個課外延伸題幻燈片,你能背誦幾句贊美花草樹木的詩句嗎?這一環節也就是用四至五分鐘的樣子,而學生卻學到了幾天的內容。超乎想象的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當然,在幻燈片在放映過程中,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標,不能貪多,也不能濫用,一定得讓你的課件制作吸引人,順序安排條理化,且能輕而易舉的凸顯重點,攻破難點。切勿成了“放映員”。
三、聲形并茂——添特色
語文教學的傳統模式是“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也就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老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講,學生在下面對上耳朵和手聽。這樣的課堂老師身心疲憊,學生容易疲勞,注意力分散,教學效果更不會好??涩F在不同了,音畫時尚風靡全國,學生更是對此情有獨鐘。現代教育也融入了這些流行元素:音樂、美術、圖片、電影、電視等網絡信息在逐步深入我們的課堂,吸引了學生們的眼球。使學生在不斷的享受中完成了學習任務??墒?,音樂、畫面的運用一定要恰到好處才行,不能因為它們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放松學生的心情,就沒有節制的濫用,否則會適得其反。
總之,在信息社會里,現代教育技術離不開信息技術應用,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音畫時尚教學等等不僅是教學手段的改進,更重要的是它對傳統教育觀念沖擊很大而且效果顯著。它的進駐,改變著老師的工作,學生的學習,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年輕教育工作者,我們更要關注新型的教育手段,適應新鮮事物,逐漸去摸索它們,去探究它們的規律和特征,使它們日趨完善,為我所用,為我們的教學所用,真正能讓它們死心塌地的為我們的教育服務。
作者簡介:
史雪敏,女(1980~)江蘇省徐州市人,學歷: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研究方向:初中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