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有效地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了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英語,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讓他們不斷嘗到成功的愉悅。我們只有利用各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增加他們親身嘗試與探究的機會,才會把英語變成對學生具有較大吸引力的一門學科,才會真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
【關鍵詞】興趣;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競爭機制;抽象
作為英語教師,特別是初中英語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持久興趣,激勵學生不斷處于較佳的學習狀態之中,使他們對英語樂學、善學、會學,學而忘我,樂此不疲。
一、渲染氣氛,引發興趣
為了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上課時,教師盡可能多地用抑揚頓挫、語調豐富的英語組織課堂教學。有時僅僅是一個Yes? 或者是一個No.的語調的變化,都會給學生的臉上帶來一絲的笑意。初三和初四的學生,在英語課堂上保持冷靜的時候比較多,這就更要求老師拿出自己的一些殺手锏,幫助這些孩子更快、更好地融入到課堂的學習之中。英語錄音帶和現在教室里的“班班通”,為我們老師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我經常和學生一起欣賞錄音中原汁原味的英語讀音,不時的對其語音語調進行品評。豐富的體態語也可以為我們的課題增加一些意想不到的色彩。許多學生在讀一些單詞的升調時,總是拿捏不準,不知道輔音應該用降調.這種時候,我總是讓大家一起用手進行比劃,邊比劃,邊把單詞讀出來。在碰到一些生僻的單詞的時候,我和學生經常通過動作來交流,先讓學生猜意思,再讓學生記住這個單詞。要善于使用微笑教學,并輔之于風趣、幽默,往往充滿誘因或懸念的語言,能給學生創造一個開放寬松的教學環境。在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們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自然就敢用英語大膽發言,積極思維,進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增強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使他們學會用英語思維,不斷產生學習英語和施展能力的興趣。
二、溝通情感,培養興趣
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過程。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你愛學生,才會有責任感和事業心。你愛學生,學生才會接受你的指導,學習才會有希望。在教學中,我始終本著愛學生、尊重學生的原則,從不挖苦他們。因此,師生關系很融洽。學生喜歡老師,自然也愛上英語課。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要關懷備至,耐心幫助,重視他們,多為他們提供練習的機會,對其微小的進步都加以肯定,增強其自信心。
三、教學靈活,保持興趣
教學的多樣化,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穩定長久。只有教學的內容、形式、思維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才能實現靈活的教學,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使教學語言在力求準確清晰的同時,講究生動、形象、文雅、風趣,要富有吸引力,使學生感到興趣。其次,思維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于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力求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處理;對于同一教學內容,也可以從不同的思維角度,以不同的思維方式來講述和探討,啟發引導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在教學時,學生總有一些單詞記不住,或者是混淆用法,我就教學生找捷徑。
四、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激發興趣
利用形象直觀的教具和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對初一和初二的學生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手邊的掛圖、實物都是我們老師授課的好幫手。有時,沒有這些教具,我會讓學生行動起來,自制教具。這樣做,既滿足了課堂教學的需要,學生對自制教具所涉及的單詞印象會非常深刻,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在進行課文教授時,我有時從網上下載的聽說讀寫的英語材料、采用自制課件和利用多種現成國內外教學軟件在多媒體技術平臺上來進行教學,通過聲、光、電的完美結合,用生動的形象、真實的畫面、優美動人的語言和音樂,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刺激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增強學生的記憶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教學目的。
五、設計和組織多種輔助教學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為了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給學生更多的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我經常設計和組織多種輔助教學活動。通過輔助教學活動,使學生認識了自我,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和自信,增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比如:在學習一些對話時,我會幫助學生布置場景,讓學生進行對話表演。小組間的競賽尤其能激發他們的斗志。他們會在語言、道具、場景等方面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和才智,把競賽搞得有聲有色,許多時候也令我自嘆弗如。
總之,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只要真正意識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對于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性,并且巧妙合理地運用多種激勵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會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進而提高教師的英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勤.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呈現行為的有效性初探.《教學月刊》,2006,第4期
[2]《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綜述》,2009年3月
[3]陳國平.如何在新課程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N].中國教師報,2006
[4]陳汝平.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學[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碩士學位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