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文素養教育的核心, 是人文精神的培養和人性的完善、提高, 促進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加強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已成為當前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潮流和趨勢。《大學語文》正具有此種功能, 是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有效的工具。
【關鍵詞】人文素養;大學語文;教學模式探究
人文素養教育是現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文發展是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的不可或缺的標志, 具備人文精神才是現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的人。人文素養教育的核心, 是人文精神的培養和人性的完善、提高, 促進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加強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已成為當前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潮流和趨勢。大學語文正具有此種功能, 是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有效的工具。本文就此對大學語文如何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提出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大學語文課在人文素質養成上的缺失
大學語文是非中文專業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大學語文應該著重從文化角度對語文進行詮釋, 用哲學、史學、美學、語言學、文學等知識全方位透視和剖析范文, 因此, 大學語文可以讓學生從豐厚的文化中得到陶冶, 開發性靈, 從而提高人文底蘊和文化修養。但是現在的大學語文本身就存在著很多人文缺失, 根本無法滿足這個要求。主要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的缺失。
一是在教學內容上人文的缺失。教學內容包括教材內容( 素材內容和編排)、方法論指導、價值判斷、規范概念等。教材內容是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成分, 現以我們在用的周建忠主編的《大學語文》教材為例。全書分為三大部分: 散文、詩歌、小說。其中, 散文占39.3%,詩歌占45.9%,小說占14.7%,而古文在其中所占比例最大。
二是在教學方法上的人文缺失。教學方法的主體是教師, 教師的教學觀念和素質會直接影響到他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效果。
三是在考核上的人文缺失。教學要求往往通過最終的考評體現出來。大學語文考試還是沿用中小學的考試形式,一律采用閉卷筆試; 考核內容以語言文學知識為主, 語言方面又是以語法分析為主; 文學方面則是作者生平加上文學史式的文學常識, 甚至連考試涉及的作家, 與以前高中所學語文都有驚人的相似,過于注重對基本知識的考核, 忽視人文素質方面的要求, 能夠讓學生表達自己思想的題目少之甚少。
二、大學語文教學應重視人文素質培養
《大學語文》不僅起到傳授語言知識的作用,更傳承著民族傳統文化。當代大學生應當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肩負起民族振興與祖國強盛的歷史責任。如,屈原的《桔頌》寄托了他對故國鄉土的摯愛情懷,其特立獨行、扎根故土、矢志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為后世敬仰。司馬遷的《蘇武傳》塑造了一個威武不屈的愛國者形象。鄉愁詩人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表達了海外游子對祖國大陸及中國文化的眷戀之情, 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感在冷雨的聆聽中與大陸共鳴。還有一部分贊美祖國壯麗山河的作品, 具有豐富的人文思想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給人以美的遐想,使學生開闊胸襟,凈化心靈,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并將其轉化為學習上的動力,從而使學生堅定理想和信念,發奮學習,報效祖國。
《大學語文》教學可以通過優秀的文學作品感染學生,陶冶情操,使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教材中“孔孟語錄”雖然文字不多,但集中了儒家學說的精華,尤其是有關如何做人的論述,句句閃爍著真理的光芒,閃耀著高尚的人格魅力。儒家所推崇的人格價值,對于抑制世俗價值觀的泛濫起了重要作用,這些傳統美德對學生完美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意義。
三、如何加強教學模式的改革
1.加強課堂教學
課堂內容必須有深度、有啟發性。 通過課堂知識的輻射,學生對中國語言文學和文化會有一個感性的、系統的了解, 逐漸形成一種對人生價值自覺追問的人文精神。
2.精選教學內容
在引導學生課外廣泛閱讀的基礎上,課堂教學要精選教學內容,使學生領略到作品豐富的思想性、奇妙的藝術性和高超的技巧性,進而以點帶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他們被領入文學殿堂、感受到這一廣闊世界的精彩時,他們的求知和參與的欲望就會大大增強。
3.改進教學方法
《大學語文》教學應著重于作品的分析、欣賞,讓學生辨別出文學的趣味,領悟到人文的意蘊,盡情觀賞中國文學之美景。
4.把《大學語文》教學延伸到課外
可以開展以培養人文素質為中心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 定期舉辦人文社會科學講座,開展文化藝術節,邀請名人舉辦人文知識講座,開辦文學沙龍,舉辦文學社團活動等。還可以督促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努力將人文知識轉化為人文精神,使學生在實踐中鍛煉意志,培養對他人、集體、社會、國家的感情,樹立社會責任感,形成辯證看待社會現象的良好心理, 養成參加實踐活動的良好習慣,將人文科學知識一點一滴地通過親身實踐、體驗和感悟融入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文化生命中, 逐步形成高尚的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1]范潔.大學語文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山西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學報,2005,(6)
[2]段志東.大學語文對大學生素質培養的作用[J].高教論壇,2004,(2)
[3]張紹紅,張俊.論大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教育與職業,2006:35
作者簡介:
劉娟,(1976,10~),女,陜西省西安市人,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助理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