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在“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思想指導下,主旨在于提高高校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而英語口語教學正是培養此能力的主要途徑。由于受英語教學的傳統思維模式、學情因素、環境因素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高校口語教學中,高估或低估學生的口語水平,要么使學生望而卻步,敬而遠之;要么使學生覺得目標過于簡單,參與口語活動練習的欲望減少,從而使教學效率較低。這就需要我們進行一定的改進和提高,以促使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能夠使用英語進行有效的口語交流。
【關鍵詞】非英語專業;口語能力;英語口語教學
一、大學生英語口語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21世界經濟全球化的世紀,地球村的世紀,世界的步伐不斷加快和國際社會的接軌。為了適應知識和信息爆炸的時代,現今很多崗位的人才需要國際化的人才。英語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英語在不同場合中與不同對象進行成功、得體地交際。對于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化化市場,準確、流利的英語絕對是闖蕩世界最有利的“武器”,已成為必不可少的一張“通行證”。然而在英語口語教學之后,絕大部分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仍然患有“聾啞癥”,所學的英語知識與英語運用不能統一,機械性訓練、無效性學習等多種不合理的方式使英語口語教學事倍功半。因此,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教師只有掌握了學生的真實水平和真實需求,并設計與之對應的英語口語教學方法,才能提高英語口語教學質量,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影響口語教學的幾個因素
1.環境因素
教育心理學認為環境在人的認知、感知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依賴于可供語言大量輸入和輸出的語言環境。我國外語學習的主陣地是課堂。每周有限的課時難以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語言輸入或輸出的機會。此外,高校擴招使學生數量急劇增加與大學英語授課教師不足的矛盾日顯突出,不少高校只好采用大班上課的方式。這種教學環境違背了語言學習的規律,不利于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
2.學生因素
學生能力因素、情感因素等多方面的因素,制約了英語口語的提高。首先是英語語音基礎比較薄弱,造成聽音發音的干擾,導致模仿和表達能力很差;其次學生心理素質不佳,害怕口頭犯錯,對自己極度不自信,開口很小或羞于開口甚至不敢開口;最后是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語言是需要反復朗讀、背誦、運用的,而大多數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口頭表達習慣。
3.教師因素
部分教師在英語口語教學的思想觀念上比較落后。一方面,受學生英語水平的影響,一些教師放棄以英語為主的方式授課,采用以漢語教英語這一授課方式使學生失去了重要的英語學習環境,口語水平很難提高;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偏重于語法、詞匯、閱讀等知識性輸入的傳統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語言技能與語言運用的統一。
4.教材因素
有部分的英語口語教材過于強調語言表層,忽視語言的深層結構;又有部分教材較少考慮非英語母語學習者的困惑。這兩類教材都會造成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需要我們按照學習者的需求調整或重組學習內容,優化出最適合學生的真實需求的學習內容。
三、提高口語教學效果的方法
1.讓學生初步了解口語要素與思維
語言學習之初,就須幫學生廓清語言的全貌,可有效幫助學生日后提高英語口語。英語口語分為外核與內核。
外核是英語語音、語調等方面的知識,英語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幫助學生了解語言的外貌。學生通過發音、節奏、重音、連讀、省略、爆破等技巧,掌握語音和語調并學會理解與表達其在日常交際中的含義。優美的語音和語調必將增強學生的自信,激發學生的英語口語的表達興趣,為成功的交際打下了基礎。
內核是思維方式,它將指引學生感受外國人深層的語言規律、思維模式、文化情感,促進學生進行有效、得體地交際。
中國人的思維模式 外國人的思維模式
(Spiral) (Linear)
從個性上來說(見上面兩圖),相比較中國人較含蓄內斂,呈螺旋式思維模式,在語言表達上中國人總是把重要的東西放在最里面,放在最后面,把次要的先說;而外國人呈直現式思維模式,在語言表達上喜歡把最重要的東西先說,次要的放在最后。若中國人給歐美人描述事物,歐美人士很快就失去興趣了,因為歐美人難以確定這一描述中的重點。
從格局上來說,外國人總是由我及外,由里及表,而中國人老是遠遠地走來,一步步切近自我,一步步烘托鋪墊。
理解這些思維差異之后,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語言中的語法結構并會游刃有余地運用到交際中了。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聽懂歐美人士表達的話,學生表達的英文才能接近Native Speaker,從而提高英語口語表達的質量。
2.培養學生語感,大聲朗讀、多次重復
讓學生大聲朗讀可以糾正語音和語調,刺激聽覺,奠定聽說基礎;大聲朗讀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與學習興趣,改變自卑、害羞、懶惰等缺點。中國古有名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言的學習離不開重復。英語語言貴在語感,而語感來自于重復。學生可以通過朗讀、重復記下來很多文章,里面包含很多句子、語法結構、單詞等語言要素或材料,為口語庫積累了素材并培養了寶貴的語感。重復是記憶之母,大量地朗讀句子、文章及至背誦,即使記憶力再差的學生都可通過重復來掌握語言。
3.鼓勵學生創設環境,有效操練
如果在教學中一味地講解英語知識、作英語示范,學生只是聽懂了英語,但不會使用英語。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與技能的統一,需要讓學生學會創設環境與語言的有效操練。首先,學生開始使用英語的時候會有畏難情緒,勇氣是學生能夠使用英語的一個先決條件。特別是在學生口語的表達時,教師要給以鼓勵,讓學生不要有“My English is very poor”的羞愧,而要有“My English is getting better”的自信。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在口語運用之初犯錯誤,要允許學生犯錯誤,教師不要一味地追求學生語句中語法的絕對正確,除非涉及語言本質上的錯誤。其次,要即時地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對事物進表達,以此來鍛煉學生的英語描述、概括能力。最后,要讓學生在課外時間自己創造英語環境進行英語口語訓練,通過自己的想象力來創造。比如,每天早晨醒來,起床后就對著一堵墻或一面鏡子侃侃而談。設想自己處于一個雙向交流通道中,在與一位假想的交流者練習,達到兩個人對話的互動效果。這樣的條件很便利,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隨意講他學過的地道英文。學生長時間處于一個雙向交流的環境之中,以后再到英語角或者遇到外國人真正進行交流時,學生就沒有了心理障礙,因為它完全是學生每天練習的這個環境的延續。
4.讓學生將英語口語與聽力、閱讀、寫作有機結合并加強運用
讓學生學會把英語口語與聽力、閱讀、寫作有機結合并加強運用,以此來培養英語思維和表達習慣。如遇到一篇聽力對話材料,它是一個很有效的日常交際對話材料,把它當作口語對話的兩個人來分角色扮演來體會說話人的語氣、語調及思想情感;遇到一篇閱讀,瀏覽全文就設想自己如何表達類似觀點、分幾個層次表達;或者僅根據標題擬一個提綱,學生自己學會了建立了一個大的結構框架,然后在這個框架里填充血肉,自己來完成有內容的表達;遇到一篇寫作,可以組織學生就有關英語寫作話題進行辯論,各自闡述觀點。讓學生體會到英語的文化、表達英語的暢快和成就感,從而真正愛上英語。
5.讓學生語言技能反復加強與升華
學生學英語,經常會遺忘,英語知識與表達能力退化。語言的輸入信息在經過人的注意過程的學習后,便成為了人的短時記憶,如果不經過及時加強,這些記住過的東西就會遺忘,而經過了及時的加強復習之后,這些短時間的記憶就會成為了人的一種長時間的記憶,從而在大腦中保持很長的時間。通過反復加強,學生對英語知識與表達忘得越來越少,甚至不怎么忘記了。同時,大量的加強使學生對語言的本質又上升到了一個高層次的認識,就是把口語表達提升到修辭學的層次,因為外國人語言表達的最高層次是幽默。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人才的要求更為迫切,所以提高英語口語教學水平非常重要。為此,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到當前大學英語口語的教學現狀,大家共同致力于大學英語口語教學中;學校需提供良好的硬件與軟件,教師需做好有效引導作用,學生需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高校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國瓊.關于影響大學生英語口語發展的內在因素研究[J].考試周刊,2009年20期
[2]緒佳.淺談提高高校非英語專業學生口語的方法[J].《北方文學(下半月)》 2011年06期
[3]王強.美語思維揭秘[J].《新東方英語》,2009年第三期
[4]張京華.英語口語教學中的輸入與輸出[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作者簡介:
何忠家,男,漢族,大學本科學歷,助教,湖北武漢人,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