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對幼兒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對此人們并不會產生多大的異議,但在家庭教育的價值取向上,絕大多數人的認識并不完全到位,表現在維智主義傾向明顯,忽視家庭教育的育德功能,這是十分不利于幼兒的發展的。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齊指出,“孩子對母親的愛進而發展到對兄弟、姐妹、鄰人的愛,這就是道德的自我發展的基本原則,這些原則是由母親與孩子之間自然關系所揭開的”,為此他鮮明地提出“道德教育的主場所是家庭”。當務之急,我們必須強化家庭教育的育德功能。
一、家庭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育德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教育的基石。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教育越來越引起家庭的重視。但是,家庭教育錯位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首先則是教育功能和教育目標的錯位。不少家長從幼兒二、三歲時就開始教其認字,寫字、背唐詩,參加各種補習班、興趣班,進行文化知識的學習,而對幼兒品德的培養卻不夠重視,以為它可有可無,無關緊要,這就很不科學了。一代文豪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的越快,對社會越有益,我相信這也是一個真理。”無疑,高尚的思想品德修養,能促使青少年產生和形成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極大興趣、熱情、堅韌不拔的毅力以及頑強的拼搏的精神等優良的個性心理品質。因此,科學的家庭教育,應把側重點放在育德(包括良好的習慣培養)上面,而不僅僅是重視幼兒的智力發展。
二、幼兒家庭道德教育的主要原則
必須看到,家庭教育不同于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它的最大特點是以血緣關系與自然美為基礎的,而這個特點又派生出很多具體的特點,如自然性、權威性、自發性、隨意性等。由于家庭具有親緣關系,它可以利用親子之愛的感化教育作用、家庭生活的滲透作用和父母言行的示范作用對子女進行教育,俗話也說“少成若天性”就是這個道理。為此,家教首先要修正教育目標,糾正“學校化”的教育模式,改變重智輕德的觀念,樹立成人比成才重要、成長比成績重要、上進心比進步重要的觀念。具體來說,家庭品德教育應遵循如下幾個原則。
(1)以身作則原則:幼兒的人生是從模仿周圍生活中的人開始的,然而,由于他們鑒別是非、美丑的能力很差,對事物的理解還只停留在表面上,凡是他們感到新奇的、有趣的就會去模仿,現實生活中、藝術中一些怪模怪樣、甚至反面人物的形象也同樣可以引起幼兒的模仿興趣。由于父母是幼兒心目中最熟悉的人,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走路的姿勢、說話的情態都受到孩子們的注意且他們都會去模仿,父母的言行對幼兒有重大的影響,因而家庭中的育德主要靠父母的身教,即父母的示范感化教育來實現。
(2)注重訓練原則:基于身心發展的特點,幼兒的規范行為往往要經過多次反復,在不完全的模仿中逐步成熟。同樣,幼兒任何一種良好品德的形成,也都要經過反復的練習,才能得以形成和鞏固,才能成為其穩定的心理特征。當然,在此過程中,家長必要的引導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缺少必要的引導訓練,幼兒良好的言行就得不到鞏固,關鍵問題是我們要抓住時機。
(3)防微杜漸原則:幼兒的成長是從一點一滴小事開始的,同樣,他們的惡習也不是天生的,對小事的放縱久而久之會鑄成大錯,家長也會因此遺憾終生。問題在于,由于幼兒身心發展上的不成熟,他們出現不規范行為事實上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講臟話,浪費糧食,隨地吐痰,亂扔紙屑等,它們看視小事,但一旦被我們忽視,就會在孩子心頭上添上陰影,妨礙它們思想行為的健康發展。因此,家長應預防在先,時刻以“小事不小”自警,做一名有心人,細致觀察,及時發現孩子的不規范行為,敏銳地抓住幼兒某些錯誤思想的苗頭,并及時予以教育和引導,并迅速加以糾正。
(4)嚴愛相濟原則:幼兒教育的理論與實踐都證明,在培養幼兒品德方面,溺愛、嬌寵、遷就會使孩子自私、任性,容易造成孩子的嬌氣、惰性、驕橫、庸氣等心理弱點。長大后,其社會適應性、自立性、自制性都十分脆弱,干事缺乏恒心和毅力。那些被溺愛、嬌寵、遷就的孩子,十有八、九成不了大氣,“慣子如殺子”講得就是這個道理。
(5)協調一致的原則:在家庭教育方面,教育心理學家都倡導的一條家教原則是“家長之間在教育方面,要保持一致”。不僅父母雙方要保持一致,父母及長輩之間也要保持一致,家長與學校之間還要保持一致;我們不僅要注意家庭內的因素,而且還要注意到家庭外的諸多因素。只有各個方面保持一致,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6)家庭民主化建設的原則。大量的事實表明,幼兒教育中出現的許多問題,都與家庭缺乏民主的氣氛有關。只有加強家庭的民主化建設,建立起彼此平等的人際關系,形成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才能使孩子富有團結,協作、民主、開放與積極進取等良好品質和個性行為特征。目前,不少家長為了使孩子有出息,要求幼兒死讀書,而對他們的天性、愛好和特長不問不答,導致幼兒的反感。因此,家庭民主化建設關鍵是父母不可居高臨下,發號司令,不尊重幼兒的愿意。在具體做法上,家長要注重維護和加強幼兒個人的獨立性,切實尊重他們的愿意和選擇,鼓勵其多言,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尤其要尊重幼兒的個性,強化他們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