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了借形的情境教學法在幼兒園繪畫教學活動中的運用,通過情境創設“四要素”,激發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培養其想象力和創造力,讓米羅可兒的借形想象得到正能量的空間拓展,讓幼兒的創意美術能力大幅度地提升。
【關鍵詞】借形想象;情境教學法;創意美術
繪畫是一種技能,是一種可以被創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種扼殺創造,重復他人的一種技能。技能是可以由老師傳授的,但創造性是老師無法教出來的。許多孩子具有的是相當好的繪畫“技”巧,以及很高的COPY(拷貝)“能”力,但欠缺基本創造力。如何讓我們的畫有自己的風格和魅力,讓我們的美術活動擁有獨一無二的創造力和感染力呢?通過一年來的不斷探索和實踐,我認為借形的情境教學法運用到我們的繪畫活動中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繪畫結合借形,讓孩子的情境更真實,更生動,更有方向性。“借形想象”就非常適合運用到幼兒美術教育中,并且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想象力的發展。正確的在情境中借形,對提高幼兒創意美術的能力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應用借形的情境教學法促進美術教學活動有“四個要素”。
一、借形的情境設計要“巧”
美術活動的題材確定下來之后,還要根據教材特點,進行巧妙的構思,進行適度的借形想象,設計適宜教學內容的情境方案,才能使美術活動錦上添花,事半功倍。比如:在一次題為《快樂的遠足》的命題繪畫活動中,怎樣才能通過借形的手段迅速地讓幼兒回憶起遠足時的情景呢?我巧妙的借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引領孩子走進遠足的情境,讓孩子沉浸在遠足的快樂回憶和無限回味中,一幕幕場景在孩子的語言描摹中生動清晰起來,在孩子的腦海中自由暢想起來。接下來播放孩子們遠足時的錄像和照片,為孩子們創設了記實性的情景,一下子喚起了幼兒遠足時的真實記憶,讓孩子們再度體驗了遠足的快樂心情,最后作品中呈現出來的是賦有感染力的遠足情節,讓欣賞作品的人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愉悅情緒。這一命題,在孩子們筆下表現的惟妙惟肖,雖然有的孩子的作畫技能不夠好,但他們表現的內容卻是來自自己真正的生活經驗,因此畫面也十分的生動和感人。
二、借形的情境形式要“實”
好的借形想象的運用和教學情境的創設都是為達成教學目標服務的,應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幼兒的實際情況靈活創設適宜的借形情境,否則單單流于形式,不但浪費了教學時間,更無法達到教學要求。對于一些比較乏味或抽象的美術活動內容,我們在激發幼兒參與興趣的同時,更應注重借形的情境創設的實效性。比如:在美術活動《變車記》時,由于我們團隊孩子對車輛的了解已經比較深入,因為團隊里有幾個特別喜歡汽車的小朋友,經常拿著各種型號的汽車圖片和模型與同伴交流,如果我在活動中還是提供汽車圖片和模型的話,小朋友已經見怪不怪了,對活動本身而言就沒有想象和創作的空間了。因此,我設計了“借實物想象”的作畫形式,提供各種式樣的鞋子,讓幼兒先仔細觀察,然后借形想象,覺得看到的這些鞋子都像什么,孩子們紛紛說像花瓶、像房子、像輪船……等有孩子說到像汽車時,教師抓住這一時機,進一步引導:“那都像什么樣的汽車呢?”孩子們進入車的世界,進一步展開聯想,像公共汽車、電車、小轎車、老爺車……孩子們的興趣濃厚了,想象的匣門打開了,創作的靈感就激發了。通過更加細致的觀察,認真地作畫,真實生動的畫面效果就出來了。因此借形的情境教學法中適當的形式還是需要的,一個恰當的形式可以讓活動過程變得更精彩。
三、借形的情境構思要“新”
幼兒園美術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要求孩子有創新精神,要與眾不同,而且要與己不同(避免與自己以前的美術作品內容相似)。這就需要老師提供的題材、設計的活動環節、創設的情境也要新穎。比如《可愛的家鄉》、《神秘的宇宙》等題材過于老化,但又是幼兒美術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經典教學內容,如何將老教材時代化、創新化,使老教材不過時呢?我認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我們可以啟發兒童在自己的身邊尋找與老題材相關的新事物,如在《可愛的家鄉》活動中,可以創設與我們輕紡城布市場、紹興橋鄉等相關情境;又如《神秘的宇宙》活動中,可以創設神州六號、嫦娥一號等有關情境,即是在孩子們生活中常見的又是幼兒園美術活動的新內容。
四、借形的情境范圍要“廣”
“廣”即打開幼兒的思路,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比如在大班命題畫《窗外》時,一般孩子們能想到的范圍是很狹窄的,最多是家里的窗外或幼兒園的窗外等,這樣孩子們的思維就會被框死。我們可以通過沒有局限性的情境想象來引導幼兒從更廣的視點來展開作畫(窗外可以是城鎮、農村、山林、街道、田野、高樓、大海等);從不同的季節和時間來展開相關想象作畫(春夏秋冬、早晨、中午、傍晚、深夜等);從不同內容借物想象來繪畫(窗外是人或動物、建筑、植物、景物等),甚至從不同的窗簾、不同的窗臺擺設等實物借形來構思,這樣幼兒創作出來的作品就不會“千篇一律”了。
參考文獻:
[1]《重視“情境教育”,努力探索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途徑》,柳斌同志在全國“情境教學——情境教育”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2]《快樂教育》,[英]赫伯特·斯賓塞著.顏真譯——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10
[3]《米羅可兒幼兒美術課程》.創意總監薛文彪,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