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因為稚嫩,經(jīng)驗不足,對很多人、很多事都無法形成準確的價值觀。而成長,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很多人眼中的“成長”,是接受這個世界和社會對自己的各式要求,努力把自己變成接納的“平凡”人,去了解世界需要你變成什么樣子,去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這樣一個漫長的“成長”中,我們都脫離不了外界思想對我們的影響。而其中學校教育是較為系統(tǒng)的一種思想傳遞。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思想性的課程,也是一門政治性的課題,對學生進行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指導不僅必不可少,更是重中之重。我們都知道未來社會是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要求我們樹立人的全面發(fā)展觀。中學的思想政治課不僅傳播相關的政治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運用的能力,更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特別是對學生三觀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更是一種心靈的溝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古人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想要使其工具鋒利。那么作為一名思政老師,就要先提高自身素質和修養(yǎng),才能達到真正“言傳身教”的作用。
首先政治教師自身要樹立“終身學生”的意識,加強自身精神文明的建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樂于保持一顆童心,善于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一個兒童,這不但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之一,而且是教師對學生產(chǎn)生真誠情感的心理基礎。童心,表現(xiàn)為淳樸、真誠、自認、率直。生活閱歷賦予我們成熟,社會經(jīng)驗賦予我們練達,文化知識賦予我們修養(yǎng),人生挫折賦予我們機智……但是,對真善美的執(zhí)著追求,對假惡丑的毫不妥協(xié)。正直的情懷,永遠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第一流的人物對于時代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愛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時所講的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思想道德在人生中的意義。一個具有高尚精神的人未必能做出驚天動地的事,可是他的這點精神會被世人所敬仰,雷鋒同志便是如此。政治教師只有在自己心靈深處建設一座閃光的精神之塔,才會照亮學生的星空,才能塑造一座真善美的豐碑在學生的心靈中。
其次,教師必須知道如何用“愛心”去面對自己的事業(yè)。
人們常常問“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很多學者,專家都會給出這樣的回答:“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這其實早不是什么“新潮觀點”:從孔子的“愛之、能勿勞乎?忠之,能勿誨乎”到夏丐尊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從羅素“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發(fā)展”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旦是共同的,那就是“愛的教育”。
再次,思想的引導者,不能單單一手打天下,雖不需要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是也要啥都懂一些,做一個“全才”。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的興趣。
欲載岳岳各仞之氣概,必先具漯漯松風之備操。
欲運落落雪鶴之精神,必先養(yǎng)皚皚冰雪之心志。
政治教師必須在實際教學中嚴格以師德規(guī)范約束自己,再不斷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過程中,熏陶、感染、教育學生。用我們豐富的思想,獨立的人格,高尚的人品做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作者簡介:
方蕾,女,漢族,籍貫:上饒,學歷:大學本科,職稱:中教二級,研究方向:思想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