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文明高度發(fā)展的今天,我們卻聽到越來越多的人感嘆:中國的教育怎么了?現(xiàn)在的中學生怎么成這樣了?確實,看看電視、報紙,聽聽新聞廣播,我們發(fā)現(xiàn),青少年犯罪率越來越高。作為老師,我們更切身地體會到學生越來越難教,一屆不如一屆。很多學生紀律散漫、目無尊長,每天只知道吃喝玩樂,吃不了苦,缺乏最基本社會責任感及道德感,甚至出現(xiàn)偏執(zhí)性人格等。
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家庭的未來,“少年強則中國強”,孩子的道德品質決定著一個民族的盛衰興亡。曾經(jīng)有日本人通過中日夏令營時孩子們的種種表現(xiàn)得出結論:中國的下一代不如我們。多么令人心酸的話語,只有高素質的接班人,才能讓民族脊梁堅強地挺立起來。陶行知說:“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弊鳛橐幻Z文教師我感覺肩上的擔子很重。面對這么嚴峻的現(xiàn)實,我認為語文教學中不應該只追求應試,應該把教會學生做人放在第一位。筆者認為我們的語文教學可以從以下方面去做些努力:
一、從課文中挖掘教育內(nèi)容,在審美陶冶中讓學生學會做人
語文教學在人格塑造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中學語文教材里的范文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之作,屈原的愛國情懷,司馬遷的發(fā)憤著書,李白的豪放氣質,杜甫的博大胸懷,這些作家的作品往往精彩感人,人格也如日月之光輝。我們要充分挖掘出其中的內(nèi)涵,去熏陶學生,感染學生。
比如說,我們上了海明威的《老人與?!?,通過硬漢老人與鯊魚85天的頑強搏斗,學生明白了一個道理:人可以被消滅,但不可以被打敗,在學習生活中我們要有永不言敗的精神。當我們講到屈原時,很多學生被屈原的真誠執(zhí)著、忠貞愛國、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感染。這時,我們就可以適時地向學生灌輸愛國主義思想,鼓勵他們努力成為一個像屈原一樣的大寫的人。上《勸學》時,讓他們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上《游子吟》時,讓他們明白母愛的溫柔,潤如無聲;上《過零丁洋》時,讓他們懂得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的豪邁,等等。
學生在學習這些思想的同時,也就是在進行精神的洗禮。通過文學作品的審美陶冶功能,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感情,辨別真善美和假惡丑 ,在美感共鳴中得到凈化,做一個大寫的人。
二、在活動課上,用生動的實例引導學生做一個大寫的人
在活動課上,我讓學生觀看了2011年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典禮,從中我們看到了高原教師胡忠、謝曉君夫婦對孤兒的無私和深情;烤羊肉串的愛心巴郎——阿里木的慷慨與善良;最美媽媽吳菊萍在危難時刻托舉生命的母愛與堅持;平凡女孩孟佩杰恪守孝道的簡單與執(zhí)著;用靈魂演奏生命音符的劉偉的自信與堅強 。這些現(xiàn)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無一不讓我們動容,同學們在感動中熱淚盈眶,一次又一次獲得了精神的洗禮與情感的陶冶。這樣的活動課是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魅力的培養(yǎng)的。
還有一堂學習活動課是“有教無類”。當我用多媒體播放貧困山區(qū)那崎嶇的山路,簡陋的教室,破舊的書包,邋遢的孩子,粗劣的衣食時,很多學生都傷心落淚,他們深深地明白:與山區(qū)的孩子相比自己是多么地幸福。在如此幸福的環(huán)境中,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通過在活動課堂上營造情感學習的氛圍,讓學生帶著感情去學,在獲得美感享受的同時,凈化心靈,汲取養(yǎng)料,學會做人。
三、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教會學生做人
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承載了太多太多的風云變幻。所以,每一次的閱讀課,我都要精挑細選,推薦學生閱讀充滿人性美或對學生的思想有積極導向作用的篇章。比如說,閱讀朱自清的《背影》,讓他們明白父愛如山;《珍珠鳥》讓他們明白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才是最美的天堂;《我與地壇》讓他們學會堅強與勇敢;《一碗陽春面》讓他們看看人間的真情等等。在閱讀完文章之后,我還要求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討論,把每個人不同的感受共享,讓學生明白,只有美的東西才會深入人心。眼睛看慣了美,心兒才會向往著美,我們的行為才會是美的再現(xiàn)。
四、走出課堂,在生活實踐中學會做人
生活是最大的語文課堂。我們的語文學習不能只停留在課堂內(nèi),還需走出課堂,到生活實踐中去,教會學生做人。我要求我的學生,看到身邊有垃圾,要隨手撿進垃圾桶;有同學生病了,要互相照應,互相關心;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能對著自己的父母大聲送上祝福溫馨的話語。用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多看看生活中的美,把我們的美麗思想真正轉變?yōu)榈皿w的行為。
語文學習涉及的面最廣,它和學生每一天的生活都緊密相關,教師應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教導人,引導人、鼓舞人,并始終把教會學生做人放在第一位,改變現(xiàn)在很多學生感情冷漠,精神空虛,不懂做人的現(xiàn)狀。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要在滲透上下功夫,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