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在各類語文考試中幾乎占了半壁江山,隨著課標的不斷改革、頒布、實施,作文教學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語文教師必須及時更新落后的教育觀念,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尊重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強調自身體驗與寫作興趣的相結合。
【關鍵詞】寫作;教學;理念
縱觀過去的作文教學,一些陳舊做法,嚴重的束縛了學生的寫作欲望,而今,我在新課標的引導下,嘗試的進行作文教學改革,所以我的教學理念發生了一些變化。
變化一,從理念本源趨向生活本源
為發適應統一考試的特殊需要,傳統作文教學片面過度地強調“立意”這樣,成功的作文往往多是淪為宣揚理念和翻版,這是寫作教學本源上一種可怕的顛倒。一些語文教育家很早說過:只有生活充實,才會表白也,抒發真實的深厚的情思來。新課標也指出,要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生活是寫作之本源,先有生活的體驗,然后才有文字操作。這種呼聲與新時期以來文學創作界的歷史轉型是完全一致的,探究其實質,乃是從竭盡粉飾生活之能事的“大我”回歸在顯示生存之本相的“小我”,從作文的假大空的應試回歸到真平實的樸素寫作。由此可以引導寫作題材的實有化,引導作文情思的真誠化。
變化二、從閉鎖規束趨向多元創新
由于傳統應試寫作教學片面追求以文以載“道”,自然極大限制了寫作個體心靈的自由活動。飽覽學生作文,字里行間流動的幾乎多是人云亦云的自制型思維。所以新課標也強調:鼓勁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這是歷史性的進步,這對21世紀寫作教學樹立新思維觀,具有深遠的啟迪,首先鼓勵作文主體在思想內容上趨向創新。其次鼓勵作文主體的思維形式上趨向發散。同一個話題,同一個材料,倡導允許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視點,不同層面去思考,從而突破作文傳統思維形式的禁錮,引領學生走出作文思維上的定勢。
變化三、從俗語套話趨向個性表達
語文試題是標準化,造成了學生思維的標準化,而學生思維的標準化,又進一步導致其思維外化形式,即語言表達的標準化,課標呼喚,力求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所謂充滿個性的語言實際上就是從作文主體和血管深處奔涌出來的生之靈泉,只有這樣的語言才粘連著別具一格的氣息,韻味和血性。才是有呼吸,有脈搏的活生生的語言,學生作文語言才有個性化,而這種個性化取決于為人的個性化,思想的個性化。
變化四、從保守狹隘趨向民主開放
目前,語文課標所體現的寫作作教學價值觀,已給走向民主開放,這具體表現在評價維度。評價維度是指寫作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特別是要鼓勵“有創意的表達”自然包括語言內容和語言形式。這是寫作教學評價觀,最具實質性意義的一個進步。這樣一種評判標準,雖然具體操作上增加發散維度,但確能解放學生的心靈和語言,真能生發“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之積極效應。
總而言之,語文課標所體現出來的一系列寫作教學新觀念,代表以“立言——立人”為目標的寫作教學新潮流,必將對寫作教學實踐產生切實的指導作用。那么,隨著理念的轉變,寫作教學亦可采用一些新的方法來提出來高教學效果。在此,筆者僅談幾點教學心得:
(1)激發寫作興趣。建立作文題庫的方法,首先將全班學生按照合作學習原則,異質組合,組內充分合作,在協商的基礎上提供若干個備選題目,每個題目附上200字左右的簡要說明,闡述出題的理由,根據以及寫作思路,其次全班篩選,各小組所提供的備選題目都要經過全班討論,咨詢,獲得90%以上的滿意率方可入選。再次,正式建立作文題庫,給全班學生每學期可以從中自由挑選題目進行習作。這無疑是激發興趣的極好形式。
(2)導入生活體驗。課標明確指出,寫作的真正源頭在生活。換言之,即學生的思想和感情源自其樸素而意蘊頗豐富的日常生活,因此,課標進一步要求學生“參與生活,發現生活。指導學生根據寫作需要搜集素材,采用走訪,考察、座談、問卷等方式進行社會調查,通過圖書、報刊、文件、網絡、音像等途徑獲得有用信息,認真落實好這一寫作環節,必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積累運用。這里的積累除了上面提及的生活閱歷和生活體驗與積淀外,也指課外文學作品的閱讀拓展及相應練筆。課標要求:“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許多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被列入推薦范圍內。另外,建立在持續,大量課外閱讀基礎上的寫作練筆,形式隨意,短小輕松,對于豐富學生詞匯量,提高駕馭語言能力,養成個性化的寫作習作習慣,具有顯著的功效,而且“讀”與“寫”相結合的積累,可以尊重學生寫作基本素養。
(4)優化評改法。呼喚“把作文評改權還給學生”,讓教師從作文批改中解放出來,已成為課改時代語文教學界的響亮口號。隨著中高考語文試卷作文自評的運用,語文教師應立即改革作文評價和修改觀念。作文評改占有一席之地,分數在考場,功夫在平時。作文評改授權于學生,不等于教師不批,而在此同時還要提升教師評價的質量。教師的目光應聚集于“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的表達”這個目標上,所以教師要確定學生自評的順序和內容,允許多人合評,并有爭鳴。這也是引發學生寫作的強勁動力,而且能喚醒其熱愛未來,憧憬理想的美好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