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鍛煉能夠增強人的體質,同時對人的心理健康也能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加強體育鍛煉能夠緩解人們內心的壓力,能夠使浮躁的心情變得平靜、安定,能夠有效地塑造人的性格及人格,使之趨于完美。本文從體育教育和心理健康之間的內在關系,探討了我國中學體育教育對學生健康心理養成的方法。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育;心理健康;內在聯系;養成
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系,心理不健康會導致身體機能發生異常,而健康的心理養成需要有強健的體魄做支撐。對于人來說只有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才能塑造完美的人生,才能抵抗生活中的種種壓力,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人生。體育鍛煉是提高人身體素質的有效手段,相應地對人的心理健康也起到了良好的調節和促進作用。加強體育鍛煉對人的健康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中學生體育運動與心理健康關系
體育教學對中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體育教學不僅能夠鍛煉中學生的身體,更能塑造學生的心理,使其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有關心理學的專家學者通過研究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中學生比參加體育鍛煉少的學生學習成績進步明顯,心理素質要比參加體育鍛煉少的學生更高。其主要原因是體育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會遇到種種挫折與困難,經過努力拼搏會從困境中突出重圍,獲得成功,建立強大的自信心。同樣在體育鍛煉中培養了強大的自信心,即使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問題,他們也會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分析問題,找出問題的答案。此外,加強體育鍛煉還能有效地緩解中學生學習中的焦慮,使其以積極、陽光、向上的心態融入到學習活動中。總體來說中學生體育運動和心理健康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對中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二、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健康不良反應及成因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會因為種種因素產生心理健康的不良反應。這些不良反應主要指的是學生在學習認知過程中和心理適應不協調、不匹配而引起的心理疾病的一種癥狀或者是心理異常。產生心理疾病及異常的主要是由體質、個性、生理等方面的缺陷造成。其中,體育教學過中中學生所呈現出的不良心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焦慮
焦慮是指人從主觀上對從事的某件事提前對其進行判斷,預料會產生某種不良的后果而在心理上出現害怕,壓抑、緊張等不良情緒。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會發現有好多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比如有的同學因為自己長跑能力差,一旦在體育課上遇到長跑測試,他們就會感到極度的害怕,有的學生彈跳能力差,在體育課上遇到立定跳遠的項目同樣會產生焦慮心理。即使是自身身體素質條件好的學生在遇到體育測試項目時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
2.人際關系緊張
人際關系緊張主要指的是中學生因為心理問題、性格問題、或者是外界因素的影響造成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出現退縮、回避不愿和其它同學進行交流溝通,在長期的心理壓力下有些同學甚至會對其它同學產生懷疑、敵視和憎恨等不良心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由于這些同學因為心理不良因素的影響,在組織開展集體體育活動項目時,往往會表現出和其它同學不合群、甚至是不愿意參加的現象,不能夠在集體活動中和其它學生團結一致,為爭集體榮譽而努力拼搏。
3.自卑或自責心理
不同的學生其身體素質也是不盡相同的,有的學生自身身體素質比較好,對于教師講解的體育運動要領領悟的比較快,而有些學生由于自身的身體素質差,在教師講解完動作要領后不能及時地領悟,當其他同學都掌握運動技巧后,自己還在摸索階段,在此情形下他們就會在心理上產生一種挫敗感,感覺自己能力差,對自己喪失信心,自卑、自責心理嚴重。
三、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養成
1.加強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的教育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值青春發育的關鍵時期,在此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健康心理養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體育教師一方面要積極地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生理特點對體育課程進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出與學生發展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方式,更應注重對學生心理進行揣摩研究,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努力培養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2.采用激勵的方法,調節學生的情緒,提升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
有關專家學者曾對學生的心理做過測試:在教學中如果強迫學生去學習不喜歡的項目,沒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去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項目,不僅起不到促使學生健康心理的養成,反而會給學生心理上帶來沉重的壓力,造成心理方面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發應。所以就中學體育教學而言,在體育教學實踐中應盡量選取學生比較感興趣,樂于參加的體育項目,讓學生在體育項目練習活動中體驗到歡樂,使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得到激勵,進而以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四、結語
總之,體育教育與中學生健康心理養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因此為了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培養其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教育教學者必須要結合學生心理特點,探索研究適合中學生身心發展的體育教育教學方法,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在良好的身體素質依托下養成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