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是一篇心理咨詢師的個人成長分析。本文剖析了一個家庭和社會環境如何塑造出一個誠實、守信、獨立、堅韌、積極、負責的個體。表達了作者的職業追求和“讓每一顆心靈都灑滿陽光”的美麗愿望與奮斗目標。
【關鍵詞】成長分析;奮斗目標
一、自我成長分析
我出生在一個幸福和睦的四口之家,爸爸慈愛、樂觀、幽默,媽媽嚴厲、善良、有韌勁,姐姐獨立、堅強、熱情。在這樣的氛圍中,我快樂的成長。在媽媽的嚴格的要求下我養成了誠實、守信、做事謹慎、認真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的性格。可是在爸爸面前,我可以盡情的撒嬌,提各種各樣的“無理”的要求,爸爸好像從沒拒絕過。在爸爸的關愛下,我覺得生活中沒有什么困難的事情,只要有爸爸在,我可以永遠無憂無慮的生活。雖然姐姐只比我大兩歲,可是在爸爸、媽媽外出做生意不在家的期間,姐姐儼然成了家里的“小家長”。那時我們倆都在小學期間,姐姐負責做飯、洗衣、收拾屋子,我負責打下手,晚上的時候,我們倆一起做作業,有什么不會的姐姐會及時地給我講解,姐姐的學習內容我也會跟著學一點。所以當時我的成績一直很優秀。在姐姐的帶領下,我也扮演了一個“小大人”的角色。從那時起,我變得很堅強,很獨立。
媽媽出生時就沒有了父親,童年過的很凄慘,在那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媽媽變得敏感、謹慎、悲觀、內向,但是做事很有計劃,而且有很強的韌性。這樣的童年經歷使媽媽下定決心讓姐姐和我不再重蹈她的覆轍,她下定決心要給我和姐姐創造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她和爸爸從來不吵架,當和爸爸發生矛盾時,她從不立刻發火,也不會和爸爸據理力爭,但媽媽也決不是一個容易妥協,逆來順受的性格。相反地,她會利用她的智慧,想出“對策”,她會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將她的道理一點點地滲透給爸爸,媽媽在潛移默化地向我們詮釋了什么叫“以柔克剛”,原來成功還可以以這樣的方式取得啊。在生活中我逐漸地變成了情緒緩慢,好平靜,有節制,做事前通常會有計劃,持久力很強。在我現在的工作中,我這樣的性格與學生之間基本上不會發生大的矛盾,我也不會將我的情緒帶入到我的課堂中去,對我的學生的教育我通常都會有耐心,有持久力,而且通常會觀察到學生的細微的變化。
記得在大二英語專業四級考試之前,幾次模擬考試我都是差幾分及格,心里真的是忐忑不安,在最后一次模擬考試結束后,老師說幾次模擬考試都沒及格的同學這次考試肯定是及不了格的。當時聽了她的話,我真的有種天快塌下來的感覺。同時也覺得這是什么老師,我們都已經什么心理狀態了,她怎么還能說出這樣的話。從那時起,我就知道在大型考試前一定要給自己的學生鼓勁,讓學生充滿信心地去考試是多么的重要。就在上個月的學業水平測試前的幾次考試中,我有意地將作文成績提高一些,以增強學生的信心。作為一個教師,了解學生各個階段,各個生活環境下的心理狀態既重要又必要。隨著教學時間的增長,遇到的形形色色的特殊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作為一名教師讓自己的陽光灑滿每一個角落真的是至關重要。
二、職業成長分析
隨著科技的進步,知識的不斷更新,社會對教師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正如《學會生存》中所闡述的那樣:“教師的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以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加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由于信息源急劇增多,學生視野開闊,思維活躍,知識面廣,教師如果以有限的知識或權威的地位很難駕馭課堂。難怪不少教師都有“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的感覺。但是一個知識淵博,有愛心,有技巧,有心理分析法的老師也一定會勝任現代教師的角色。
作為現代的教師,真的是不容易,我很理解,網上報道的幾則消息已經明顯看出教師現在是處于弱勢群體中,就舉幾天前發生在我們學校的一次事件為例,前幾天,一名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班主任老師發現后,把他的手機沒收了,但是他的情緒非常激動,言語非常犀利,動手打了老師,后來家長到校之后又和老師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對老師造成了心理和身體上的極大的傷害,事后學生和家長意識到了錯誤,向老師到了歉。通過這樣一個例子,不難看出班主任老師的工作確實難做,而且需要知識淵博,有愛心,有技巧,適當運用心理分析法。而且我認為無論哪個年齡段的人都有壓力,所以在學校里開設心理咨詢課,適當給學生和教師解壓,在適當的時候也可以給家長做一些必要的心理咨詢。現代的班主任必須要具備心理分析和咨詢的技巧,對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能夠及時發現,以及采取相應的措施。
我已經從事教學工作近十年,在擔任了多年的班主任過程中,我逐漸地完善了自己的人格,在與領導、同事、學生及家長的相處中,學會了人與人之間的原則和技巧,人與人之間首先應該平等,無論是和學生相處,還是和同事相處。其次是信任和真誠,以真誠的心對待學生,學生才會充分的信任你,在取得信任的同時,細致地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相應的心理咨詢技巧必不可少。我由衷地希望在我的教學生涯中,能將我的陽光照亮每一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