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物理作為重要的考試科目,決定著學生高考的成敗。合理的教學方法是提高學生成績,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重要途徑。教師一方面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應該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學習策略是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學習的重要方法,教師要積極改善教學對策,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關鍵詞】高中物理;學習策略;教學對策
一、學習策略概述
學習策略是學習技巧、學習方法、調控方式、學習步驟等的總稱,學習策略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養成,而需要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認真的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學習方法,逐漸建立適合自身的學習策略。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習策略培養的過程,并且可靈活的運用知識。
一般的高中物理學習當中體現出的學習策略包括理論聯系實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高中物理有其自身的特性,理論性強,內容高度概括,公式抽象,知識大多來源于現實生活,所以,學生應將理論學習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物理的現實生活性指的是物理來源于生活,卻是對生活高度的抽象概況。比如重力加速度問題,質量不同的小球在同一高度同時墜落其落地時間相同;牛頓也從生活當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可以說實際生活就是一個物理世界,學生要善于將物理的理論知識靈活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來,并對生活現象做分析。比如勻速行駛的汽車其加速度為零,但是其速度不為零;在學到牛頓第三定律時,我們感覺在擁擠的公交車上呼吸困難,人與人相互擁擠,這就證明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同時產生與同時消失的;在學到浮力時,將石子丟入水杯中,水面上漲,由此證明F浮=G排。無論是在實際生活中尋找物理理論的影子,還是以物理理論來指導實際生活,都說明物理不是憑空產生的,即出于實際,又高于實際。所謂的注重實踐指的是可以通過親自操作證明理論的正確性,前面提到的自由落體問題,學生大可在合理的樓層做實驗,進而證明其理論的正確性。當然,做實驗時一定要考慮到他人的人身安全。
二、教學對策解析
高中物理是初中物理學習的一個重要提升,其知識難度加大,抽象性提高。所以,要想讓學生真正的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教師千萬不能急于一時,要循序漸進的通過教學方式的改變達到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向教材取經,更要突破教材
教材是教學參考用書,其編撰設計的難度大多處于中等,并且內容淺顯,對一個問題并沒有深入討論。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知識面的擴大。教師要在較好教材基礎知識的同時做好教材內容的延伸工作,即向學生提供新的知識點,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無窮盡,進而心生探究欲望,在興趣的支配下有利于形成學生自身的學習策略。通過知識滲透,學生進而對知識運籌帷幄。比如,在講述動能知識時,可以結合當前的節能減排探討動能的應用,說說風力發電是如何進行動能與電能的轉化。另外,也可以將其他學科的知識融入到物理教學中來,擴大學生的視野。
(二)學生的學習策略還應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其作用
教師的引導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策略發揮其應有的優勢。在沒有完全形成符合自身的學習策略之前,學生可以經過教師的引導下構建學習策略。在學習當中,學習策略難免卡殼,這時如果教師給予指點,那么一切就可能水到渠成。比如,學生可能對某一理論知識心中有數,做題也心有成竹,但遇到復雜的題目條件時,就可能把握不好其內在聯系,公式的運用也比較模糊,這時教師給予指導,那么學生可能豁然開朗,并記住此類題型的解法。具體的比如在分析萬有引力定律中,因為我國處于太空探索初步階段,并取得不錯的成就,目前嫦娥2號正進行繞月飛行。所以,天體的運動可能是考題的重點。但是萬有引力涉及到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力的知識,如公式G(Mm/r2)=m(2πf)2;再有,也會要求求出天體的質量與密度,衛星的角速度、繞行速度周期等與半徑相互關系。在復雜的公式面前,學生難以找到突破口,此時,教師若指點一二,那學生則會豁然開朗。
物理知識的學習需要現場學習情境的支撐才可發揮教學的作用。教材僅是文字的描述,教師講述的再精彩也可能無法具體再現庫倫定律的內容。所以,要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教師要充分利用可利用的器材,為教學服務。比如在自由落體與物體的平拋中,教師可拋出粉筆讓學生感受力的作用。也可以粉筆盒演示摩擦力與推力的關系。另外,如果教學器材的限制,教師可進行多媒體教學,以動態圖形展現物理知識,讓學生認識物理,感受物理,愛上物理。
三、結語
高中物理難度較大,令不少學生頭疼。學生的學習策略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習方法,教師應積極做好教學方式的創新,以此豐富學生的學習策略,讓學生在興趣推動下學習。
參考文獻:
[1]陳紅飛.高中物理學習策略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
[2]史再.基于網絡的高中物理情境探究學習[D].浙江師范大學,2008
[3]馮玲.元認知策略與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4]王斐.高中物理實驗的學習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
陳榮忠,男,(1974.10.27~),福建省泉州市,學歷:大學本科,職稱:中學二級教師,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學,高中物理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