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小學音樂教育,尤其是小學生的音樂素養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而合唱是普及性最強、參與面最廣的一種音樂藝術表演形式,是小學校園藝術活動中最廣泛、最重要的活動形式之一。如果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合唱訓練。不僅有利于啟迪小學生的音樂思維,培養音樂情感和集體意識,而且對于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合作精神、提高學生音樂素質有著重要意義,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
【關鍵詞】合唱;聲音;訓練
合唱不僅是一門群體藝術,還是一門技巧性很高的藝術,它以“注重情感陶冶,追求音色美好”為首要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包含著聲樂技能、技巧,以及對音樂作品的欣賞能力與表現能力的培養。匈牙利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認為合唱是許多人聯合起來做一個人單獨所不能做的事,無論他或她也許多么有才能,在這方面。每個人的工作都同樣重要。一個人的錯誤就能毀掉一切。只有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去提高教學水平,才能使合唱達到以美育德、以美啟智、以美健心的目的。當然,只有合唱聲部清晰、均衡,聲音和諧,才能表現歌曲的意境。那么,如何搞好合唱教學呢?通過教學實踐,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童聲合唱的訓練。
一、聲音訓練是合唱教學的基本條件
每個未經過聲音訓練的學生都習慣用大白嗓子的歌唱狀態,而合唱最基本的要求是大家歌唱音色相對統一,所以我們必須堅持聲音訓練,將不同的個性音質融入發聲狀態相對統一的合唱之中,徹底改變學生喊唱的不良歌唱習慣。要改變一個孩子從小養成的習慣并非一日之功,必須每節音樂課都進行相應的聲音訓練。具體的措施有以下幾點:
1.低段學生從輕聲開始訓練
英國兒童音樂教育家哈蒂指出:“一般兒童在他們未受到相當好的訓練之前,決不允許他們大聲歌唱,否則,美的音質就會消失。”堅定積極地用輕聲歌唱,就能使兒童去體會各發聲器官在歌唱時是如何協調活動的,從而建立起正確的聲音觀念。同時還能保護兒童的嗓音,獲得輕松流暢的歌唱效果。如果過早地對學生進行系統科學的發聲訓練,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
2.課堂練聲訓練要講實效
科學練聲不能走過場,要扎扎實實落實到位。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選用和更換訓練曲目,同時還要選用適當的歌曲為練聲教學環節,沒有追求練聲的實效,等于白練。
二、合唱教學要符合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
小學生無論學習什么知識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違背了這個規律,學生就會產生畏難情緒,進而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目前我們音樂教材是從三、四年級開始出現合唱歌曲,學生由于缺少和聲觀念和和聲技能的訓練,突然進行合唱歌曲的學習,雖然能獨立完成自己的聲部演唱,但在聲部合唱時難以做到聲部的穩定和諧和。所以我們合唱教學要降低難度,由簡入深。
1.讓和聲訓練走進音樂課堂
每一節音樂課都要進行適當的和聲訓練,先由一個簡單的和弦音開始訓練,再逐級進行樂句訓練,最后進行合唱歌曲訓練。合唱的協調由音量、音色、音準三種因素結合而成,因此我們還要加強聽音練耳的音準訓練,培養學生的內在感覺能力,逐步形成合唱的氛圍,才能有效提高合唱的藝術水平。
2.和聲訓練要講究趣味性
每節音樂課都進行規范的和聲訓練,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被動性的狀態,如果和聲訓練采用一定的趣味性教學,而且和聲訓練與歌曲合唱樂句訓練相結合,和聲訓練就會變得生動有趣。當然和聲訓練可以與練聲訓練融為一體。采取這種措施既能讓學生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又能加強學生的和聲觀念,為合唱歌曲的學習奠定基礎。當學生有興趣參與合唱時,合唱的藝術魅力就會促進學生學習合唱的欲望。
三、合唱教學要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合唱也是如此。我們合唱教學要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合唱學習的積極性。
(1)在合唱歌曲教學時,可以老師演唱一個聲部,鋼琴伴奏一個聲部;還可以用鋼琴為歌曲進行和聲伴奏,老師隨時幫學生穩定聲部。
(2)在合唱歌曲教學時,老師可以挑選音樂感較強的學生或者個別樂器(豎笛、口風琴等)作為各聲部的核心力量,加強聲部與聲部之間的穩定性和諧和性。
(3)在合唱歌曲教學時,學生的聲部分配不要固定不變,要經常互換,讓每個學生都得到高低聲部的技能訓練。課堂合唱教學不是合唱比賽,我們不是單一追求最佳藝術效果,而是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過程。
四、把“我的聲音”融入到“我們的聲音”
1.“我們的聲音”是一個規范的整體。
合唱的最起碼要求是統一目標的合作,通過合唱這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首先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規范,也就是在一個什么樣的目標下合作。就每一個作品來講,第一步的要求是準確讀譜讀詞。讀譜時要嚴格注意每一個細節,尤其是附點、切分音、三連音等等,要注意的是樂句和呼吸的關系。合唱的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就是呼吸的技巧,在讀譜時一定要作好呼吸記號。
2.“我們的聲音”就是“我的聲音”
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合唱要能滿足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同時也要滿足學生的自豪感,要讓他們懂得,“我”是合唱隊中的一個成員,正是因為有了“我的聲音”,才有了“我們的聲音”。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懂得,“我”在合唱中擔任了什么任務,獲得了多少快樂,讓每個學生從集體的成功中獲得個人的喜悅,從而有效地去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
總之,在合唱這門豐富多彩的藝術中,有著廣博精深的學問,需要我們去不斷地學習、探索,為學生創造一種更完美、更和諧的合唱氛圍,只有這樣,我們的合唱教學才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合作精神,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
參考文獻:
[1]楊鴻年.《童聲合唱訓練學》.人民音樂出版社.
[2]淺析中小學童聲合唱訓練[N].甘肅教育, 2006-7(2)
[3]《唱訓練之我見》[J].中國音樂教育, 2008, 7(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