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素質教育是國家教育方針規定必須遵循的教育方向,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點。新修訂的美術教學大綱指出:美術課對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把握好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和重點,怎樣發揮美術教學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作用,我們必須進行認真地思考與探討。
【關鍵詞】中職美術;創新意識;培養
中職美術教學應遵循正確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方式。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優化改革教學體制,提升教師教學水平,鞏固專業的基礎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相關聯系,這是我國對中職美術教師的基本要求。中職美術教師應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勇于創新,根據學生興趣特點與認知的規律,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學習壓力,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教畫不止于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與反思,在美術教學中根據中職學生實際情況,采用有效的方法與措施。
一、中職美術教學現狀
作為中等職業教育美術類專業的教育工作者,在培養學生成為以上人才的努力中,與其它專業一樣,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一)上學無奈,學習困難
學校往往是上不了普通高中的無奈選擇。職校新生大多為初中成績較差、行為習慣有問題、學習興趣受到挫傷的學生。由于他們在學習上的“失敗”又加上現實社會的各種影響良莠不齊,他們或多或少地已把精力轉向了與學業無關的一些地方上去了,這給職校的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二)學管分開,不利發展
在時下職校甚至有不少的人不公開地認為:能管好學生不出事,就是很大的成功了。這導致大多數職校采取了比較嚴厲的手段并用足夠的力量和很多的時間來加強學生管理工作,運用了大量的量化考核甚至細化到學生的點滴行為規范上。這在很大程度上牽扯了教師的主要精力,牽扯了學生大量的學習精力,影響了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專業技能、鉆研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總之不利于上述培養目標的定期實現。
二、中職美術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學習心理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它能夠成為學習的直接動力。一堂美術課應該是一部優美的童話,一段悠揚的音樂,一個動人的故事。教師創設優美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幫助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撥動學生的心弦。在美術課中,我們要充分利用美術學科的優勢,根據不同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征,精心設計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媒體輔教,誘導學生
在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今天,應用多媒體電腦技術制作課件用于美術教學,會使重點突出,難點易突破,單位時間內知識傳播的信息量大,有助于照顧到全體學生,使全體學生在有限的空間區域內看清演示過程,如在講授《民族瑰寶——楊家埠木版年畫》一課中,我充分運用多媒體、視頻剪輯等手段,把楊家埠木版年畫的歷史背景、產生及發展過程以及藝術特點等清楚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一邊欣賞美妙絕倫的畫面,激發了學生求知的興趣,一邊學習了知識,既直觀形象,又可以加深印象。
2.強化自我,積極參與
鼓勵自我體驗,即是鼓勵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對材料的接觸感悟和多次的嘗試,從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關的美術技能技巧。特別在美術工藝課里,我從來不要求學生依照范畫樣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樣粘貼?不作統一規定,而是讓學生自己對材料進行反復觸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試驗,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理解:原來,工具材料有這樣的性能特性;步驟不但可以是這樣的,還可以是那樣的;不但可以采用這種方法,還可以采用那種方法。
(二)營造氛圍,情感交流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產生更多的師生互動,學生更愿意表達自己。如何創建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呢?
1.巧用語言,講求語術
在課堂上老師的話不一定多,但要能給學生以啟發和引導。老師在主導教學時應努力營造出一種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繁重的學業中得以輕松地展現自我,那么,學生就會把對老師本人的喜歡遷移為對美術學科的熱愛。在上《美術字》時,我先從生活中常見的宣傳廣告、門牌、橫幅等例子出發,用生動的語言幫助學生認識美術字的特點及書寫規則,以喚起學生對美術字的好奇心;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美術字的書寫及美化方法,最后通過教師的講解與示范,讓學生了解并掌握美術字的寫法及美化的方法。老師的教學使課堂氣氛寬松,學生思維活躍,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得到了發揮,學生學會了發現與思考,從而能表現出自己所喜歡的美術字體。
2.因材施教,增強信心
從各學科特點來比較,美術學科更注重實踐性和操作性。實踐必然會有成功與失敗,嘗試失敗的教學方法,就是事先不必給學生過多指導和框框加以限制,讓學生在多次嘗試與失敗中自我進步。
總之,美術教師要與時俱進,具備以人為本的思想,把握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悉心研究教學教法,改進教學,這樣才能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質量。才能真正從學生的實際及社會需要出發,培養受教育者的專業技能、鉆研精神、務實精神、創新能力,培養一大批生產、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人才,滿足改革開放及社會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