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這個群體逐漸發生著變化,由原來的五零后、六零后逐漸被新一代的七零后、八零后所代替。新一代的教師觀念與老教師有明顯差異,更注重自我價值的體現,注重勞動成果被認可。對于管理這些教師的領導來說就得更加關注他們的情感、思想,不能一味的只是追求教學成績而不顧教師的感受,考慮運用情感管理的手段來治理學校。
【關鍵詞】領導;注重;理解;情感管理
教育是教學的藝術,也是管理的藝術?,F代學校管理的真諦是挖掘教師工作中激動人心的力量,引爆教師內心潛能,提高工作質量,其中人的情感因素至關重要。情感管理有助于發現人的價值,發掘人的潛能,發揮人的力量,發展人的個性。在知識經濟時代,學校管理者更應當最大限度地激發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增進教師與管理者之間的溝通,從而提高學校的教學管理質量。
一、情感的內涵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情感的功能主要有兩點:一是感染功能。人們之間感情溝通正是由于情感的易感性功能才能以情動情,以情感人;二是調節和激勵功能。積極的情感激勵著人們創造性地探索和大膽地獨創。如果學校領導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管理中去,他會贏得尊重和喜愛,形成眾望所歸的良好的人際氛圍。
二、惜愛人才,感情投入是人性化管理的基本點
所謂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以真摯的情感,增強管理者與教師之間的情感聯系和思想溝通,滿足教師的心理需求,形成和諧融洽的工作氛圍的一種管理方式。情感管理是文化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學校管理者必須做到的基本要求,作為學校教學實施者——教師都是有靈魂和個性的獨立個體,管理者不能無視他們的個體差異,貫徹學校管理制度是“一刀切”式管理顯然是愚昧的、不科學的。
情感需要的滿足和人情味的濃郁是組織凝聚力與向心力的源泉。情感因素是增強學校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在學校管理中,情感交流給教師們提供了共同的表達方式和心理體驗,它使每個教師都成為學校責任感和榮譽的承擔者它能提高教師的情感調適能力,消除情感障礙減少人際摩擦,形成和諧、奮進、具有凝聚力的人際環境。人際關系理論提出,提高人的勢氣和工作滿足度對提高勞動生產率至關重要,這就需要改善組織中的人際關系,尤其是上下級關系。
用激情管理團隊類源于企業管理,但技巧性的管理是虛假的,激情是一種情緒,激情管理就是利用教師的情緒,理論+技巧+激情,通過文化、觀念、制度來激發教師潛藏的斗志,并使之成為一股推進力。
三、情感要素是構建新型學校的起點
(一)培養集體情感
管理者的任務首先就是培養集體感情,激發廣大人才的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反應,引導每個人確立自己與學校之間的關系。“今天學??课野l展,明天我靠學校生存”,這樣必然刺激教師產生強烈的心理反應,即關切自己也關切學校,將個人感情融化于集體感情中。
(二)樹立關愛的感情意識
只有相互尊重、相互關心,才能形成融洽的親密關系。在工作中有時學校老師遇到不順心的事或是工作安排不恰當時會發一點牢騷,這并非都是壞事。這時學校領導要冷靜分析原因,是自己工作的失誤造成的,就應向發牢騷的人承認錯誤,糾正錯誤,千萬不要護自己的短,應當有點自我批評的精神。如果是因為教職工不能正確理解造成的,就應與他傾心交談,講清道理,幫助他們正確理解。如果是因受了委曲或冤枉,領導要表示同情,給以安慰,替他分擔和減輕一些心理負擔??吹浇搪毠で榫w不好時,學校領導者不能“小心眼”,猜疑教師對我是否有意見?是否有什么事得罪了他?等,使自己整天糾纏在緊張的人際關系中。此刻管理者應該以積極的心態去了解和幫助這些教師走出困境。
(三)堅持公平的感情
學校領導在管理教師隊伍中時,若以自身的喜惡而不公平處事,獎懲不明,是非不分,必然引起強烈的反感與不滿。
當教職工做出突出業績時,領導要對他們的成績予以肯定和獎勵,使其他教職員工感受到他們努力投入的價值和回報。這樣的行為,可使教職工產生成就感、欣慰感、滿足感,他們將會加倍地努力工作。獎勵還要民主公開,不僅表彰了先進,而且能全面揭示先進工作的教育方法和經驗,這有利于樹立典型的榜樣,這才是獎勵的目的。
在學校管理中對一些違紀教職工采取一定的制裁或其他處分,對強化紀律意識、提高工作效率。但運用不當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引起人們的不滿情緒和消極對抗行為。所以學校管理者在運用懲罰手段時一定要面對不同對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懲罰的內容方式也很多,但以對方能接受、嚴中有情,能起到教育作用為度。
四、結束語
學校的管理者應該珍惜人才、愛人才,應該具有無私的寬廣胸懷,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采取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感情投入,感情管理不能丟,如何真正完善有效的對教職員工進行情感管理,有待學校的管理者進一步地探究和改進。
參考文獻:
[1] 何善蒙.中國傳統情感心理學思想概論[J].社會心理科學,2005(5)
[2] 張靜抒.情感管理學[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3] 楊玉瓊.談教學情感心理學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2(5)
[4] 孔維明.情感心理學新論[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5] 劉力,張崢,熊德華,張圣平.行為金融學與心理學[J].《心理科學進展》,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