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管理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社會活動,當前班級管理中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嚴重影響了班級管理的質量,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必須加強初中班級管理。本文結合實際經驗,談談初中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初中班級管理問題;對策
1當前初中班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班級內部管理中依然是以班主任為絕對權威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依據一定的要求和規范,采取適當的方式方法,對所帶班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課外活動等進行管理教育,以建立優良的班集體,進而促進和保證全體班級成員全面發展的綜合性活動。在傳統的教育理論和思想中,班主任都被認為是學生的管理者、監督者和引導者,具有較大的權威,但是其卻忽略了班主任同時也應該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和合作伙伴,共同服務于班集體的建設,應該使自己與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與尊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1.2 過于看重學習成績,忽略了影響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
智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核心,而智育的重要途徑就是通過文化課的教學活動,學習文化課知識是學生的最主要活動,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認知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途徑。班主任搞好對學生的學習管理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必要條件。然而,在現實的學習管理中,部分班主任混淆了學習要求和學習指導的含義,過分看重學生成績,只要求學生一定要好好學習,拿高分,卻忽略了一系列影響學習成績單因素。
2做好初中班級管理的有效策略
2.1 加強教育,強化責任
班干部是全班同學的榜樣,在班級管理中起著組織者、管理者和火車頭的作用。一個班級能否健康發展,良好的班風學風能否形成,班干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作為班主任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召開班干部會議,教育他們時時刻刻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要在同學中起榜樣和帶頭作用。
2.2實行多遠的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效果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了著名的強化理論,他認為正強化和負強化對于學生行為的塑造會產生相當重要的影響。采取單一進行懲罰的工作方式,對學生訓斥則會造成師生情感對立,彼此敵意增加,造成學生自暴自棄、心理畸形發展,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完全相悖。因此,根據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學說,在初中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應多用正強化的手段來塑造學生的良性行為,用不予強化的手段來消除消極行為,而且應慎重對待懲罰這一負強化,因為負強化職能讓學生明白什么不能做,而不能讓學生知道什么能做和應該怎么做。
加強管理只是實現教育目標的一種手段,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要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是由教育的內部關系規律所決定的。所以,班主任應采取多元化的工作方式,激勵學生的良性行為,消除其消極行為,進而提高管理效果。
2.3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施行民主管理,增強班級凝聚力
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不僅僅是老師與學生的關系,“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觀念在當今這個追求平等的社會已經不合為宜。班主任應認真思考學生之間的關系。
一方面,鑒于初中生仍然處于一種心理的半成熟化狀態,班主任依然要對學生的人生做好引導作用,教會其做人、學習、與同學合作的方法。
另一方面,班主任除了是學生的良師,更應該是益友,應與學生建立一種朋友的關系,以一種交流、友好、寬容的態度善待學生,關心學生,從內心講學生置于與自己平等的地位,在班委會選舉、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等方面建立民主的機制。例如:改變傳統的班主任指定班干部的做法,讓學生都有資格參與班干部的選舉,并且在可能的情況下,改固定式班干部管理制度為輪流管理制度,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班集體的管理。這樣能使每位學生都意識到自己是這個班集體的主任,在每個學生心里都形成一種班級榮譽感,從而增強班級的凝聚力與向心力。
3總結
綜上所述,針對當前初中班級工作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只有從以上幾方面入手,才能提高管理效果,進而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高宏珍.初中數學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03)
[2]張亞英.關于初中班級科學化管理的探討[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