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看圖說話寫話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讓學生寫出通順的句子,能為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中,由于低年級學生生活經驗不足,認識水平低下,學生存在看不懂圖,寫不出話來;寫出的話呆板沒有生氣;表達不清及教學方法不妥等問題。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
低年級的看圖寫話是作文教學的準備階段,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基于《語文課程標準》對一、二年級學生的寫話提出的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摸索與實踐中,我就低年級看圖寫話教學談一點自己的認識。
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看圖后,不知道圖意
由于低年級的有意注意較差,所以在觀察時沒有目的性,東看看、西看看,抓不到重點。例如,一年級下冊語文百花園二的看圖寫話《植樹》,圖上主要內容是:春天,教師帶領同學們在校園里植樹。圖上畫的順序是:左邊的圖中有一個女孩在給小樹苗澆水,中間的圖中畫的是一個教師刨坑,右邊的圖中畫了兩個同學,其中一個同學扶著樹,另一個同學在給小樹培土……一些同學習慣從左往右地觀察順序,寫出這樣的句子“春天來了,老師和同學們在植樹,小蕓先給小樹澆水,然后老師挖坑,小明給小樹培土?!苯處熢诮虒W中應引導學生根據實際生活中的植樹過程來觀察圖畫內容。
2.學生雖然看懂了圖意,但是寫出的話呆板
這些年來,由于學校受到一些安全事故的沖擊,學生都被禁錮在校園里,參加的社會實踐太少,不能寫出生動而富有個性的話。加上很多教師沒有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以至于學生只會看到什么就寫什么,不能寫出有個性的想法。
3.寫出的話表達不清
看圖寫話,看圖是基礎,由于低年級學生還缺乏觀察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多指導學生看圖,讓學生掌握看圖的方法,判斷事物發生的時間和地點。剛開始學習寫話的時候,只要能說清楚什么人、什么時候、在哪里、干什么就行了。有時時間、地點可以不寫,只要通順,哪怕一句也行。
4.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妥
在教學中,有些教師會出現在批改時多指責少引導的現象,長期下來學生就會覺得看圖寫話難,沒有興趣。例如,在寫二年級下冊語文百花園五的說話寫話《爸爸的生日》時,一些同學只寫道:小紅和媽媽在等爸爸回家過生日。有些教師看了后就在本子上寫上一個“良”或者“差”,沒有其它任何批語。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當時小女孩的感受、心情及畫中阿姨這時候會說什么,做什么,內容才會更豐富。
二、改進的幾點建議
1.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對于一個兒童來說,未認識的事物很多,這就要求教師要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多認識事物,學校應支持鼓勵教師適度地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園內環境,讓學生在校園里進行一些實踐活動。
2.激發興趣,訓練學生會“看圖”
對于一幅無聲而靜止的畫面,要讓學生看出“動畫”來,這是一個難點,我覺得對低年級寫話的培養首先應該是對寫話的興趣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獲取知識的原動力,是提高學習積極性的催化劑,學生對寫話有了興趣,才能寫出精彩的語言。
3.訓練學生會“說話”
這個時期學習寫作的兒童,需要通過自己的有聲語言來擴展思路,只有說得明白,才會寫得清楚,學生剛入一年級時,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和陌生,因此在第一堂課上,我讓他們大膽地自我介紹,尋找朋友,我先作示范,然后鼓勵學生自己來找朋友,他們一個個地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心里樂開了花。第一次說話他們嘗到了其中的樂趣,以后每節語文課前我都安排幾分鐘的“巧嘴巴”活動,讓一兩個學生上臺來說一、兩句話,說得好的給予表揚。
4.訓練學生會“寫話”
《語文課程標準》把第一學段的作文稱為“寫話”,目的是為了降低難度,激發興趣。由于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及識字量的限制,寫話訓練時,要求不能過高,只要通順就可以了。開始可讓學生收集自己喜歡的圖片,寫上一兩句話,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在班上展示自己的采集,能樹立自信心。例如:小軍的書包真漂亮。這樣簡短的句子老師啟發擴展如下:小軍的書包漂亮在哪里?為什么會這么漂亮?再發展寫兩句、三句話……,然后再發展到寫自己喜歡、熟悉、常見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