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何教學活動,都必須是課內課外的有機結合,課堂教學必須向課外學習延伸,小學英語課大多數省份都是在三年級以上的班級開設,學生們對課外作業的認識都已經有了模式化的印象,小學英語課外作業布置具有針對性、有效性、創造性、實踐性、趣味性,讓學生對英語學習從最初階段就保持良好的興趣和愛好,為他們在以后的英語學習中打下堅實的情感態度基礎和適當的語言知識基礎和語言能力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英語;課外作業;布置;評價
小學英語課外作業的布置要科學合理,既能練習學生所學過的知識,提高語言能力,也能讓學生在興趣允許的范圍內完成作業,不過多的占用小學生玩的時間,這就要求小學生英語課外作業的布置要堅持如下原則:
1 針對性
小學生課余時間最主要做的還是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或者在家長的看護下玩耍,玩是他們的天性,也是他們認識世界最有效的方式,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課余時間的合理安排,因此教師布置作業的時候必須有的放矢,要有針對性的對新學過的知識進行訓練,不要以作業量換取學生對作業內容的熟練度。這種做法雖然短期內會有良好的收效,然而,對于孩子天性的抹殺,對于孩子對所學科目的興趣的打擊卻是顯而易見的,這些是在以后的學習中怎么也補不回來的。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一定要注重課外作業的針對性。
2 有效性
語言具有工具性,文化性等特性,然而在小學階段教師最需要強調的是語言的工具性,就是聽說工具,教師在課外作業布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語言工具性這一特點,讓學生充分體驗語言作為聽說工具的作用,讓他們與同學對話,或者以想象的方式與想象中的人物進行對話,讓他們對所學的語言通過聽說的方式掌握。所以老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聽說這一學習語言最有效的方式,不要緣木求魚的教學生抄寫篇幅的英語單詞和課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還可以讓學生學習聽錄音,看視頻等等方式,讓他們對英語學習充滿興趣,讓他們在課外作業的完成過程中體驗快樂。
3 自主性
英語課外作業的自主性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學生自主選擇課外作業的量,每一個學生學習能力總是有差異的,由于對學習的內容理解、興趣等因素的不同,學生們對所要完成的作業的內容和量總是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作業太少,那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得不到充分的訓練,白白浪費了他們寶貴的時間,作業太對,對于那些學得比較慢的學生,消耗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打擊了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課外作業的布置中一定要注意在要求所有學生完成必須完成的作業之外,讓他們自由的選擇自己所要完成的作業的內容和量,讓每一個同學得到充分的發展,既不抑制成長也不揠苗助長。其次,自主性還表現在學生自主安排時間,學生在聽說訓練的時間選擇上可以選擇他們自己方便的任何時候,比如課間,課外活動,或者晚上在家的時間,英語聽說是隨時隨地可以進行的,這是其他科目所不具備的優勢,老師最需要做的是如何激發學生聽說的興趣,讓他們隨時隨地有聯系英語聽說的沖動和興致。第三,自主性還表現在學生自主的選擇完成作業的方式上,學生們可以選擇與同學對話的方式來完成作業,也可以選擇自己跟一個幻想的卡通角色進行對話的方式,學生還可以選擇自己朗讀課文,總之,只要學生完成訓練并熟練掌握所學內容,方式可以是自由多變的。最后,自主性還表現在學生自主的設計作業,當學生對英語學習興趣有所提高,并對自己建立信心之后,可以說是小學英語教學所達到的最好的教育教學效果,也是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方面最好的苗頭,教師對這些現象一定要多加鼓勵,多加贊賞,讓他們在自主安排和自主選擇的基礎上不斷地提高他們的英語語言知識和英語語言能力,這對他們對以后的英語學習還是其他科目的學習,還是在學習中信息的建立都具有極大的幫助。
4 創造性
新課程倡導開放的平等互動的課堂模式,這給學生作為一個人的發展帶來了希望,教師在教學中不在以知識傳授為中心,而是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中心。教育不在是知識的延續和傳播,而是“完人”的能力培養,在教學中學生不在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創造能力的自我塑造者,是知識的探索和發現者。教師在課外作業布置的時候,不要布置那些呆板的、枯燥無味的練習,而是要布置一些能夠提高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創造能力的作業,比如,教師在不知課外作業進行口頭對話或者書面的對話書寫的時候,不要僅僅要求進行反復的對話抄寫,而是讓他們在熟悉對話的基礎上,說出或者寫出類似,但有不同的同樣完美的對話,這既訓練了所學的知識,也使學生在訓練過程中進行的獨創行的活動,進行了能力培養,完成了教學的最主要目的。
5 實踐性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目,學生不管是在英語學習還是在課外作業的完成過程中都能很強烈的體驗到英語實踐性這一特點,教師在作業布置的時候也要突出實踐性這一英語語言的基本特點,一定要讓學生做一些能真正傳達他們所感興趣的話題的有意義的句子為內容,不要進行空洞的毫無意義的抽象的語法練習。小學生對于英語語法這些抽象的東西毫無概念,根本不可能理解,不管你怎么講解,他們一頭霧水,越講解越糊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還是在課外作業的布置中,要避免為了給學生展示語法而進行的毫無實際意義的重復練習,而是在具有實踐性的語言練習中慢慢感受英語表達與漢語表達之不同,他們在學習中不自覺的了解、熟悉他說要學習的目標語言,逐漸的認識到漢語、英語的不同和相同之處,通過比較對照,慢慢學習和研究英語語言的規律,逐漸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因此教師在課外作業布置中必須堅持實踐性原則,切忌簡單重復和毫無意義的機械練習。
6 趣味性
小學生由于其年齡特點,對于所有科目的學習,興趣是他們學習的第一因素,因此任何一門小學科目,要讓學生有良好的學習效果,興趣是必不可少,需要高度強調的東西,英語語言由于學生們在生活中運用比較少,學生周圍沒有任何英語環境,興趣就顯得更為重要,因此,教師不管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課外作業的布置中,都必須高度警惕英語教學和作業布置中趣味性缺失的問題,教師一定要在課堂教學和課外作業的布置中堅持英語作業的趣味性原則。比如,同樣是實踐性的語言,教師可以選擇嚴肅的話題,也可以選擇輕松愉快的話題,那么輕松愉快的話題相較于那些嚴肅認真的話題自然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提高他們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創造性。當然教育必不可少要有很嚴肅很認真的話題,其實對于小學生來說即使那些很嚴肅的話題,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以輕松愉快的方式講述出來,用童話般的小故事講述嚴肅的大道理,不僅能讓學生接受說教,也能從中體驗到快樂。英語課程,作為小學生陌生又枯燥的科目,教師在教學和作業布置中想盡一切辦法,提高英語課堂和英語作業的趣味性,讓學生們對英語學習和英語作業永葆興趣,創造閃輝。
啟蒙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學其最主要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態度。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圍繞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認真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思想情緒、興趣愛好等,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從聽做、說唱、玩演等多角度、多方位、多能力出發,發展學生思維、想象力、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使小學英語課外作業布置更具合理性、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2]肖瀟;課改新理念下小學英語作業的新面孔[J];2005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