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里·迪勒 Barry Diller
IAC董事會主席
“迪勒先生,請抬頭看天花板。”《環球企業家》攝影師要求說。
“不,我不會的。”
“迪勒先生,請站直一點,您的肩膀有點塌。”
“不,我不會的。”
“迪勒先生,請做個強硬表情。”
“不,那不是我,我就是這個樣子。”IAC董事會主席巴里·迪勒(Barry Diller)平靜甚至稱得上優雅地拒絕著。但讓攝影師不知所措的是:他為什么要拒絕一些可能有助于拍攝效果的要求呢?
巴里·迪勒堪稱電視連續劇和電視電影的先驅,曾成功挽救危機中的派拉蒙影片公司,媒體大亨魯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亦曾是其盟友,兩人共同創辦福克斯網絡……幾乎很難有第二個人可以在好萊塢以更快的速度積累聲望和地位,這讓他成為了1960年代以來好萊塢最富權勢的人物之一。對于迪勒在事業上的成功,他的妻子“紐約時裝皇后”黛安.馮芙絲汀寶(Diane von Furstenberg)評價說,這來源于他卓越的洞察力和遠見。“他有本事提前看到別人尚未看到的事情。”她說,“促使他拼命工作的,是他的遠見,而絕非金錢。”
1992年,時年50歲的迪勒卻出人意料地放棄了這一切。用了十個月周游美國后,1993年夏天,迪勒來到賓夕法尼亞州的小城西徹斯特,這里是QVC電視購物網的總部。迪勒宣布就任QVC總裁,開始為QVC公司工作。此后,他從這家公司重新開始,從微軟手中購買了旅行網站Expedia 64%的股份,并通過一系列收購,逐步打造了一個由70余家網絡公司構成、市值200億美元以上,與eBay、亞馬遜并駕齊驅的電子商務帝國IAC。
但如此傳奇的履歷,似乎仍無法解釋迪勒那種近乎本能的拒絕究竟來自何處。一個或許更為合理的解答:爾虞我詐的商業環境令置身其中近50年的迪勒生成了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迪勒曾向《環球企業家》談到自己的管理方法—制造沖突,即讓你手下的人意見不同,才能產生新鮮想法。可當《環球企業家》詢問:“你給自己的公司制造過怎樣的沖突?”他大笑著回答:“我有一千個這種故事,但我不能告訴你一個。”
《環球企業家》向迪勒談到了關于他的傳記《the Barry Diller Story》,被中文譯者神來之筆命名為《我就是好萊塢》。巴里·迪勒笑笑說,自己遲早會寫一本自傳,而他還沒想好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