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翰·錢伯斯 John Chambers
思科系統公司董事長兼CEO
自1995年以來,思科系統公司董事長兼CEO約翰·錢伯斯(John Chambers)執掌思科已有18年,他的個人形象與思科公司融為一體:沉穩、可信而又不失進取精神。每次錢伯斯胸有成竹地宣告公司戰略目標時,人們都會相信他能夠帶領思科實現這些目標,如同信任思科所提供的網絡設備一樣,這些設備正穩定可靠地連接著全球數十億互聯網用戶。
只要讓公司的技術發展與市場的增速相匹配,錢伯斯就將以科技史上最成功的管理者的身份功成身退。他至少在一個問題上是不可替代的:在近20年的時間里,他率領思科順利穿越市場的爆發期和低迷期,并一直停留在科技風暴的中心地帶。現代科技業的進化史頗為無情,DEC、升陽、康柏、美國在線、硅圖和雅虎等因顛覆式創新而盛極一時,卻也同樣輕易的被其所開創的歷史顛覆—最終變成進化鏈上的一環。
思科并非沒有淪為配角的可能—這家為整個互聯網鋪設基礎設施的公司很可能像真實世界的自來水廠一樣,無處不在卻無足輕重—風光和利潤被在網絡上興建高檔樓宇的谷歌、亞馬遜和微軟們奪走—深感這一幽靈的威脅,錢伯斯曾早早將數百億美元撒播于企業級應用、視頻通訊、數字家庭等未來陣地,希望最終成為企業及家庭種種服務的提供商。在開花結果前,思科已經隱約成為微軟、IBM、惠普們的對手。這種持續的逆流而上至少意味著兩個層面的實力:一方面反經濟周期的運營,另一方面不停對未來的科技展開布局。
如此,絕非易事。至少在2000年科網泡沫破碎時,思科在這兩個問題上同時栽了跟頭:市場收縮、資本市場打壓,思科自身的科技產業亦走入一輪生命曲線的末端。但到這一輪被外界稱為70年未見的經濟衰退期里,錢伯斯已經熟練展示出科技業罕出其右的左右互搏之術:他在不到十年時間里將公司業務線從兩條豐富至28條,到2009年亦有340億美元現金在手,為當時美國科技業現金儲備最豐厚的公司。
“幸運之處在于,我們確實為此有所準備”,2009年,接受《環球企業家》專訪時,錢伯斯笑稱,他隨即話音一轉:“但無論前期準備如何,我始終是一個‘快速行動主義’的堅定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