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你對未來20年中國商業環境的期待?
劉:首先,在商業機會上應該更加透明。其次,國家應該想好什么事由民間做,什么事通過市場做,這種指導對民營企業的發展十分重要。第三,在互聯網時代,應該有推動新產業發展的更好環境。另外,商業環境不可能和社會環境分開,政府應該努力解決民眾的各種社會福利,創造一個讓企業發展的社會運行保障體系。最后,國家應鼓勵創新,這一點無論怎么重視都不為過。
Q:中國為什么沒有形成SAP、甲骨文這樣的軟件公司,未來會誕生嗎?
劉:我認為未來20年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打造品牌、形成規模的最好機會。過去沒有產生不意味著我們沒有產生的動力和能力。阻力是環境,是中國過去經濟發展的模式,讓人們覺得不需要創新就能賺到錢,只要有資本。未來中國會從傳統的靠資源、靠資本、靠出口的經濟形態向靠創新、靠內需拉動轉變,這種新形態是創新的基礎。
Q:未來你們所屬的行業遇到的最大困難會是什么?談談你所看到的趨勢?
劉:我看到的是未來給這個行業提供的機會。中國計算機產業的歷史就像一部武俠小說,強調專注之后就變成融合,合作是大的趨勢。我們看到的機會就是一個新的融合時代,東軟的戰略永遠服務這個社會的變革。
Q:20年后你想實現的愿望是什么?
劉:互聯網正在改變這個世界,信息在人類歷史發展上第一次變成了日用品。這個虛擬世界最終的消費者、拉動者和創新者就是年輕人。我們過去講“活到老學到老”,未來會是“不學到老就活不到老”。我們的愿望就是能夠把技術變成社會和個人創造價值的手段,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技術帶來的便利,讓技術成為平常人改變生活的一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