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衛·魯賓斯坦 David M. Rubenstein
凱雷集團聯合創始人
“21世紀美國資本主義的面孔”—2006年底和2007年初時,凱雷集團聯合創始人大衛·魯賓斯坦(David M. Rubenstein)樂于這樣向外界描述私PE行業。但在2010年1月中旬的北京,當被《環球企業家》問到是否依然這樣認為時,他的回答是“現在我可能不會再這樣說了?!?/p>
回溯起來,被譽為“宇宙之王”的PE的耀眼光芒將受侵蝕的最微妙征兆,出現在2007年中。黑石在6月下旬完成當時自2002年以來美國市場最大IPO,但這支萬眾矚目的股票上市第三天就跌破發行價,昭示了后來一系列由金融危機引發的災難。
2008年3月12日中午,凱雷三位創始人正在華盛頓的辦公室里緊張籌劃一個四五億美元的資產重組計劃,以期拯救陷于困境的凱雷資本(Carlyle Capital Corporation,CCC)。這家名字中含有“凱雷”的企業即將覆滅,投資者的9億美元就要付諸東流。故事結局也確實如此。
這無疑是凱雷集團歷史上最晦暗的時刻。在與《環球企業家》回顧此事時,魯賓斯坦并不諱言這是凱雷在此次危機中的最大失誤:“任何時候,損失了錢都意味著你做錯了什么。”并表示最大的教訓是“不要把名字放到你不能控制的東西上?!?/p>
當然,如果一場風暴就能將其淹沒,宙斯便不是真的宇宙之王。許多PE老兵并不畏懼這場攪亂世界的金融危機,魯賓斯坦便是其中之一。風波過后,他與另外兩位創始人達安雷(Daniel D. Aniello)和威廉·康威(William A. Conway)共同掌管著高達1500億美元的資產,是最成功的另類投資公司,它大量投資于地產與對沖基金,私有化多家公司后,再將其賣掉或是上市,從中大獲其利。
在接受《環球企業家》采訪時,魯賓斯坦這樣總結自己和黑石的施瓦茨曼、KKR的克拉維斯等業界傳奇人物:“每個人都獲得了巨大成功,我想現在每個人都在思考能為慈善做些什么?!彼圆贿z余力了地以個人影響力塑造著慈善產業的品牌。
什么是好的品牌?魯賓斯坦的答案是整個產業的“常規化”(normalize):就像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一樣,PE不被視為另類的存在,慈善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