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麥當勞與肯德基成功地將一頓午餐價格降到15元,但顧客會選擇洋快餐嗎?答案好像還是否定的。奇怪的是,在一線城市花銷15元,只能買到一碗漂著肉片的湯面,但走進洋快餐店的顧客仍然越來越少。
一位快餐店大佬驚呼:顧客正在離開麥當勞!
根據麥當勞近期發布的本年度三季報顯示,亞太、中東和非洲地區(APMEA)同店銷售在第三季度下降了1.4%,而這一數據10月下降了2.8%。這意味著與去年同期相比,顧客在同一家店內消費的金額更少了。為此,麥當勞根據中國區業績的情況,已經減速了中國展店計劃,麥當勞今年新增門店總數從1600家削減至1550家,少開50家門店,主要涉及中國市場。
自去年十二月速生雞事件后,肯德基在華同店售額亦保持兩位數下降,最高達到-26%。此前,肯德基遭遇數次食品危機,均未發生過出現同店銷售持續驟降的窘境。實際情況,遠比這些冷冰冰的數字來得更為猛烈。
兩位大玩家有大麻煩了!
顧客翻臉
毫無疑問——麥當勞與肯德基目前仍是中國快餐業營運效率最強的頂尖企業,但危機源自消費者快速的改變。
在上海的深秋,24歲張小姐重溫了兒時的美夢。她從柜臺上端下服務員配好餐的托盤,上面是麥當勞經典的兒童餐紙盒與汽水。但對張小姐而言,如果不是因為麥當勞附送極受關注的動畫電影《卑鄙的我2》中的人物玩偶,她恐怕不會如此熱情?!艾F在也會來麥當勞,但通常只是填飽肚子?!痹谶^去,“考試得了一百分才能去”是一大批80后對肯德基、麥當勞的童年印象,附贈玩具的兒童餐更令人雀躍。但現在,許多曾經忠實的顧客長大了,變得越來越有消費力,寧愿加碼一倍吃一頓符合中式口味的午餐。
曾經在許多中國消費者眼中,麥當勞與肯德基被視為高級餐廳。但這樣的年代已經過去,它們正遭遇“消費升級”的挑戰。雖然在數年前的中國,其口味、品類足以稱為高檔,但如今,它們已不再擁有顧客追捧的品牌溢價。
相應,一批如wagas、新元素等西式簡餐廳與南小館等中式精致點心餐廳,看上去似乎與肯德基、麥當勞并無直接競爭關系,但它們正在蠶食洋快餐留出的市場份額。
以香港上市公司小南國餐飲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南小館品牌為例,其正用22元的生煎包、23元的炸豬排等菜品搶奪麥當勞與肯德基的生意。
這些餐廳人均客單價在60甚至80元以上,與肯德基、麥當勞人均20元左右的客單價相比差別明顯。但考慮到肯德基、麥當勞十年間幾乎從未漲價,而物價水平卻節節提高,說這些餐廳代替了肯德基、麥當勞曾經的定位,亦并非全無道理。顯著的例子是,在肯德基、麥當勞銷售下滑的同時,南小館以每日單店超過4萬元營業額,一年10個月損益平衡的成績快速占領消費升級的市場。而各種區域品牌,如南京的大牌小廚等連鎖中餐店等,也以半中式快餐的方式占領市場。
南小館品牌經理董雯潔對《環球企業家》表示,“南小館目標客戶群主要集中在28到45歲的年輕消費者?!边@一群體在十年前正好也是麥當勞、肯德基的重要客戶群?!斑@個群體對生活品質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出就餐的品質、環境有更高的需要。他們選擇的餐廳,必須是口味、服務、環境都不錯,最好有一兩樣突出的?!?/p>
消費升級
一個數據可以說明在一線城市,人們對餐飲要求呈現更加高端態勢:2012年底,上海人均單次餐飲花費為77元,北京則更高,達到87元。而西式洋快餐的簡單品類并不能支持這一層級的消費。
小南國營銷部總監孫怡告訴《環球企業家》,“關鍵在于,隨著餐飲業的發展,新的餐飲模式不斷增加,消費者的選擇更多了,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趨勢?!痹浻捎谌狈x擇而在相對體面、干凈的麥當勞、肯德基就餐的消費者便不可避免流向其它業態。而曾經成為麥當勞、肯德基重要營收驅動力的兒童客群能量亦有所消退。
為了應對長大的顧客,與五年前相比,肯德基與麥當勞在營銷上采取了極為近似的革新:去低齡化。為了提高營業面積,曾經為餐廳標配的兒童樂園在新開店面中極少出現;肯德基爺爺與麥當勞小丑也不再出現在店面中供兒童顧客合影玩耍。
同類變化還出現在餐廳的裝潢,甚至口號的改變上:麥當勞的口號從“更多選擇更多歡笑”變成了“我就喜歡”這一更年輕、時尚的廣告語。
新一代兒童顧客不再以麥當勞、肯德基為圣地的同時,其希望著力留住年輕的白領客群卻并不領情。自2011年后,麥當勞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開始“麥咖啡”嘗試,即在麥當勞餐廳中以深色裝潢、皮質沙發分隔出一片并不獨立的營業區域,并售賣價格略低于星巴克的咖啡、甜點。但《環球企業家》獲得的信息顯示,直至目前為止,“麥咖啡”在坪效方面仍處于虧損狀態。
麥當勞中國區與百勝中國區都回避了采訪。不過路透社9月統計顯示,麥當勞與肯德基在微博上被談論的次數已經跌落到了兩年來低點。
如今,在一線城市一頓午飯吃上30元人民幣,是許多白領都舍得的支出。但這筆消費沒有落到西式快餐店手里。這迫使肯德基、麥當勞只能堅守“低價”快餐的陣地。
曾經在麥當勞運營部門工作超過4年的毛慰敏現在是上海本土餐飲品牌“小楊生煎”的市場部總監。他告訴《環球企業家》,“以前家長帶孩子吃洋快餐是一月一次,那是因為這是獎勵,又很貴;現在家長帶孩子吃快餐也是一月一次,因為害怕不健康,太多油。這個變化是其同店銷售下降的最大因素?!?/p>
這一轉變來自于中國消費市場的逐步開放與成熟。“大家逐漸知道了,在國外它們的定位其實是非常平民消費的,一頓飯大概也就是月收入的千分之一。而之前在中國,人均月收入只有兩三千的時候,一份套餐就要十幾塊。隨著這個過程,它的價格是不漲反跌的?!泵棵舴治觯?006年時麥當勞的一份套餐至少要16.8元,而今天最便宜的套餐價格甚至只需15元。考慮到通貨膨脹、物價及人工升高的因素,這個數字令麥當勞回歸為一家快餐店,而非歡樂餐廳。在麥當勞的年報中,“value platform(超值平臺)”即各種促銷、優惠成為驅動營收的重要途徑。
在上海南京西路上的一家肯德基餐廳內一位員工對《環球企業家》介紹,下跌的銷售額沒有影響普通員工收入,餐廳經理由于薪酬與營收業績相關,工資是下降了。
口味戰爭
在中國,為了打贏口味戰爭已經不能依靠油脂和肉類。在中國人均攝入油脂、肉類總量均已超過中國營養協會建議量的情況下,香氣撲鼻的炸雞與牛肉餅,難以如數年前一般給人帶來本能般的吸引。
頂新國際集團便利餐飲事業群幕僚長室公關總監莊偉棠對《環球企業家》說,“米飯自古就是中國人最重要的主食。”在其供職的德克士,米漢堡、米飯類產品共有四種,還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包括“川辣脆皮炸雞”等帶有中國本土概念的產品。
曾經在肯德基母公司百勝工作超過6年的梁斌現在是一家大型餐飲企業的公關部負責人,其告訴《環球企業家》,公眾對于食品健康和安全的認知正在讓部分消費者離開西式快餐店,“對肯德基、麥當勞來說,可以選擇推出烤制、煮制的餐品,也可以通過套餐搭配油炸品和蔬菜。但是要全部改成少油的產品,對他們而言是不可能的。”
盡管不可能,但肯德基從2008年開始即強化了本土化嘗試,甚至將口號改成了“為中國而改變”。在肯德基現行的菜單上,包括“嫩牛卷”、“爽口黑木耳”及多種米飯、湯類產品,其早餐也涵蓋粥、油條等類別。麥當勞在堅持原本口味多年后,也在今年6月做出改變:數款以雞肉、牛排為主菜的米飯,以及將米飯卷入面餅制成的“麥飯卷”登上了麥當勞全國逾1700家門店的菜單。
毫無疑問,麥當勞希望依靠米飯贏得中國消費者的口味。但令人尷尬的事實是,這些產品并未獲得中國消費者的喜愛。顧客抱怨的內容包括了你能想象到的幾乎所有方面:菜式樣子難看、份量太少、口味差,以及不提供筷子。毛慰敏對《環球企業家》說,“麥當勞在推出米飯產品時并未增加專用于米飯的設備,這意味著米飯產品只能采取簡單的飯上放好預制的肉、菜,澆淋調味汁的操作。”
梁斌則直接指出:“我如果要去麥當勞,一定不會點米飯套餐,因為這不是它的專長所在?!边@也導致,在“低價”快餐陣地,本土快餐品牌正以本土化優勢出擊。
兩三年以前,“鄉村基”、“華萊士”之類名字在一線城市更像是肯德基、麥當勞的中國山寨版。但現在,局面已經變了。TNS中國創新顧問王佩琦(Karla Van WieringenWang)認為,本土企業在制造本土口味時擁有獨一無二的優勢。在2011年,已經在美股上市的鄉村基宣布不再出售炸雞、薯條、蛋撻,專做米飯套餐。這一策略收到效果,目前鄉村基全國開店數為277家,2013年第二季度營收為3.26億元。
人才流失
與肯德基、麥當勞相比,中式快餐的擴張一度受限于低層次的管理水平與中餐的標準化難度——西式快餐的品類與烹調方式要比中式餐飲簡單得多,在保證食品口感、質量統一方面優勢巨大。
但越來越多的中式快餐企業正在進入學習洋快餐的新階段——不再“學習”其名稱或產品,而是直接從對手那里招募管理人員。梁斌告訴《環球企業家》:“民營企業,老板給的福利會更靈活,而且成長的可能性也會更好一些?!?/p>
毛慰敏將肯德基、麥當勞稱為餐飲管理領域的“黃埔軍?!薄T谄涔┞毜男钌?,盡管2011年才開始公司化運營,目前店數仍不到70家,但總經理是百勝前高管,營運、培訓等部門的負責人也來自肯德基,開發、市場部門負責人則有麥當勞的工作經驗。
專業管理人員的加入亦令標準化成為可能。梁斌告訴《環球企業家》:“中國人造火箭都能標準化,沒道理包子面條不能標準化?!?012年4月,鄉村基的重慶中央廚房開建,每小時可生產超過2000個包子;真功夫則在華南、華東、華北建立了后勤中心。在小楊生煎,從面粉到發酵包,再到所有肉餡的配置均由自有的中央廚房與冷鏈配送。
而德克士則依托自己的研發力量,開發出能夠保持肉湯、肉餡溫度的保溫機器等適合中式餐飲的設備。莊偉棠曾表示:“在更關注健康的中國特色新餐品協助下,我們才可以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快餐市場獲得一席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