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何時開始,一家公司宣稱集中研發技術推向市場的創新產品,不再能帶給客戶驚喜,而被視為市場營銷的噱頭;有些公司明確提出自身的使命是不斷追求創新,但即使是公司的員工也無法真正感知公司的改變在何處。對很多企業來說,創新已不再是選擇題,而是迫在眉睫的必答題,因為客戶在期待創新的出現,競爭對手亦伺機借創新占得先機,優秀人才會將公司的創新能力作為考量因素,投資人也對創新趨之若鶩。迫于一些外在因素,每一個公司都必須關注創新,然而,創新也正在變成一個時髦但又泛濫而流于空洞的詞匯,令人容易陷入毫無方向感的困境。
也正因為如此,《環球企業家》在堅持一年一度的創新公司評選和創新特刊報道時,敏銳把握到了“突破創新者的窘境”主題,并且選擇德勤連續第二年作為智力合作機構。德勤為評選量身定制了評估體系,通過8+1緯度的因子進行定量定性分析,并附加評選專家的分析意見以完善評估過程。對于企業的創新能力進行綜合評判,最終形成對于行業內部和行業間企業能力的橫向比較,企業創新能力問卷調研采取了唯一邀請碼填報制,以確保評選的精準。
通過創新公司評選以及創新公司故事報道,我們并非想設定一個孰優孰劣的創新標準框架,而更希望通過詮釋這些創新的公司案例,打開更為寬廣的思路,創新究竟是否真的有章可循?《環球企業家》與德勤的答案是毫無疑問,在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創新投入的方向規模有著一定之規。但我們希望打破關于創新意識的諸多偏見和誤區—“所謂創新,就是發明新產品和新科技”,“創新全憑那些天才的瞬間靈感”。我們的共識在于,無論是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互聯網領域、產品層出不窮的零售快銷市場還是所謂傳統的BTOB為主的工業、能源行業,也無論依靠產品創新一鳴驚人還是尋找到了商業模式的突破,這一切都源自“創新思想”這一核心命題,只有具有創新思想的人,才能夠把握住商業中的先機,激發出智慧,作出與眾不同的決策。
創新,首先是基于對于所在行業趨勢的洞見。據德勤對于中國制造業的調研分析,中國制造業在高速發展后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中國制造業的產品附加值低,在成本上升和出口市場萎縮的雙重夾擊下進退兩難。但經濟危機也往往孕育著新一輪的重大科技革命,帶來產業結構調整。中國制造業迎來了轉型契機,將逐步實現從勞動密集型到技術密集型,甚至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OBM(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r)的轉變,促進產業改造與升級。在此過程中,以技術創新為驅動的制造業將成為關鍵。保利協鑫和柯馬的創新案例,都是這種產業變革趨勢中的代表。中國的光伏產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保利協鑫通過采用新的技術路線將成本做到了全球最低,從而在整個光伏產業危機中做到了最晚虧損、最早復蘇。在中國汽車行業,智能機器人的應用已經占到了機器人使用總量的70%,18臺機器人,在49秒中實現70多個焊點的全部焊接,這個堪稱目前全球最復雜的機器人工位,由柯馬實施安裝在廣汽菲亞特二期生產線的Open Gate工位,通過采用西門子數字虛擬軟件平臺提前仿真,確保了復雜的實際安裝設計準確無誤。這代表了未來制造業的新趨勢,而非富士康代工工廠流水線工人的固有印象。
單一的產品創新,聽起來似乎是最容易實現的創新領域。然而,市場競爭壓力、消費者行為的變化,讓很多所謂創新產品未能通過市場的考評。尤其以零售快銷領域為例,今后轉變將更多由消費者的變化帶來,消費者行為將越來越多地影響零售企業的決策。消費者的價值、需求和行為將不斷演變,對于零售企業的商品個性化和服務體驗要求日益提高。如何找到消費者真正的新需求,我們發現成功的公司似乎也沒有什么獨門絕技可言,無非是切實深入去了解這個市場,離消費者走得再近一些。試想,如果利潔時的市場總監沒有跑到消費者家里,搬著椅子坐在一邊觀察女性化妝的全過程,利潔時就不可能針對中國女性去改進創新產品,從而改變中國女性的脫毛習慣。同樣,如果寶潔以為中國消費者生活的環境完全無異于在美國、歐洲的消費者,沒有發現“擔心環境污染帶來的傷害”是中國消費者最強烈的需求,那么角蛋白損傷隔離因子的科學發現也缺乏用武之地。
新興技術浪潮,也帶給各個行業創新的動力。很難說移動互聯技術、大數據云計算是互聯網領域的專屬,智能電視沖擊著傳統電視行業,大數據為不同的行業提供了重塑商業模式、重新解讀市場的角度。新技術也催生了跨界新生意,2013年10月28日,“百度金融中心—理財平臺”正式上線,“百度金融中心”是在綜合百度已有資源的基礎上,與廣大金融機構展開平等合作,重塑傳統金融產品設計、包裝、銷售、服務各個環節,為用戶提供創新性的金融產品、服務。人們消費支付行為的改變,也在推動傳統金融向互聯網金融遷移。
創新公司榜單,不僅是一份成績單,它更是面向未來的問卷,如何擺脫創新的困境和焦慮,所有的公司都可以從中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