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走進HM來購買時尚,也有人走進HM來送還“垃圾”—HM正在試圖扭轉其時尚垃圾制造者的形象。2013年3月,上海HM的淮海路店與正大廣場店同時出現了一個一米高的回收箱。箱子上印著綠色的字體:經久不衰的時尚。這并不是HM與某奢侈大牌推出的跨界系列,而是其在2013年2月起在全球49個市場統一推行的“HM舊衣回收行動”,屬于HM環保自覺行動(HM CONSCIOUS ACTIONS)的一部分,目前這一項目已經擴展到全球53個國家和地區。
快時尚模式使得HM與Zara從設計到上架一款新品的速度越來越快,當衣服成了快速消費品,它的使用壽命越來越短,累積了大量服裝垃圾。據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每年約有2600萬噸舊衣服被扔進垃圾桶。單是上海一座城市制造的服裝垃圾就達到了每年13萬噸。
在HM總部所在地瑞典,平均每人每年的衣物拋棄數量已經達到了8千克。HM正是看到這一龐大的舊衣回收市場,于2011年到2012年間,在瑞典17家店中率先回收舊衣,引起強烈反響。隨后,HM首席執行官約翰·佩爾森(Karl-Johan Persson)將該項目擴展到全球。舊衣回收項目已于2013年8月8日在中國所有HM門店展開,覆蓋全國45個城市,近140家門店。
回收大軍
一場由HM發起的舊衣回收的行動席卷全國。截至2013年11月8日,中國大陸地區通過HM舊衣回收數量已達 42600千克。“當店鋪中回收的衣物累積到三箱就會運送到上海附近的昆山花橋物流中心,每周運送三次。然后再由I:Collect運送到最近的工廠,進行分類、循環再造。”HM上海南京西路店店長告訴《環球企業家》。根據規定,每人每天的捐贈數量最多為兩個HM購物袋。以HM南京西路店為例,每天的捐贈人數已經達到了30至40人。同時為了鼓勵消費者參與到回收行動,HM向所有捐贈者發放八五折的優惠券。
如何“消化”這些時尚垃圾,瑞士公司 I:Collect堪稱支持HM的幕后英雄,其母公司SOEX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專門從事紡織品和鞋類回收及再利用的公司。從回收舊衣物、物流運輸、分類,到最后的循環利用,每個環節均由I:Collect全程參與。
事實上,在被丟棄的紡織品和衣物中,可以重新利用的比例高達95%。現在I:Collect在全球有三家工廠,分別在歐洲、美國和印度。“我們的回收工廠會建在那些紡織品日回收量達到300至500噸的國家。我們期待早日能夠在中國市場展開我們的業務。”I:Collect公司首席執行官 Stephan Wiegand告訴《環球企業家》。2014年,I:Collect也將在上海設立其中國地區的第一家代表處,正式涉足中國市場。
HM與I:Collect的合作模式清晰簡單。通過回收所獲得的利益將按照每公斤的市場價由I:Collect支付給HM,但在此回收過程中所消耗的成本需要扣除。雙方同時聲明,目前該項活動為非盈利,主要用于環保、慈善用途。譬如,每收集一千克的舊衣物,將通過慈善之星(Charity Star)向慈善機構自動捐贈0.02歐元。HM從舊衣回收行動中所獲得的盈利,將捐贈至環保自覺基金會。這些款項將專用于投資關于紡織品循環再利用的一些創新項目。
在中國本土也出現了一些類似于I:Collect的舊衣回收公司,如上海的緣源公司,其主要通過在上海的社區、學校試點回收舊衣服,其中一部分捐獻給希望小學。更為“文藝”的做法是中國獨立服裝設計師張娜發起的“再造衣銀行”(Reclothing Bank)項目。“主要是通過舊衣服的重新改造設計,連接起人們與衣服的記憶。”張娜告訴《環球企業家》。然而,以上模式都無法滿足日益劇增的“服裝垃圾”被回收的巨大需求。以HM為代表的快時尚巨頭的加入,利用品牌的號召力,將品牌與回收產業直接聯系起來,能夠迅速吸引大批消費者投入到回收行動,加速舊衣回收產業鏈的循環。
升級再造
HM在I:Collcet的協助之下尋找到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I:Collect會根據400多項不同的標準將回收的衣物進行分類和評估,譬如紡織品損壞程度等,最終回收物被歸為以下幾種類型:重新穿著、重新利用、循環使用及能源生產。據Stephan Wiegand介紹,目前這種分類工作依然需要依靠人工進行,但I:Collect正在與其他服裝品牌合作商探索新的電子自動化的分類高科技—以掃描芯片為基礎的智能系統。“最終的目標是讓這些紡織物自己能說話。”Stephan Wiegand說,“在這樣的循環閉環之下,我們就能知道每一件衣物能夠被生成怎樣的材料,什么東西會需要這些材料去制作出新的東西。但是現在這樣的信息還非常少。”
作為重新穿著而流通于二手市場的舊衣占比最高,大約為 40%至60%。不過在中國,目前對二手衣服的交易仍然是明令禁止,而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都有成熟的二手衣市場。因此,在瑞士誕生了如I:Collect這樣體量龐大的專業從事服裝回收的公司。I:Collect擁有迄今為止最先進的紡織物回收生產設備和工藝控制體系,平均每天的回收量達到了400噸。其在全球范圍內擁有眾多的品牌合作伙伴,除了HM,CA、JackJones、Puma均在其合作名單之列。在中國,主要通過HM和Puma回收舊衣和舊鞋。
在Stephan Wiegand看來,只有實現升級再造(upcycle)才能真正實現能源的循環利用。在回收(recycle)時,通常需要將它重新分解成更基本的原料,品質通常都會降低,而且這個過程需要消耗能量,比如用回收的舊鞋子的材料制作一條兒童跑道。升級再造則不同,它通過將廢棄品改造成另一種更高品質的產品,形成增值行為。這是最高級的再利用,所以叫做升級再造。I:Collect的目標是到2020年,在每一類別的回收物中都能找到至少一種材料可以使用升級利用技術。
HM曾在店鋪中陳列了一條再造的紅色連衣裙,其來自2010年的“環保自覺行動系列”(Conscious Collection),所有的衣服是由環保面料制成,包括有機棉、可再生滌綸、可再生聚酯以及環保大麻纖維等。HM已經實現了對棉、羊毛和聚酯纖維等材質的循環利用,在HM的時裝中,可以看到循環再利用的聚酯纖維和循環再利用羊毛原料。然而目前,在HM與I:Collect回收的項目中,最終只有0.3%的衣物重新回到生產衣服的原材料中。換句話說,目前對衣物的升級再造的比例僅僅為0.3%。
I:Collect下一步將從設計生產服裝的前段環節就考慮到材料的循環利用。該理念由化學家邁克爾·布朗嘉特(Michael Braungart)和建筑師威廉·麥克唐納(William McDonough)共同提出,被稱為“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Stephan Wiegand透露,I:Collect與兩人一直保持密切合作,不斷探索“從搖籃到搖籃”的生產模式。如今I:Collect與Puma已經成功合作生產出“從搖籃到搖籃”的產品—InCycle系列的彪馬背包等可循環利用產品,以及籃球T恤等可降解產品。
時尚垃圾正在以一種全新的方式煥發光彩,先行者已經嘗到了甜頭。那些本應丟進垃圾箱的舊衣服被重新賦予生命力,為公司創造出了更高的商業價值及環保價值。以HM為代表的服裝公司,以I:Collect為代表的服裝回收商共同在背后推進這項舊衣回收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