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對秦皇島發展體育休閑旅游產業的環境進行了分析,并針對秦皇島的實際提出相應對策,以期對秦皇島旅游發展提供必要的參考。
關鍵詞:休閑旅游;產業環境;秦皇島
1 前言
秦皇島作為我國著名的濱海旅游城市之一,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旅游開發經驗,但嚴重依賴傳統旅游資源造成秦皇島旅游業淡旺季十分明顯。在這種情況下,秦皇島迫切需要跳出傳統的觀光旅游形式,找到一種更具時尚活力的旅游資源為其旅游業的發展注入強大的推動力。而成功承辦2008年奧運會足球比賽的經驗,為秦皇島發展體育休閑旅游產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和平臺,因此,研究秦皇島體育休閑旅游產業的發展對策,使其成為秦皇島旅游產業新的增長點,進一步提升秦皇島的國際知名度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1-4]。
2 秦皇島發展體育休閑旅游產業環境分析
2.1 體育旅游資源環境
秦皇島是我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和首批優秀旅游城市,擁有豐富的濱海資源。秦皇島地處渤海之濱,擁有124.6km的海岸線和1萬余km2的水域面積。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沙細灘軟,水清潮平,是開展海水浴、日光浴、海上競技運動、海濱休閑旅游的理想之地。除此之外,祖山、碣石山、角山等山地資源和世界罕見的海洋大漠風光也為攀巖、探險、徒步等休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活動空間。
2.2 地域資源環境
秦皇島有“京津后花園”之美譽,距首都北京280km,距天津220km,是京津地區居民休閑度假的重要區域,在接受京津旅游客流輻射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秦皇島處在環渤海經濟圈中心地帶。特別是“十一五”期間天津渤海新區、唐山曹妃甸工業區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給秦皇島旅游產業帶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京津冀3000多萬城鎮人口是體育休閑旅游資源開發和體育旅游產品的基礎客源;同時,海外入境旅游人數相當可觀,2010年國內外旅游接待量達到188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47億元。
秦沈高速鐵路、京哈、京秦、大秦四條鐵路干線和京秦高速公路、102、205國道貫穿全境。民航開通了至上海、廣州、杭州、大連、黑河等國內數十條航線。海上客運開通了至大連、煙臺和韓國仁川等城市的航線,擁有發達的通訊網絡系統[5]。
2.3 體育旅游文化環境
2.3.1 體育基礎設施齊備.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有場館(地)2400多個,其中標準場地約1400多個,建設公共體育設施60余處。
2.3.2 公共體育發展迅速。秦皇島實施了“一帶兩線”全民健身工程即一條橫貫城區的全民健身帶和兩條覆蓋縣區的全民健身線,并大力加強體育意識等方面的宣傳。到2015年全市人均公共體育設施面積1.5m2,體育協會和體育俱樂部達到80個以上,全市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口比例達到45%以上,社區和農村鄉鎮全民健身站(點)覆蓋率達到100%,使體育休閑旅游深入人心。
2.3.3 體育節慶活動豐富。秦皇島成功舉辦過多項國際國內重要賽事,如亞運會帆船比賽、國際B級自行車比賽、北戴河國際輪滑節、好運北京足球測試賽、世界徒步大會等,吸引眾多國內外體育愛好者前來觀看,積累了豐富的大賽承辦經驗。
2.4 體育休閑旅游的政策環境
成功協辦北京奧運會之后,秦皇島市出臺了《秦皇島市委、市政府關于創建體育名城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了創建體育明市的目標,全力打造“休閑之都、訓練之城、體育強市”。2010年,秦皇島市政府又提出建立北戴河新區的戰略構想,打造高端國際休閑旅游度假區,引進了如北戴河國際旅游度假中心、黃金海岸海景體育休閑公園、南戴河國際森林體育俱樂部、北戴河新區七里海高端休養度假城等重要項目,涵蓋了游艇、高爾夫、濱海休閑等眾多高端體育休閑項目。
3 秦皇島發展體育休閑旅游產業的對策
3.1 確定體育強市的戰略思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加大宣傳力度,全方位的介紹體育休閑產業在轉變產業結構,推動秦皇島市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使體育強市的戰略思想深入人心。其次,政府牽頭,出臺有利于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如財政融資政策扶持、稅收政策扶持等,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投身體育休閑產業的熱情和信心.不但可以減輕政府的壓力,還能夠有效利用民間資本,達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效果。第三,鼓勵旅游企業在產品開發方面從傳統觀光旅游向體育休閑旅游傾斜。對于那些在體育休閑旅游產品開發方面有突出表現的企業和個人要給予獎勵和政策扶持,逐步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一個體育興市、體育強市的良好氛圍。
3.2 打造完整的體育休閑旅游產業鏈
第一,要培育和開拓體育健身娛樂市場,鼓勵社會興辦各類健身、娛樂俱樂部,以滿足消費者不同層次的需求;第二,大力開發體育競賽表演,積極承辦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大型賽事,并結合秦皇島當地特色,爭取固化一到兩項國際頂級賽事,成為永久舉辦地,提升城市品位和知名度;第三,加快完善體育培訓服務體系。目前,秦皇島已經是國際輪滑基地、國家足球訓練基地、自行車訓練基地和國家游泳隊訓練基地,有豐富的訓練服務經驗,但在訓練場地配套設施和服務水平上還應下大力氣,使秦皇島真正成為“訓練之城”。第四,積極培育體育產品服務市場,在體育用品、體育培訓、體育贊助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
3.3 加快特色體育旅游產品體系的構建
結合秦皇島的地域特點和獨特的山海文化旅游資源,加快開發和構建具有本地特色的,集觀光娛樂、休閑療養、競技體驗與一體的,適應不同社會階層的體育旅游產品體系。利用現有資源繼續大力發展濱海體育休閑旅游,如沙排、沖浪、帆板、拖拽翼等競技體驗類旅游產品,同時利用北戴河當地著名的氣功按摩和溫泉資源,開展以休閑療養為主題的沙療、溫泉體驗游等。利用秦皇島祖山、碣石山、七里海、黃金海岸等自然地貌開展攀巖、徒步、漂流和汽車營地等時尚的戶外運動,迎合城市白領的體育休閑需求。在南戴河和北戴河新區開展以高爾夫和游艇為主的高端體育旅游項目,通過俱樂部、會所等形式固定來自京津地區乃至國外的高級會員,打造北方休閑娛樂天堂。
3.4 加大投入,提高體育旅游人才的培養力度
秦皇島市體育旅游產業面臨的顯示問題是急需一批具有語言能力和市場運作能力并掌握國內外體育發展狀況的復合型人才。從目前從業人員情況看,多為旅游專業或旅游企業中一部分人的轉行,對于體育文化的內涵,體育知識的把握相對匱乏,不能有效地抓住體育運動的精髓來設計和推廣產品。而國內院校又罕有旅游和體育相結合的專業。針對這種情況,有關部門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念,加大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以內部選拔為主,外部引進為輔,建立科學系統的人才培養、選拔和引進機制;同時,與當地院校(如燕山大學、東北大學、東北石油大學等)進行合作,試水訂單式培養,著力培養體育休閑旅游和會展旅游專門人才,快速彌補體育旅游產業中人才層次低,專業人才少的不足,為秦皇島體育休閑旅游的發展奠定扎實的人才儲備。
參考文獻
[1]趙歆玉,孟文閣.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旅游公路景觀評價[J].森林工程,2006,(05):63-65.
[2]張學珩.小興安嶺風景觀光道旅游功能定位及開發[J].森林工程,2007,(05):8-10.
[3]張恒芳,叢磊.關于伊春林區發展森林生態旅游的探討[J].森林工程,2007,(06):10-12.
[4]張善峰,卓麗環.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指導下的鄉村旅游開發策略[J].森林工程,2008,(02):84-87.
[5]韓冰,許大為.太陽島風景區生態旅游與景觀生態的持續發展[J].森林工程,2008,(03):32-35.
作者簡介:呂東珂(1982-),男,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生態旅游和旅游產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