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論述了大樹在綠化中的具體意義,而且從其前期準備以及后續的管控等等的一些層次中論述了該項種植工藝,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其發展。
關鍵詞:大樹;園林綠化;移植技術
現在,在造林的時候,很多的關鍵項目,一般要在非常短的時間中實現綠化的意義,所以大樹的作用就展示出來了。這類樹木的價位比較高,在移栽的時候不但浪費時間,同時還浪費人力物力,而且它的再生水平也較之于小樹來講要弱很多。文章分析了其在種植和養護的時候要認真的分析的要素。
1 移栽在綠化中的作用
1.1 可以在較短的時間中改善城市的面貌
一般來說,所謂的大樹是指直徑超過十五厘米的的常綠喬木,或者是那些尺寸在二十厘米之上的落葉樹木,這些樹木一般正處在長勢良好的時期,它的適應性等非常好,當移植成功之后,能夠在非常短的時間中提升城市的面貌,進而發揮出綠化的具體意義。結合不一樣的規定,選取適宜的種類,比如人行道的話,要選取那些樹干較直的,而且有著優秀的遮陰功效的,如果是用到觀賞用途的話,就要選取那些形狀特殊的種類。
1.2 通過移栽能夠確保珍惜的樹木得以留存
在當前時代中,很多關鍵的城市建設工作在開展的時候,會使用古樹等之前的生長區域,此時就要對其移栽。除此之外,因為生態變差,同時期環境發生改變,過去的生存區域已經無法合乎其生長的規定,此時將其種植到優秀的環境之中,就能確保其繼續的留存。
2 關于種植的科技
2.1 前期準備活動
2.1.1 做好資料分析活動。在移植之前的時候要認真的分析相關的資料內容。第一,要了解樹木的和種類,了解其生長時間,以及養護的狀態和病害問題等。第二,其生長氛圍,了解它們和建筑體之間的距離是不是可以有效的開展建設工作。第三,種植區域的土質狀態和管線等的布局是不是有效。
2.1.2 做好規劃工作。根據移植前調查掌握的資料,制定移植方案。
2.1.3 工程預算。根據移植方案,將各項環節及其所需的工日、物料、機具等費用逐項列出。
2.1.4 斷根縮坨。大樹移植成功與否,與起掘、吊運、栽植及栽后養護管理技術有密切關系,但主要決定于所帶土球范圍內吸收根的多少。對近5年內未經過移植或切根的大樹,必須在移植前一年春季或秋季,以樹干為中心,以胸徑的3倍為半徑畫一個圓,在圓的外圍開挖寬40cm、深50~70cm的溝槽,將溝內的細根全部切斷。挖掘時,如遇較粗的根,應用鋒利的修枝剪或手鋸切斷,使之與溝內的內壁齊平,并保留2條粗根不切斷,在溝內將粗根部分環狀剝皮,寬1cm,溝挖好后,填入肥沃的壤土夯實,定期澆水。在溝內切斷、環剝的根可萌生大量的須根,從而達到縮小土球,減少土球數量,促發須根,提高成活率的目的。
2.1.5 修剪。種植之前的時候要適當的修剪,降低水分的蒸發現象。要結合種類來開展該項活動。
2.1.6 挖坑。種植之前的時候要挖掘好坑,而且尺寸要和樹木的根系保持一致。
2.2 做好種植活動
2.2.1 確保在最合理的時間中栽種。“種樹無時,勿使樹知”,樹木感覺麻痹之時,就是樹木移植的最佳時機。對于大樹來講,最好是在春天發芽之前回收,主要是由于這個時候其處在休眠階段,它的活動不快,這時候,其上方的長勢很慢,不過植被還是一種活躍的情形,這個時候種植的話,對于根系的復原來講,意義很是關鍵。秋季也可移植,但是移植效果不如春季好,因為秋季移植后樹木很快進入休眠期,并要經過一個冬季,容易遭受不利氣候、環境以及人為影響,加重了養護任務。
2.2.2 起刨。裸根移植的起刨時要在原環狀溝的外圍開挖起刨溝,防止在原溝內起刨,以免碰傷新生的細根。起刨溝深挖后將大根鋸斷并將大樹按倒至30°,將底部的橛子根砍斷,根間土帶多少留多少,不加人工去除。帶坨移植的起刨方法和裸根起刨一樣,為了防止在裝運過程中散坨,要在起刨前澆水,刨出后要進行整坨并用浸過水的草繩纏坨,要纏緊纏嚴,纏到以不見土為度。
2.2.3 運輸。在挖的時候,要結合其尺寸等來選取輸送的措施,假如無法使用人工來輸送的話,就使用設備。在吊裝的時候,要確保其枝葉等不受到影響,最好是當天輸送然后盡快的栽種。
2.2.4 定向。大樹移植,栽植方向很重要。入坑栽植時切勿轉向,否則大樹易枯死。主要原因是樹木在自然條件下由幼苗長成大樹,已經適應了周圍的環境,其存活、生長的方向多年未變,各個方向所受的光、熱、水、地、磁等條件有所差別,樹木的不同部位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性狀和習性。樹木南面多受太陽照射,溫度比北面高,樹葉茂盛,樹皮較光滑,年輪也較寬。北面受冬季寒風吹襲,分枝較少,樹皮也較粗糙多裂。移栽時,如果陰陽面反轉,原來的陰面一旦朝陽,樹干的皮層會因突然變強的陽光照射而開裂或發生流傷。這樣即使當時能夠移植成活,也會因為不適應新的環境條件而不能正常生長,或因傷流嚴重而死亡。因此,在移植大樹時,一定要做好標記,保持原來的朝向,以保成活和正常生長。
2.2.5 栽植。裸根移植的,將大樹移放于栽植坑內,找準朝向扶正栽直,填土夯實。做好較大的樹盤,立即澆1次大水。帶坨移植的,栽前先往坑中灌水到坑深的3/4,然后加入表層土,用鍬攪拌成漿糊狀,再將帶坨大樹用吊車吊入樹坑,按定位標記找準朝向,并將樹體扶直,用木桿支撐后再收吊繩。大樹入坑后要停放十幾分鐘,讓泥漿浸入在裝運過程中可能散裂的土坨裂縫中,讓漿水浸入土坨后,用剪子剪斷草繩,使其散落在土坨與坑壁之間的泥漿中,進行封土,封土后澆1次透水。
2.3 栽后管護
2.3.1 支撐。栽種之后要即刻的支撐,防止歪倒。
2.3.2 澆水。當其移植之后,確保水分均衡能夠提升其成活性。當開展挖掘活動的時候,因為會損傷到根系,此時它的吸水性就會減弱了。樹木就會由于無法有效的供水,此時其中的水分就會失去平衡,進而干枯。所以,在種植之后的管控活動中,要注重澆水活動。一般種植之后進行三次澆灌活動,第一次的時候要對其定根,通常是栽上之后立刻的種植,然后當種植之后的五天時間時進行一次,進而在十天的時候進行一次。以后的時候要結合具體的狀態來進行,要掌控好水量,如果太多的話,就會干擾到它的透氣性,無法有效地呼吸,不利于生根。太少的話又會干擾到它的生長。
2.3.3 除萌。當其長出根系以后,一般會出現很多的新葉,此時為了將養分等聚集,要將低于兩米五的樹干中的新芽除去。對于樹頭處的新芽,為了留存較多的樹葉,開展有效的光合活動,在它的長勢旺盛的時候,通常是不對其去除的,可以在冬季的時候適當的處理。
2.3.4 施肥。合理的撒肥能夠促進植被的生長。在剛開始移栽的時候,其根系自身獲取肥料的能力并不好,一般是使用根外施肥措施,半個月進行一次。當根系長出來以后,能夠在土中開展,要多次少量,防止影響到根系。
2.3.5 病蟲害防治。要做好預防活動,結合樹木的特征等積極的開展好應對工作,要時常的查看,開展好防范活動,如果出現了不利現象的話,就要結合具體的狀態來分析,要認真的處理。
2.3.6 防凍。首先是氣溫降低的時候,要積極的對其施肥,而且要增加光照,這樣能夠提升木質化的水平,提升植被的抗寒冷的水平。其次在寒潮發生以前的時候,要開展好保溫活動。可以設置培土等措施對其維護。
方琪明,身份證號碼:330621198012155913
王嫻,身份證號碼:3390111970110874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