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就現階段污水系統在施工環節及運行期內的主要安全影響因素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進行探討與分析,針對性的提出污水系統施工環節及運行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創新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起與城市危機相結合的安全監管體系。
關鍵詞:污水系統;施工環節;排污泵站;監管體系
1 引言
隨著城市開發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規模急劇擴大,污水管網也持續擴大,然而,多年形成的雨污合流排水體系給污水管網建設帶來了污水截留、雨污分流、污水接入、雨水污水分網等施工環節問題,如柳州龍江河鎘污染事件,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污水管網后續管理的監督空白,為污水管網后續運行管理的現狀與監督機制敲響了警鐘。轉變發展模式,發展綠色GDP,實施可持續發展規劃和強制節能減排的環保措施,關注民生和環境保護的政府意愿越發明顯,研究污水系統施工環節與運行管理中安全問題是有一定現實意義的。污水系統是收集污水的,污水系統也是埋在地下的,需要形成管網輸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污水系統工程的立足點是管線施工的安全和輸送介質的安全抵達目的地。本文對污水系統的施工環節現狀和運行管理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根據調查分析的安全風險各種因素,制定各種對應的安全管理措施與對策。
2 污水管網運行管理現狀與污水系統施工環節安全管理現狀
2.1 影響污水管網運行和污水系統施工環節的安全因素
污水管網在全生命周期內影響運行安全的因素較多,從污水管網的設計施工到結束其服務的全生命周期中,主要以下幾種因素影響運行安全:
2.1.1 設計因素:污水系統的設計通常根據城市規劃和污水管網設計規劃進行設計,由于城市規劃起點底,規劃使用周期不長,城市拆遷力度和幅度均較大,給污水管網的管理運行帶來了新的安全隱患。
2.1.2 施工因素:在施工階段,施工單位片面追求工期和利潤等,施工過程沒有嚴格按標準、規范操作,未達到設計要求,偷工減料,勞務施工隊伍的素質參差不齊,污水系統工程各分段或分支工程質量也千差萬別,也為污水系統的運行管理帶來的安全隱患。
2.1.3 材料因素:由于污水管網建設周期較長,每條污水系統設計、施工時間跨度較大,在具體的設計施工過程中,各種建筑污水系統材料使用于不同的污水系統工程,有的施工單位甚至采用不達標材料或以次充好,降低了污水管網材料的整體性。
2.1.4 改建擴建及污水管網施工環節帶來的安全隱患:城市規模的擴大以及城市新城區和各種開發區的設立,原來敷設的污水管網口徑有些地段顯得嚴重偏小,必須重新調整污水管網布局,從而造成新舊污水管網交叉接入點多而分散,在新舊污水管網接入點歷史久遠,地質地下條件復雜,多在居民住宅區附近,施工擾民和民擾問題突出。
2.1.5 環境氣候因素的危害:污水系統屬于市政道路配套設施工程,通常與市政道路同步施工,卻與污水管網自成體系,在污水管網體系(污水支管、污水干管、污水總管、排污泵站、污水處理廠)中,污水系統廣泛分部于各污水管中,由于雨污管網尚未完全分離,在遇到地震、臺風、暴雨等引發的洪水自然災害時,污水與雨水一同并發出來,形成不好的社會影響。
2.2 現階段污水管網運行現狀和污水系統施工環節安全管理現狀
由于城市危機管理工作起步較晚,手段單一落后,任務艱巨,但發展迅速,社會各級領導已經重視并投入進行研究和建立危機管理體系。以前污水管網運行管理著重廠、站(污水廠和排污泵站),輕慢管網,在廠站發生突發事件肯定會得到很快的及時處置,一旦管網運行出現突發事件,通常都得不到及時處置。南寧市南湖死魚事件和柳州龍江河鎘污染事件都是污水管網運行出現了問題,沒有及時發現并做出正確處理,最后發展演變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社會事件,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目前大陸區域的管理體制算是一種事后動員的體制在突發事件中凸顯出安全管理的滯后性和被動性,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在應對突發事件理論研究不夠深入。歐美日等發達的西方資本主義強國,在應對突發自然災害等事件時,人民思想波動不大,社會恐慌現象比較少,說明這里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
3 污水管網運行管理和污水系統施工環節的創新研究
對污水管網的運行管理及污水系統施工環節的安全管理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借鑒過內外優秀的污水管網運行經驗及污水系統施工環節經驗,建立一套符合國情的健全的污水系統運行及施工安全管理體系是非常必要的。
3.1 建立城市污水管網的全區域或流域的安全管理體系,主要取決于全區域或流域的遠景城市規劃和城市污水管網實施計劃,但是城市污水管網安全管理事故不僅源于城市規劃和污水管網實施計劃,加強全區域或流域的城市污水管網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和使用管理,符合動態發展與動態管理相結合的基本原理,也是安全管理制度發展完善的必然趨勢。在推進城市化和小城鎮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在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宏觀環境下,從全流域或全區域的大局出發,探討污水官網運行管理的動態管理體系建設是非常必要的。
3.2 污水管網運行管理全流域管理的創新體系
污水管網的運行管理部門需要建立責權明晰的污水管網安全管理體系,采用政府監管和市場運行的模式,政府主要起組織立法和監督的作用。充分利用現有的高等學術院校和研究所的技術資源;物業管理資源;運行管理部門的人力資源;建立起對全流域或全區域的污水管網安全普查;污水管網接入;污水管網平差;排污泵站和污水廠的增設等工作的管理模式。同時建立起污水管網信息系統和數字模擬系統,為污水管網建立各時點檔案進行系統化的動態模擬運行和管理系統。在制定水資源法和水資源保護和排放的法律法規中,要明確責任,解決污水管網運行管理及監督管理等必需費用的解決途徑。如保險、銀行、專項資金等。并納入法律的保障體系。
3.3 建立污水管網安全管理應急預案體系
鑒于污水管網安全突發事件的不可預測性及嚴重結果,在做好日常污水管網的正常運行管理的基礎上,為了應對污水的意外排放的突發事件,還必須建立起城市河流湖泊全流域的水質監測體系。做好這項工作,對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營造和諧安全的社會發展環境;建立生態城市,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建立城市污水管網安全運行管理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孤立的單項工作,需要有法律法規的支持,需要納入政府行政管理體系,特別是要納入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序列。需要城市居民的廣泛參與與政府各部門互相協調與監督。順利處理和化解突發事件,不僅是檢驗應急機制本身,而且可以消除城鎮居民因突發事件引起的恐慌情緒,對營造和諧的人居環境有著積極的社會意義。
4 結束語
動態完善的污水管網安全管理體系及全流域水質監測管理體系是保障污水管網運行管理的質量安全監測體系,是保障污水處理達標排放的運管體系。針對目前管理的現狀并借鑒發達地區和國外的先進的管理方法,結合國情和經濟實力,建立最大程度覆蓋全國全流域的污水管網安全管理體系和水質監測體系,為污水排放的安全監管在法律法規、技術、資金和管理上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肖珊美,刁銀軍,羅小會.柚子皮吸附劑對鉛離子吸附性能的研究[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
[2]徐越群,趙宏杰,鞏有奎.沉淀工藝絮體異常問題分析及解決[J].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
[3]趙麗華,楊瑾,劉雪成.重金屬廢水處理及回收的研究[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
[4]蘇暉,王宗仁.含磷和釩電解液漂洗水處理的工藝研究[J].林區教學,2009(8).
[5]何錦強,王漢道.剩余污泥好氧減量實驗與經濟可行性分析[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
作者簡介:張首輝(1987-),男,河南開封人,助理工程師,理學學士,研究方向:污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