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的投資不足、前期工作深度不夠、項目管理不規范及未能建立良性循環的管理體制是影響其加固進度及質量的主要原因。文章探討了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
關鍵詞: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綜合治理
1 前言
在我國國內有大規模的水庫415座,其中歸于水利機構直接管理的有342座,中型規模的水庫有2618座,小型規模的水庫最多有81893座。在保護社會經濟建造以及抵抗洪水災難中充分的依靠了這些水庫的功能。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現在,我國很多水庫防洪能力差,達不到相關的要求和標準,而且水庫本身的品質就不好,很多水庫處在年久失修的狀態下,水庫已不能正常工作,出現很多的病險水庫,對下游平原地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同時影響其應該帶來的經濟效益。在很多重要城市、交通樞紐、工廠礦區的上游水庫也是處在年久失修的病險狀態。國內有1218座水庫在城鎮的上游區域,其中病險水庫達到300多座,要抓緊對這些病險水庫進行消除危險加強穩固的整修。
2 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建議
2.1 采取多層次、多渠道融資的辦法,為病險水庫加固提供資金保證
對有事故的水庫進行修整需要的成本高、工期長、帶來明顯的社會利益,所以要歸入公共成本中。水庫歸屬于哪個級別的政府,那么這個政府就要對水庫進行負責,所以每個級別的政府都要設立專門的整治資金。但是,只是依靠政府方面出資進行修正病險水庫會影響治理的速度,所以要建立健全多層次、多方面、多渠道的投資系統。所以,要按照修整水庫時所需的成本,使用相應的融資方式;把修整大規模病險水庫項目放在基本建設中,由國家出資完成;針對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地方或者對水庫進行修整后能夠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的中型規模水庫,可以采取股份合作、發行債券、貸款等融資方式;對于經濟發展狀況不是很高的地區或者水庫的修整主要帶來社會效益的中型規模水庫,主要依靠國家的出資進行修整;對于小規模水庫的整修,主要以地方政府投資為主,國家可以適當的給與一些補貼。并且,借助對事故水庫的整修,可以通過租賃、拍賣、股份合作制、承包等形式轉讓水庫的產權獲取治理成本,轉讓產權的前提是一定要把防洪責任落實到清楚。對于存在事故水庫數量比較多而且修整進度比較慢的地域,在還沒有對事故水庫修整完之前,最好不要建筑或者少建筑新的水庫,保證修整水庫資金能夠正常運轉。
2.2 強化病險水庫加固的前期工作,為搞好病險庫加固夯實基礎
2.2.1 做好水庫大壩安全鑒定工作1995年水利部頒發了《水庫大壩安全鑒定辦法》。在病險水庫加固前期工作開始時,大壩安全鑒定主管部門應組織設計、施工、運行管理等方面的資深專家,嚴格按此辦法全面準確地查找出水庫存在的各種隱患,實事求是地確定水庫的安全類別,科學而又有針對性地提出加固措施或建議。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2.2 在檢查事故水庫存在的隱患危害以及隱蔽性強的危害時,要聘請資質深經驗多的專門機構。因為在修整時沒有對其病發原因的根本進行修整,所以會導致修理多次仍然存在相同的毛病。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資質深經驗多的專門機構對隱蔽性的危害進行調查研究,找出根本原因,提出相應的建議。如陜西省寶雞峽灌區的大北溝水庫,自1972年水庫建成蓄水以來,左壩肩繞滲嚴重,雖經灌漿處理,但由于未能找準滲流途徑,處理效果不明顯。2000年2月管理單位委托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運用現代物探技術(高密度電阻率法、探地雷達法、瞬變電磁法、自然電場法)進行物探,查清了左壩肩的滲徑大約在原灌漿處以左70~170m區間內,為徹底根治水庫左壩肩繞滲提供了依據。
2.2.3 在進行修整事故水庫時一起修整水庫容量或者增加其容量
很多事故水庫因為存在著質量問題,所以在澇期水位也不能抬到太高,水庫容量很小;有的事故水庫地下堆積的淤泥很多,嚴重影響了蓄水能力;有的事故水庫,只要對其修整一些小地方就能夠增加水庫的容量。在水庫的病險得到有效排除的前提下,增容和恢復庫容是提高水庫自身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解決北方地區水資源緊張狀況的一條費省效宏的途徑。據初步測算,采取除險加固和排沙減淤等措施,恢復、增加或保持每1m3庫容所需投資僅是新修水庫的1/5左右。因此,對水資源緊缺地區有增容或恢復庫容潛力的病險庫,即使在投資受到限制的情況下,也應一次規劃,分期實施。
2.2.4 不僅對事故水庫本身進行修整還要對其綜合使用以及管制設備一起進行改善在對事故水庫進行修整時存在的修整資金緊張、修整后變更其產權以及受外界環境的限制,導致很多方面不能達到標準的要求,如雨水情況預測體系、防澇調節體系、防洪澇使用的道路以及物質倉庫。在對事故水庫進行修整計劃時,同時考慮增加防澇報警體系以及應對防澇進行調動的網絡體系、自動化預測水文情況的體系、自動化監測大壩的體系等管制設備。如果防洪澇的設備滿足不了需要,對其也一起進行修整改造。
2.3 項目實施
2.3.1 強化項目管理
項目管理的核心是合同管理。在項目管理上要形成以項目法人為主體,項目法人向國家和各投資方負責,咨詢、設計、監理、施工、物資供應等單位通過招標投標和履行經濟合同為項目法人提供建設服務的建設管理新模式。項目法人負責按項目的建設規模、投資總額、建設工期,實行項目建設的全過程管理。項目主管單位要加強對項目法人組建、項目報建、招標投標、質量監督、主體工程開工、項目驗收等各個環節的監管,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對以往忽視報建審批制度的現象要及時糾正。通過報建制度,可有效地預防出現“三邊”工程和“釣魚”工程,避免由此導致盲目開工、拖延工期、浪費資金等現象,保證工程建設順利進行。
2.3.2 采取招標投標方式
在對事故水庫進行修理時所涉及到的設計方案、建筑、監工和購買設施材料等都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招標,選定最優的方案。在進行招投標的競爭中,利用專家庫進行評比篩選,嚴禁地方政府為了保護當地的投標商,對競標結果進行干預。嚴格審核投標商是否具備完成該項目的能力。嚴格按照《招標投標法》中的規則規范招投標活動中的每一個步驟,本著公開、公正、公平的態度開展競標活動。
2.4 建立良性循環的管理機制
目前水庫產權虛置、管理不善、責任不落實的現象較普遍。為防止出現一邊除險、一邊出險,舊帳未還、又添新帳的被動局面。病險水庫加固后,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建立良性循環的管理體制。
第一,改革水庫的管理體系,隨著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科學的劃分權利指責以及管理。在對事故水庫進行修理之前就先明確管理和建設的職責。融資多樣化、產權明朗化、提供水電的價格最低化、優秀的水庫服務,適當的提高管理部門費用,慢慢的向優質運行轉變。第二,增加水庫調度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學習,提升其素質以及工作水準。第三,建立健全水庫管理制度規則,按照規章制度辦事,促進水庫運行向規范化、科學化的道路發展。最后,根據水庫自己的特征,開拓水土能源,便于促進水庫的發展以及管理,慢慢的創建出順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運行體系。
3 結束語
3.1 根據水庫歸屬于哪個級別的政府就由這個政府對其進行負責的準則,國家政府根據不同類型的水庫進行不同渠道的融資,建立健全多層次、多方面、多渠道的投資系統,確保對事故水庫進行修理建筑的費用足夠。
3.2 對大壩的安全排查工作要落實好;聘請資質深經驗多的專業部門對事故水庫存在的病害開展排查;對經濟效益進行詳細的分析;在對水庫開展治理的同時對水庫容量也進行相應的恢復或者增加容量,結合改進管理以及綜合利用的設備,推廣使用新原料、新方法、新工藝。做好對水庫治理的前期準備工作。
參考文獻
[1]水利部建設與管理司,等.全國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專項規劃文件匯編[Z].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