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結合黑龍江省某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堤防土方填筑工程,在規劃土場無法實施的情況下,深入對比了幾個解決方案,最后以旱改水施工方案解決,并詳細闡述了該方案的規劃與實施過程,并加以推廣。
關鍵詞: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堤防土方填筑;土場;旱改水;土場復耕
在目前黑龍江省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實施過程中,堤防土場問題是項目實施的一大難題。以2012年我施工企業承建的黑龍江省某小河流治理項目為例,某段堤防土方填筑工程量為88000m3,原規劃土場在相應堤防樁號0+500處壩外的一塊開荒地,設計平均運距為2.0km,該地塊不但土方開采量不足,而且該地塊被當地土地部門確定為基本農田,該地塊被禁止占用,為此,堤防土場問題一時成為制約工程開工的主要因素。下面將本工程堤防土場問題的解決及實施方案做以下介紹,以備類似工程借鑒。
1 土場方案的確定
在開工前,發包人、監理單位及施工單位曾先后共同研究探討四個方案解決土場問題,詳細方案如下:
方案1:在距離堤防中心運距為12.5km有一處新建的鐵礦場,此處開采量豐富,但由于運距的增加而大大提高了土方填筑的施工成本,工程投資將增加200余萬元,此方案被發包人否定。
方案2:在不增加運距的情況下,在堤防附近選擇一塊土地,與土地所屬村民協商,將耕地改為魚池,相關手續由土地所屬村民出面辦理,土地征用費用由發包人支付給土地所屬村民。但由于該方案屬于改變土地使用性質,當地土地管理部門不給予辦理。
方案3:在考慮不增加施工成本的情況下,采取壩后50m推運筑壩,按照先表土撥離、后推運、最后復耕的程序施工。此方案得不到當地村民、村委會及鄉政府的共同支持,無法實施。
方案4:在堤防附近選擇一塊高崗旱地,進行旱田改水田施工,農作物補償金由發包人負責。由于此方案所研究的地塊為一戶村民,進行旱改水施工后,可提高土地的經濟收益,首先村民同意,后經鄉村兩級政府批準后,由當地土地部門出面協調辦理。
2 土地征用手續的辦理
由發包人牽頭,經土地經營方(村民)同意后,經鄉村兩級政府批準,并由堤防填筑施工單位作為旱改水實施單位共同參與,以上五方共同簽署旱改水施工協議,土地管理部門作為監督單位負責地塊測繪并備案。農作物補償金由發包人支付給土地經營方,土地復墾保證金由發包人向當地土地部門押金,押金為10萬元/坰。
3 土場的規劃
3.1 在辦理土地征用手續前,首先進行旱改水地塊的鉆孔取樣,確定可利用土層的深度及可開采量,之后進行地塊地形的測繪,并按照堤防填筑實際需用量、結合土場可開采量及深度確定土場開挖高程。
3.2 進行實地踏察,確定旱改水地塊形成后水田的給水及排水方案,方案應確保地塊旱改水后能夠自流給水和自流排水。本工程旱改水給排水方案為:從土場西南側的渠道引水,增設引水渠100m;旱改水排水出口設置在土場東北角,在堤防適當位置設置一處Φ600mm涵管。水田給水口至排水涵高程按照1:500的比降設計,以利水田的自流排水。
3.3 規劃好土場臨時排水方案。本工程在土場北側中間位置處設置-Φ600mm的臨時排水涵,在土場中間位置設置一排水溝,以排除土場開采過程中土場內積水。土場臨時排水涵及排水溝底高程按照低于土方開采高程0.50m設計。
3.4 土場按照以排水溝為界分兩塊進行開采施工,在每塊土場中間設置一臨時道路主路線,與主路線垂直分別在其兩側每間隔25m設置一支路線,土場按照每一條塊分別開挖的原則進行土方開采。
3.5 先期進行土場臨時排水溝的開挖,待臨時排水溝貫通后,土場開采從排水溝末端條塊開始開挖。每一條塊按照表土撥離→土方開采→復耕土回填的程序進行施工。表土撥離及土地復耕厚度按照0.50m施工,土方開采高程按照設計田塊高程降低0.50m施工,這樣,待0.50m厚復耕土回填后,土場高程即恢復至設計田塊高程。
3.6 待全部土場復耕土回填完畢后,統一進行田塊平整、開挖邊坡的修整、進水渠的開挖、排水涵的安裝等施工,最后由村民自行進行田埂施工。
4 旱改水的施工
4.1 土場農作物清除
將土場表面原有的農作物進行清除,采用農作物割除機割除,再用玄梗機將作物根系打碎,以作為第二年營養土的肥料。
4.2 土場內臨時施工道路的修筑
臨時道路路基采用粘土填筑,路基厚度為0.80m,兩側邊坡為1:1.5,面層采用砂礫石鋪填0.20m厚,路面為中間高、兩側低的拱形。臨時道路分為干路和支路兩類,干路布置兩條,為雙向通行車道,路面寬為6.00m;支路與干路垂直布置,每25m布置一條,為單向通行車道,路寬為4.00m。臨時道路修筑前,先進行路基清基,將原耕種層的營養土挖除,再進行路基粘土的鋪筑。粘土采用土場耕種層以下的土料,采用1.20m3挖掘機直接挖裝10.0m3自卸汽車運輸至指定地點,土料平整采用TS140推土機進行,碾壓采用東方紅75推土機進行;砂礫石采用粒徑10cm以下級配良好的天然砂礫石,本工程砂礫石采取河道附近廢棄的砂場中直接挖取。
4.3 臨時道路的維修與保養
施工期間,加強對臨時道路的維修與保養工作,采取人工與機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對路面的坑洼地段及時平整鋪填,雨停后對路面的積水及時排除。
4.4 土場清基及挖方
土場清基及挖方按照每一條支路可及的范圍逐一進行。土場清基清基厚度為0.50m,采用TS140推土機進行,將營養土層推運至本條支路開挖范圍以外。土場挖方采用1.20m3挖掘機直接挖裝、8.00m3自卸汽車外運的施工方案。挖掘機挖方采取支路兩側取土,先期開挖支路末端的土方,逐步挖至干路結束,然后再進行下一條支路范圍內的土方開挖。土場邊線、邊坡一次成形,土場底高程按照原有規劃高程進行開挖。
4.5 土場復耕及平整
每一條支路開挖結束后,采用挖掘機和推土機配合,將清基土倒至開挖完的土場內,待全部土場開挖并將清基土倒至土場后,采用TS140推土機進行土場復耕土平整,高程按照原旱改水規劃高程控制。
5 結束語
通過該工程土場解決方案的實施,不但有效解決了工程的實際難題,還為當地村民進行了土地改良,從而能大大增加土地的收益,經估算,每公頃能增加農作物收入8000元,本工程旱改水面積為4公頃,每年將給村民增加收入3.2萬元,此方案不失為“干一處工程、富一方百姓”的典型工程案例。
參考文獻
[1]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SL260-98堤防工程施工規范[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8.
[2]國務院.土地復墾規定[S].北京:國務院令,1988.
[3]周孝.土地復墾理論與技術[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張德林(1974-),男,黑龍江富裕人,工程師,從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