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首先,要想了解生態水利工程的生態因素以及其他方面的情況,必須明確生態水利工程的定義,以及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生態水利工程所涉及的科學內涵和強調的主要內容。其次,則是應該明確分析和總結目前我國生態水利工程設計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并能夠在此基礎上設計出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應該遵守的主要技術路線。一般而言對于這條技術路線可以概括為三點,分別是對水文過程的分析和計算、對于生態因素的影響目標和生態與環境的有效結合。
關鍵詞:水利工程;生態水利工程;建設
水利工程自從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時期就已經為人類做出了較大的貢獻,也一直是人類經濟社會服務系統。相應的,水利工程的開展對自然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面對世界上各種不同的水利工程,我國的生態水利工程也應該有自己的特色,不僅在水利工程的性質和規模上體現出區別和特色,也應在對可持續發展的影響方面有用自身的優勢。到目前為止,還存在很多地區的單位以及個人對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與實施還不是很關注,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影響也關注甚少,認識不夠深刻。而如今隨著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地表生態系統調節二氧化碳的能力越來越差,這就使得全球變暖現象越來越嚴重,加之人類長期干擾下墊面環境,使得全球的水循環由于受到人類的影響而越來越不規范,進而導致全球水循環和水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日益嚴峻,其中,人類干擾下墊面的重要內容就是水利工程。在有些情況下,加強水利工程的建設可能會導致區域流域的水資源分配不均,進而導致生態環境出現各種問題,例如,下河道缺水或者斷流,水生生物數量也呈現下降趨勢等。在水利工程的建設中引發的種種問題,應該引發人們的充分思考,重新審視水利工程建設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的各種影響。要想解決水利工程建設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必須建立生態水利工程,那么在建設生態水利工程之前,還應首先充分了解什么是生態水利工程,并合理劃分水利工程與生態水利工程的區別。
1 水利工程與生態水利工程的區別
水利工程作為人類簡單的實現水資源再分配和水資源充分利用的手段和措施,在日常生活中人類依靠水利工程主要解決的問題有修筑防洪堤和水庫解決防洪問題、修建水庫和打井以提供人類穩定的水資源、通過修剪提水泵站和排水溝以及灌溉渠道以減少農作物的旱澇災害、通過修建水電站為居民提供清潔能源、通過修建水壩和人工湖泊以發展旅游景點等。由此可以看出,水利工程主要解決的是人們日常遇到的實際問題,主要涉及的是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而生態水利工程作為一種運作過程符合生態規律和要求的水利工程,其主要的服務目標是生態環境。對于真正的生態水利工程應該具有如下幾點科學內涵:
首先,生態水利工程的開發主要是根據生態系統的自組織原理進行的,在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階段,應該將生態系統的健康過程作為設計的制約因素并能夠將其維持在設計階段的重要位置進行考慮,從而使得水利工程能夠適宜的生態水文過程的要求。其次,在生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中,應該嚴格遵循生態需水規律,在水庫使用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其本身應具有的生態功能,建立相關制度對生態需水情況進行調節也是其解決生態環境方法之一。最后,生態水利工程的選址一定要注意,在選擇建設地址時,不僅要考慮經濟條件的約束,還應充分考慮生態負面影響的最小化,這也是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最關鍵的考慮因素。[1]
2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面臨的主要問題
2.1 生態水力工程設計方法和標準沒有做到因地制宜
生態水利工程的在進行建設和使用過程中,遵循的服務目標是特定性和地域性。生態系統在不同的地區和區域,會根據當地的區域特點而呈現不同的特征,雖然目前我國對生態水利工程的功能提出了一些理論評價指標和方法,但是這些方法和指標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缺乏可操作性的,這種現象的存在與目前我國水利工程對生態的具體影響的研究較少存在很大關系。為保證水利工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國家應對水利工程的結構建筑物執行一系列強制性標準。
2.2 水利工程設計人員與生態科技工作者缺少合作的機會與機制
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往往介入較晚,大部分是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基本由水利規劃和水工建筑設計人員確認以后,才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加上當前我國環評管理制度與環境影響評價咨詢市場還不十分完善和規范,環評單位替業主考慮得較多,對生態目標考慮得相對較少,甚至隱瞞工程真正的生態影響后果,導致許多水利工程的生態效益不明顯而負面影響相當突出,所以水利工程設計人員與生態環境科技工作者缺少合作的機會與機制,所以生態水利工程的開發與設計相對滯后。[2]
2.3 如何設計新的生態水利工程與原有水利工程設施協調運行
在一個流域內,往往新的生態水利工程可能要在原有水利工程設施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優化設計。如白洋淀濕地供水工程、扎龍濕地補水工程、洪河國家自然保護區水資源恢復工程(正在設計)等生態水利工程,科學地配置一些分水工程和蓄水工程,對區域來水量進行重新分配或對水的去向進行重整等。再如,原來的水利工程設施是服務于旱作耕地的排水,保護旱地農業免遭洪水危害,后來,耕地耕作方式發生改變,旱地改成水田,這時排水溝渠的功能也應該發生一些轉變,由原來的單一排水應改成排蓄結合,特別是旱地改成井灌水田,對原有的溝渠更有必要進行一些改造設計,如設計一些生態控制閘門,一方面起蓄水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溝渠蓄水補充地下水,減緩地下水超采;其次,還可以提高溝渠濕地對農田排水中有機污染物的降解和泥沙的滯留。[3]
參考文獻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利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灌區末級渠系改造及量水設施配套規劃報告[R]烏魯木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利廳,2009.
[2]國務院體改辦.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2008.
[3]李代鑫.中國灌溉管理與用水戶參與灌溉管理[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8,(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