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T梁預制中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質量通病,這些質量通病大多是在常規的施工工藝下產生的,研究這些質量通病便于以后施工中對施工工藝的改進并減少或杜絕這些質量通病,在著重對相應的質量通病進行原因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在相應的施工工藝中質量通病的預防或改進措施。
關鍵詞:T梁預制;常見病;原因分析;預防改進措施
1 前言
隨著現在橋梁建筑技術的不斷提高和發展,大跨度預應力T梁得到越來越廣的應用,但在T梁預制過程中常常又會由于各方面原因,T梁存在著各種或大或小的質量通病,結合本人在工程施工中的經歷,談談T梁預制中的常見病原因及預防改進措施。
2 T梁預制常規工藝介紹
2.1 模板
2.1.1 底模
T梁底模一般采用鋼模,即在澆筑好的鋼筋砼臺座頂面鋪設一層鋼板作為底模,臺座的設置應保證基底有足夠的承載力,并在臺座兩端設置鋼筋混凝土基礎,用于承擔T梁張拉后的梁體自身重量,臺座頂面由中部向兩端漸變按二次拋物線布置預拱度,常規按T梁長度的千分之一。
2.1.2 側模
采用大塊定型鋼模板,骨架為通過橫桿連接的空間桁架,模板板面厚度均為6mm,上下各設置一道拉桿,下面從臺座內預留孔穿過,上面從側模頂面穿過。
2.2 鋼筋
鋼筋在后場制作,可以在臺座上直接綁扎,也可以在專用綁扎平臺上綁扎好整體吊裝到臺座上。
2.3 預應力管道及鋼絞線
預應力管道采用鋼帶現場卷制或PVC波紋軟管,下部鋼筋綁扎完畢,按設計的三向坐標固定波紋管;鋼絞線可以先穿(一般是一端張拉時采用),也可以后穿,先穿一般人工單根單根穿入,后穿可以人工也可以用卷揚機拖拉。
2.4 混凝土
采用罐車運輸,吊車或龍門吊提升吊斗入模,澆筑可以從兩端向中間也可中間向兩端進行,但不論何種澆筑順序,都要保證分層厚度符合規范要求,并保證上層混凝土要在下層混凝土初凝前澆筑完畢,振搗采用插入式振動器與附著式振動器配合振搗。
2.5 養護
根據氣溫、進度要求等可采用蒸汽養生、灑水保濕養生及覆蓋保溫養生。
2.6 張拉
根據設計要求采用千斤頂一端張拉或兩端張拉。一般按張拉力與伸長值進行雙控。
2.7 壓漿
張拉完畢符合要求后即可壓漿,采用灰漿攪拌機連接壓漿泵直接壓入,至出漿孔出濃厚灰漿停止并復壓。
3 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及預防改進措施
3.1 臺座整體或局部下沉
原因:臺座施工前基底處理不當或臺座兩側沒設置排水溝,雨水或養護水滲入臺座下造成,或臺座兩端鋼筋混凝土基礎設置不合理。
改進措施:對于整體下沉如果下沉量不大,不影響立側模板,可不予處理,如果下沉量過大,或局部下沉,要把臺座頂部鋼板揭開,根據下沉量采用全部或局部填補砂漿或細石混凝土,然后重新安放鋼板即可。此類問題發生后要采取在臺座兩側重新布置排水溝,讓水能順暢流出預制場地而不滲入臺座下。
3.2 臺座鋼板鼓起
原因:由于氣溫過高或過低,熱脹冷縮作用下,整體的鋼板在中間附近被拉而鼓起。
改進措施對于鼓起的鋼板處理方法比較簡單,只需把臺座鋼板用氣割在長度方向切成幾塊,塊間預留1~2cm縫隙,縫隙間批上膩子即可。
3.3 漏筋或保護層過大過小
原因:漏筋主要是鋼筋抵在模板上或漏漿或振搗不到位而形成。
改進措施:由于鋼筋抵在模板上而漏筋,只有將該處混凝土根據漏筋范圍局部鑿開,將鋼筋臥入,用環氧砂漿封堵并修飾表面與其他處一致;由于漏漿或振搗不到位形成的漏筋,一般是將該處的松散石子或砂漿剔除干凈,用高壓水沖洗,根據孔洞大小用高強砂漿或細石混凝土修補;保護層過小,一旦發生無法在該梁中進行處理,只有通過在以后的施工中嚴格控制墊塊密度,并在適當部位鋼筋之間加內撐來預防。
3.4 漏漿、爛根、蜂窩、氣泡、麻面、砂線
漏漿主要是側模之間或側模與臺座之間沒放止漿材料或拉桿松緊不一致而造成,漏漿后常常伴隨著爛根產生,改進措施為:要每道縫進行嚴格檢查止漿材料放入情況,杜絕不放現象,在模板安裝完成后安排兩人從一端到另一端沿著模板兩側對拉桿螺母逐個上緊一遍。
蜂窩、氣泡、麻面、砂線主要是由于過振(容易產生砂線)或漏振(容易產生蜂窩)加上混凝土坍落度過小(容易產生蜂窩)或過大(容易產生氣泡)而造成,對此要在混凝土生產的源頭上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根據運輸距離預留坍落度損失量),實時調整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澆筑前要責任到人,合理安排混凝土的澆筑順序、分層厚度、振搗時間及振搗間距,避免換人振搗產生漏振區或過振區。
3.5 波紋管不通
原因:波紋管在固定過程中由于焊接加固鋼筋導致燒破波紋管產出孔洞或振搗時振搗棒振破波紋管產生孔洞,孔洞處漏漿導致波紋管不通。
補救措施:先探明堵塞位置(可用穿鋼絞線法,根據穿入長度而確定),在該位置鑿除混凝土,重新接好波紋管,用高強混凝土封堵。為防止此類事情的重復發生,波紋管固定后,在波紋管內穿入一根直徑略小于波紋管內徑的塑料管,并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實時的轉動塑料管,此時即便有些砂漿漏人,也可在砂漿凝固前被塑料管帶碎并在塑料管抽出時將帶碎的砂漿分散在很長的管道內。
3.6 張拉伸長值超出設計要求
原因:由于鋼絞線實際線徑偏大(伸長值過小)或偏小(伸長值過大)、混凝土澆筑前先穿鋼絞線的局部被堵(伸長值偏小)。
改進措施:施工前要對進場的鋼絞線進行檢查,對不符合要求的不用或經設計調整后使用,對于分析是局部堵塞的,可用超張拉法看能否將堵塞部位砂漿拉松,如果還是拉不通,只有退錨開孔。
3.7 壓漿孔堵塞
原因:壓漿孔破裂進入砂漿。
改進措施:有時在張拉時沒有發現管道被堵,實際壓漿時壓力過大,無法壓入,這種情況主要是管道沒有全堵,只是堵塞后管徑變小,對此要減小壓漿壓力緩慢壓漿,并在梁體的5米、10米、15米等5米一個間隔處用電鉆開洞,埋設出漿管來泄壓,達到灌漿速度快,質量有保障。
3.8 梁體裂縫
原因:水泥安定性不好造成表面龜裂;表面收光次數不夠及坍落度過大導致收縮裂縫;養護時內外溫差過大導致溫度裂縫;沒有對稱張拉導致應力裂縫。
改進措施:出現龜裂了,首先要考慮到水泥的安定性不良,對該批次的水泥及后續進場的水泥進行安定性檢查,不符合要求的不予使用;對于收光次數不夠造成的要根據氣溫合理安排收光的時間和次數,控制施工時的混凝土坍落度,有條件的采取保濕養護,在T梁四周覆蓋帆布及土工布,讓梁體與外界大氣隔絕,可保證梁體內外溫差很小,有效的解決了梁體溫差原因導致的溫度裂縫;按設計要求嚴格對稱張拉,可杜絕應力裂縫。細小裂縫可不予處理,再后續的施工中嚴格控制即可,對于梁體裂縫較寬的尤其是貫穿裂縫,可采用灌漿的方法封堵,封堵后完全滿足設計要求。
3.9 梁端破裂
原因:梁端鋼筋密集,振搗時振搗不良,可導致在梁體張拉時把梁端錨下混凝土壓碎,或由于當張拉時梁體重量由均勻分布于臺座上轉化為梁體兩端受力,此時梁端邊緣底部受力過大把混凝土壓碎。
改進措施:已經壓碎的梁端可在剔除松散石子及砂漿后用環氧砂漿修補,壓碎范圍過大的要植筋用高強細石混凝土修補。加強梁端的混凝土振搗,可避免錨下混凝土被壓碎;將靠近梁體支座處將臺座改造成獨立且是柔性的臺座(即將此處鋼板拆除,下鑿150mm,上鋪木方、多層板即可),使用下來效果非常好,可完全杜絕張拉過程中T梁端部被壓碎。
4 結束語
在熟知T梁預制過程中容易產生的問題及其原因后,只要采取相應的事前預防及事后處理措施后,梁體質量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在施工中不斷地總結應用再總結再應用,讓經驗不斷豐富和實用,共同避免或杜絕各種質量問題的產生。
參考文獻
[1]張情隆.預制T梁混凝土質量通病與預防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15).
[2]鄭武俠.預制箱梁外觀質量通病產生原因及預防措施[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3]金圣強.預制箱梁質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科技風,2010(17).
作者簡介:朱禮江(1969,2-),男,工程師,單位是贛榆縣塔山灌區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