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建筑事業的快速發展,多層磚混結構在房屋建筑上得到了廣泛應用。所謂的磚混結構指的是在房屋建筑中豎向承重結構的墻體等采用磚或者是砌塊構成,樓板、梁、柱等則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構成。簡單來說,就是用少量的鋼筋混凝土和大部分的磚墻承重結構。在磚混結構中,需要進行的計算不是很多,主要的就是構造設計以及概念設計,正因為磚混結構的承重結構是磚砌前途,所以磚的強度就決定了整個房屋建筑的強度。這種方法能夠增強建筑物的抗震性,目前已經在房屋施工上廣泛使用。但是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有些施工人員對構造柱的作用不是很了解,經常出現很多質量方面的問題,甚至有些地方達不到工程建設的需要,進而影響了整個建筑結構安全,所以我們必須對磚混結構的施工質量加以重視。
關鍵詞:多層磚混結構;房屋施工;措施
1 磚混結構的優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磚是建筑結構中的最小單位,對施工現場以及施工技術要求不是很高,可以根據工程建設的需要建成各種各樣的墻體結構,而且具有非常好的耐久性,在工程建設中被廣泛應用。磚的優越性還在于它的隔音和保溫效果很好,施工中使用的設備也相對比較簡單,所以在低層住宅施工中我們可以使用磚混結構來增強建筑的使用性能。
2 主要的施工質量問題
2.1 鋼筋施工中的問題
縱向鋼筋上下錯位。造成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在進行柱筋定位放線的時候出現了與設計位置有偏差,進而導致鋼筋的上下錯位,我們通常采取彎折措施盡可能地使其歸位,但是使用這種措施會嚴重影響到鋼筋工程的抗震作用。
鋼筋搭接不規范。通常來說,我們在計算縱向鋼筋的下料長度時往往是根據建筑物樓層高度,也就是樓層高+35d,而且盡量把搭接的位置放在每個樓層的層面上。但是當前有很多的工程建設對鋼筋搭接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是隨便搭接,這就導致搭接的長度不能滿足工程實際的要求,甚至出現了在同一截面上的接頭數量不符合相關規定。
箍筋松散、歪斜且數量不足。在進行箍筋施工時出現了很多影像工程質量的問題,沒有按照相關設計要求進行施工,例如,捆扎的間距過大。在進行砌體施工時,對成品沒有很好的保護,造成箍筋松散。
不按規定加密箍筋。在箍筋施工過程中,相關規定要求,在圈梁和柱相交的地方應該進行加密箍筋,而且加密的范圍應該在不效益圈梁的六分之一層高或者是四十五厘米,間距不應該超過十厘米。但是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有些人員往往不按照這些要求進行技術交底,給工程建設造成了一定的安全問題。
箍筋彎鉤長度及角度不規范。雖然對鋼筋施工中的箍筋彎鉤長度和角度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但是我們應該使用混凝土結構工程的相關規范。通過對規范的了解,我們可以知道一般的建筑物對抗震結構有明確的規定,彎鉤平直部分的長度應該超過箍筋直徑的是被,并提出彎鉤的校對應該在一百三十五度左右,這一點目前為止還沒有引起施工單位的注意,現在所使用的彎鉤是九十度左右,長度也沒有達到相關的要求。
拉結筋的擺放問題。工程規范中對拉結筋的擺放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對240厚的墻和構造柱應該沿著墻高每五十米就應該設置2中6,每邊的深入長度盡量保證都超過一百厘米。但是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拉結筋錯誤拜訪的現象,而且長度往往達不到相應的標準。
2.2 混凝土施工存在的問題
骨料級配問題。實際施工中用到的構造柱的截面尺寸是二百四十毫米乘以二百四十毫米,混凝土的澆筑高度應該盡可能地超過二點六米。在遇到這種截面面積比較小的情況,為了保證混凝土澆筑的順利進行,應該規范骨料粒徑小于而是毫米。但是在很多的施工現象,人員對骨料的選配不是很認真,造成骨料過大而出現斷條現象。
坍落度問題。規范要求構造柱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50-70ram,以利于混凝土通過振搗充分流入馬牙槎洞內,從而有效地與砌體結合。但實際施工中因混凝土坍落度過小,流動性不好,加之振搗不密實,造成混凝土內部出現孔洞,表面出現蜂窩、麻面,特別是根部易出現爛根現象。轉根部清理不切底。規范要求構造柱根部應預留清掃口,以便清除砌筑時的落地灰、碎磚塊等雜物。但很多施工現場不留清掃口或清理不凈,結果是層層柱根隔層,整個構造柱實質是一個多處斷條的鋼筋連體柱,且斷點叉均在樓面上鋼筋搭接處,這樣柱子不但無法起抗震作用,反而破壞了墻體節點處的整體性。
新老混凝土結合不良。規范規定混凝土施工縫必須用水沖洗、潤濕,再鋪1-2cm厚水泥砂漿后方可繼續澆筑混凝土,而實際施工時這道工序往往被取消,致使新老混凝土界面結合不良,形成暗縫內傷。
2.3 砌體施工存在的問題
砌筑方法不當,墻體砌筑前不立桿擺樣,存在有豎向通縫現象,影響砌體的整體性。
砌筑用磚、砂漿強度不符合設計要求,有的在施工中為力求施工方便添加影響砂漿強度的外加劑。
馬牙槎留設不規范。留設馬牙槎的主要目的是加強混凝土構造柱與磚砌體的有效結合,形成整體。增強抗震效果,同時還可以通過露出砌體的混凝土面來檢查混凝土的澆筑質量。在這方面的問題有:先進后退(應該是先退后進),槎口高度、深度不一,遇內外墻丁字砌體節點時,內墻只留直槎,個別工程干脆取消馬牙槎。
砌體砂漿不清理。砌體施工時,擠揉出的砂漿掛在磚口上,往往不清理。由于每行磚或大或小都有砂漿擠出,相當于減小了構造柱的有效斷面尺寸。另外,由于砂漿的阻礙,澆筑混凝土時易出現表面蜂窩、孔洞,甚至柱筋外露。
3 有效的控制措施
鋼筋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控制垂直度。為保證構造柱在施工過程中保持垂直,各層施工前均應首先定準柱子的軸線位置。砌筑中嚴格控制砌體垂直度。以磚為模會直接影響柱子的垂直度,故砌筑過程中應隨時調整已綁扎的鋼筋籠,可用柱與砌體的拉結筋來固定。
鋼筋下料應準確。縱筋下料長度是以一個樓層高度加上搭接長度及彎鉤長度為準的。箍筋的彎鉤角度應按抗震要求為135/135計算。箍筋制作時應計入加密部位的增加數量。
拉結筋。應按樓層所需數量事先制作拉結筋并放在砌筑操作現場,保證隨用隨拿,防止漏放。拉結筋不宜在構造柱中部穿過,應靠在柱子縱筋邊,以免澆筑混凝土時受阻。
混凝土質量控制措施:粗骨料粒徑不應大干2cm,現場可備篩子進行篩選或直接選購合適骨料。
多數現場施工構造柱采取一個樓層高度(2.6-3.0m)一次性澆筑混凝土的方法,因此必須對混凝土的級配、坍落度、振搗方式嚴格控制,認真按規范要求操作。
混凝土澆筑前應認真清掃柱根施工垃圾。在進行澆筑施工之前,應該對柱根進行仔細的清掃。為了能夠保證清掃的干凈,應該盡可能地保證混凝土澆筑都能夠超過樓面板高度的五厘米,我們應該先使用清水對柱根進行清洗,然后按照工程建設的規定,先澆筑一到兩厘米的厚水泥砂漿。
砌筑質量控制措施:為了保證砌筑工程的建設質量,應該在每道工序施工之前進行技術交底,并落實好工程責任人,加強施工質量管理,抽查施工現場砂漿的強度,對于外加劑的使用應該嚴格地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應該控制好構造柱軸線的垂直度,馬牙槎的施工應該根據工程的實際需要,并保證此處的砌筑砂漿飽滿密實并保證磚模的表面干凈。此外,磚混結構質量的保證,應該由各個單位部門協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