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樁基項目的建設場地非常復雜,其步驟很多,而且對于工藝的規定也很嚴苛。其品質關鍵是靠著勘查和設計以及建設等活動來獲取。勘查信息是不是精準,設計數值是不是有效,使用的物質和裝置等都會關乎到其品質。假如不注意的話,就會導致品質不良現象出現。假如處理不合理的話,就容易使得項目面對非常多的不利現象。因此,對品質現象的探索是不是合理,關乎到建筑的后續使用,關乎到成本等等。為避免不利現象出現,就要認真的分析樁基的建設活動。文章重點的論述了與之相關的一些要素。
關鍵詞:樁基礎;質量控制;建筑工程
所謂有點樁基,是通過基樁以及承臺組合而得到的。樁的整體都埋到土里面,而承臺底面與土體接觸叫低承臺樁基;樁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臺底位于地面以上則叫高承臺樁基。建筑樁基通常為低承臺樁基礎。對于一些高層以及有著非常大的跨度的項目中,經常性的會用到樁基。目前使用較多的類型有兩種,分別是預制模式以及灌注類型的。
1 出現頻率較高的品質不良現象
1.1 沒有做好放線活動,導致總的建筑體的位置發生了偏移。
1.2 單樁承載力低于設計值。
1.3 樁傾斜過大。
1.4 預制樁接頭斷離。
1.5 斷樁。建設品質得不到有效的掌控出現斷裂問題。
1.6 樁基驗收時出現的樁位偏差過大。
1.7 離析、樁身夾泥、混凝土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鋼筋錯位變形嚴重等。
1.8 灌注樁頂標高不足。一般由兩類。第一是建設管控不合理,沒有實現設計規定的高度的時候就將其停止。第二雖說高度達到了設計規定的數值,不過由于浮漿非常多,當處理之后高度較低。
2 具體的緣由
接下來具體的闡述受力性較低,以及斷樁等等的不利現象的具體緣由內容。
2.1 導致受力性低的緣由
2.1.1 樁沉入深度不足。
2.1.2 樁端未進入設計規定的持力層,但樁深已達設計值。
2.1.3 最終貫入度過大。
2.1.4 其他,諸如樁傾斜過大、斷裂等原因導致單樁承載力下降。
2.1.5 勘察報告所提供的地層剖面、地基承載力等有關數據與實際情況不符。
2.2 傾抖過大的常見原因
2.2.1 預制樁質量差,其中樁頂面傾斜和樁尖位置不正或變形,最易造成樁傾斜。
2.2.2 樁機安裝不正,樁架與地面不垂直。
2.2.3 樁錘、樁帽、樁身的中心線不重合,產生錘擊偏心。
2.2.4 端遇石塊或堅硬的障礙物。
2.2.5 樁距過小,打樁順序不當而產生強烈的擠土效應。
2.2.6 基坑土方開挖不當。
2.3 出現斷樁的常見原因
除了樁傾斜過大可能產生樁斷裂外,其他原因還有三種:
2.3.1 樁堆放、起吊、運輸的支點或吊點位置不當。
2.3.2 沉樁過程中,樁身彎曲過大而斷裂。如樁制作質量造成的彎曲,或樁細長又遇到較硬土層時,錘擊產生的彎曲等。
2.3.3 錘擊次數過多。如有的設計要求的樁錘擊過重,設計貫入度過小,以致于施工時,錘擊過度而導致樁斷裂。
2.4 樁接頭斷離的常見原因
如果樁太長,由于建設工藝的規定,要按照段來設置,各段之間常用鋼制焊接連接件做樁接頭。這種樁接頭的斷離現象較為常見。其原因除了2.2中(1)至(5),還有上下節樁中心線不重合樁接頭施工質量差,如焊縫尺寸不足等原因。
2.5 樁位偏差過大的常見原因
測量放線差錯沉樁工藝不良,如樁身傾斜造成竣工樁位出現較大的偏差等。
3 對問題的應對方法
當打樁的時候,假如存在品質不良現象的話,施工方不應該單獨的處置,要告知監理等等的一些機構,進而和設計方等一起探索,獲取合理地方法,然后設計方來具體的對其開展改正。針對問題的處理措施來講,規定其要安全穩定,而且要節約資金,建設時間要短,而且要對沒有建設的區域指出一些應對方法。同時還應該分析處理之后對于別的要素的干擾,像是在處理的時候使用補樁活動,能不能對材料的強度產生負面意義。要認真的處理問題,避免導致不利現象。樁基的應對措施非常多,要對其開展綜合化的比對分析,進而獲取安全穩定,建設便利的措施。要結合場地的具體狀態使用最佳的方法。常見的措施有如下的一些,接下來具體的闡述。
3.1 補沉法
如果預制樁的尺寸不合理,或者是樁由于土增高而上升的時候,都可以使用這個措施。
3.2 補樁法補樁法
要聯合設計以及監理等機構,綜合分析,結合設計方給出的補樁措施來處理,不過這個措施花費的資金較多,而且時間久,一般不適用。
3.3 補送結合法
如果樁是分節設置,不斷下沉的話,那些不是很好的樁或許會出現節點分離的問題,這時候可以使用這個措施。第一要對存在問題的樁進行二次處理,確保其沉入土中,然后將松動的接頭緊固,確保其有著優秀的受力性特征。第二,要補充一些長度完整的樁。這樣不僅僅能夠提升受力性,同時還能夠承受地震力。
3.4 糾偏法
樁體出現了歪斜,但是沒有裂開,或者是其長度不夠,由于挖掘活動使得樁出現了位置移動等,都可以使用這個措施來對其設置。
3.5 擴大承臺法
3.5.1 樁位偏差大。之前的承臺面積不合乎相關構造的規定,此時就可以使用這個措施來設置。
3.5.2 考慮樁土共同作用。如果一個樁的受力性不合乎設計的規定的時候,要將承臺擴展好,而且和天然基一起承受上方的力。
3.5.3 如果樁基的品質較差,為了避免其出現不合理的下沉現象,或者是想要提升其抗振水平的話,都可以將那些單獨的樁基設置成一個總體,提升整體特點。
3.6 復合地基法
這個措施是結合樁土一起活動的理念,對其開展綜合化的設置,提升受力性,進而更加合理地擔負樁基的力。一般使用較多的措施有如下的一些。
3.6.1 承臺下做換土地基。當建設承臺以前的時候,挖出一些土,然后置換成砂石按照層次來設置,然后再在人工地基和樁基上施工承臺。
3.6.2 樁間增設水泥土樁。當樁承載力達不到設計要求時,可采用在樁間土中干噴水泥形成水泥土樁的方法,形成復合地基基礎。
3.7 修改樁型或沉樁參數法
3.7.1 改變樁型。
3.7.2 改變樁入土深度。例如預制樁在貫入過程中遇到較厚的密實粉砂或粉土層,此時樁無法有效的下沉,或者是出現了斷裂問題,這時候就能夠用縮短長度的措施,增加樁數,取密實的粉砂層作為持力層。
3.7.3 改變樁位。如沉樁中遇到堅硬的、不大的地下障礙物,使樁產生傾斜,甚至斷裂時,可采用改變樁位重新沉樁。
3.8 其他方法
3.8.1 底板架空。底層地面改為架空樓板,以減填土自重,降低承臺的荷載。
3.8.2 上部結構卸荷。有些重大樁基事故處理困難,耗資巨大,耗時過多,只有采取削減上部建筑層數的方法減小樁基荷載。也有采用輕質高強的隔墻或其他材料代替原設計的厚重結構而減輕上部建筑的自重。
3.8.3 綜合處理法。將上述的借個措施放到一起使用,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4 結束語
由于國家不斷的發展,此時的建筑行業獲取了非常顯著地成就,其為經濟的進步貢獻了非常顯著的力量。建筑項目的品質是當前整個行業非常關注的內容、一些項目導致國家和群眾的物資以及財產等受到非常嚴重的損失。必須認真的分析,從細節處做起,掌控好從設計到建設時期的所有工序,將品質不良現象控制在發生之前,進而提升項目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