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永福縣所轄9個鄉鎮,人口273萬人,農業技術隊伍有259人,高中畢業的農民有19450人,有桂海高速、湘桂鐵路,穿過永福,距桂林市36公里,交通便利,工業園區建設已經起步開始發展,部分鄉鎮已形成一鄉一業的格局,如百壽的碰柑已有3萬多畝,三皇鄉種植西紅柿已有2萬多畝。因此,發展現代農業對增加農民收入,推動社會主義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但我縣還有幾個鄉鎮還沒有形成規模產業,對加速現代農業的發展還面臨一些問題。
關鍵詞:永福縣;現代農業;思考
1 發展永福現代農業面臨的問題
1.1 現代農業是世界發展的大趨勢的問題
目前,我縣的農業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輕型的關鍵時期,農業發展目標已從傳統的溫飽目標向“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目標發展。因此,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進步,而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的根本動力在于科技創新。農業科技工作要全面落實“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科技工作方針。堅持加強新農村建設一線的力量,調動農業科技的力量,全面為新農村建設服務,堅持不斷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促進現代化與新農村建設,必須面對的問題。
1.2 明確農業的科技地位問題
要正確認識農業科技的公益性。農業作為一個產業,與其它產業相比,勞動生產率與經濟效益相對而言較低,而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因此,為農業服務的農村科技工作是一項具有戰略性、基礎性的工作,又是公益性的工作,需要縣委政府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把農業科技工作放在縣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把科技資源的分配引入競爭機制,整合我縣的農業科技資源,讓農業科技人員主動到農村一線施展才干,建功立業,做出榜樣和示范。同時,引入農業龍頭企業參與農業資源分配,成為農業技術創新的主體,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生產規模和科技含量,調動科技人員、企業家、農民等社會力量的積極性,推動產、學、研相結合、農科教結合,提升科技對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2 明確農業科技管理問題
2.1 科技力量難以形成合力
我縣農業科技人員主要分布在農業局、林業局、畜牧局、科技局幾個鄉鎮農業推廣站。而各部門都是各自為政,按職責努力工作,重大的科技合作和攻關,難以合作,形成不了力量。近幾年來,我縣重大的科研項目都是聘請柏林公司、廣西植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聯合攻關,才獲得獎勵,單獨攻關的科技項目沒有一項獲獎。
2.2 科技人員整體素質偏低
目前我縣的科技人員中大學本科畢業有22人,大專有43人,大專以下有194人,獲中級職稱有60人,獲高級職稱有2人,中級以下職稱有51人,35歲以下的有165人,大學本科畢業的人數少,獲高級職稱的少,年輕的科技人員少,專業繼續教育培訓少。從整體的專業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上來看已經難以適應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需要。
2.3 科技人員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
縣內農業科技既沒有科研基地,科研經費又不足,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只是照本宣科傳授技術,而沒有實踐運用新技術來給予指導傳遞。科技人員只是連帶賣農藥、肥料、種子、種苗,在“店里”推廣新技術、新產品。真正到田間、地頭、農民中間的科技人員少,造成農民科技意識不強,農民科技素質提高較慢。
3 明確農業科技發展的問題
根據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剛要》,我縣農業科技要按照“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原則,理清現代農業發展思路。
3.1 強化農業持續發展思路
要從我縣現代化農業建設的需求出發,瞄準國家農業科技發展前沿,重點強化優良柑桔、畜牧、水產、水稻、葡萄、羅漢果、蔬菜等品種的技術研究,技術推廣,技術品改,為現代農業持續發展提供長久技術支撐。
3.2 強化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思路
現代農業是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主導的多功能產業,發展現代化農業,必須加快引導農業新技術,推動本縣農業科技的創新,促進循環農業技術發展,增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探索“生物殺蟲——養殖——沼氣——種植”一體的發展模式,實現農業科技的綜合開發利用,推進循環農業經濟的發展。
3.3 強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思路
加快我縣科技成果轉化,強化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強化鄉鎮村科技工作。向農民推廣適用的科技成果和產品,實現科技與經濟相結合,既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又是農村科技工作的關鍵環節。組織專家服務隊和從縣直各部門中挑選懂農業科技技術的干部作為科技特派員,到村屯指導掛點,推廣科技成果示范與產業化,同時培育好守土創業的村屯科技人員,讓科技知識進村入戶,確保農業科技成果與技術推廣的使用。
4 發展現代農業的對策
現代農業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與引領。現代農業科技工作既離不開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更需要全社會的關注,還要縣直各部門的緊密配合,才能為我縣的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4.1 整合社會力量,發揮政府與市場兩方面的作用,充分調動政策、資金、輿論導向等各種社會資源參與支持現代農業,確保農業科技的健康發展。
4.2 加大農業科技投入
縣財政在財政增長的前提下也適當增加農業科技的投入比例,同時農業科技部門要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農業科技經費,確保農業科技經費逐年增加,積極鼓勵和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科技投入,逐步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科技投入體系。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工程項目與農業科技項目相結合的機制。進一步完善農業科技項目的包裝機制,爭取得到上級部門的經費支持,確保農業科技經費穩中有升。
4.3 貫徹落實現代農業技術政策
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縣委政府把農業和農村科技工作擺在各項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完善好農業科技部門的工作職責,縣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過門,親自督查,親自規劃,親自部署,使農業科技部門聯動配合形成合力,把現代農業技術政策落實到農村、落實到農民身上,讓農民得到實惠。
4.4 整合農業科技人才資源
要把農業局、林業局、畜牧局、水利局、科技局的科技人員分類造冊,分類管理,根據能力水平,分別承擔技術引進開發項目,對業績好,在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在使用上給予提拔重用,還幫助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形成用事業凝聚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用政策吸引人才的競爭和激勵機制。實行分類考核,綜合評價,寬容失誤,形成一流人才、一流成果、一流報酬的政策導向。通過委托培養,在職培訓,技術指導等多種形式,加強村屯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培養,充分發揮他們在農業科技推廣示范應用中的帶頭作用,從而推動永福縣農業科技的健全有效的發展,加快現代化農業建設的步伐,增加農民收入。有力促進富裕文明和諧新永福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