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林業產業的發展不僅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同時對我國的生態環境建設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國大力倡導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的政策下,林業生態建設進入了發展的軌道。我國在林業生態建設方面的起步較晚,所以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完善。文章對于林業生態建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改進的措施,為我國的林業生態建設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林業產業;林業生態;建設;發展
1 我國的林業生態建設直接影響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
在林業產業經營管理的過程中,要使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先進的管理技術,實現對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建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源,所以為了保證經濟建設的發展,就要能夠保證不間斷的資源供應,這就需要對林業產業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我國只是注重對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對森林的保護,過分的亂砍濫伐,對林業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當林業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之后,對自然環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水土流失、空氣污染等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嚴重的影響到了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些都是自然界向人類進行的報復。所以在對林業產業經營管理的過程中,不要一味的索取,還要注意對森林的保護和補償。
林業的發展對生態環境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為林業建設做的好,植被保護就到位,良好的植被能夠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林業建設在生態環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植被能夠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對于洪澇災害有很好的調節和控制能力,林業帶的建立,防止沙塵暴的出現,并且森林的含水性比較高,對土壤的蓄積能力強。同時森林有很強的空氣凈化能力,在城市中的綠化帶,是有效的噪聲隔離帶,并且對于城市中的廢氣有很好的吸收能力,在凈化了城市的空氣的同時,還美化了城市的環境。生態環境的破壞,還加劇了生物危機,大量的物種瀕臨滅絕的狀態,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森林面積的減少致使溫室效應的加劇,全球面臨氣溫上升的險境。這其中的每一項因素的變化都和森林的植被有密切的關系,所以我們國家加大了對林業生態建設的力度,對于林業發展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且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來執行。但是在總體來講,我國在林業方面的生態建設還是破壞要相對大于治理,所以說對我國的林業發展來說,這將是一項非常嚴峻的課題。
20世紀末,隨著國家六大林業生態工程的相繼啟動,我國的林業生態體系建設步入了快速發展軌道,近年來生態環境的恢復和治理成效顯著,生態環境整體惡化的趨勢得到了初步遏制,局部乃至區域性的生態環境開始好轉。但是,由于經濟社會的調整發展生態建設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森林生態基礎還十分脆弱,生態建設的速度與高速發展的經濟不相協調,部分地區水土流失仍呈上升趨勢,洪澇、干旱、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頻發,極端性天氣增多等主要原因:
1.1 我國森林資源底子薄,人均森林面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質量不高,平均每公頃林分蓄積量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5%左右;分布不均,我國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工區和東北地區,西部森林資源極度匱乏;經營水平低,人工林經營水平不高,樹種單一,林木過量采伐現象依然存在。
1.2 人口、經濟調整增長帶來對森林資源的高需求,森林資源與社會需求之間的 仍相當尖銳,帶來森林資源的巨大消耗。
1.3 林業投入長期不足。近年啟動的國家林業六大生態工程的建設資金主要來自國債資金,國家財政資金所占比重不高,生態建設投入保障體系尚未建立。
1.4 林業行業各項改革滯后于其他行業,管理體制、運營機制不順,影響社會資源向林業行業集中,制約了林業生態建設的發展。
1.5 我國主要林區90%為山區,森林生態區位重要的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地區,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問題還沒有完全協調好。中國林業尚處在較低層次的發展階段,森林資源增長緩慢與社會對林業日益增長的多種需求之間的矛盾成為現階段林業的主要矛盾,生態需求成為社會對林業的主要需求,生態建設成為林業建設的首要任務。
2 發展林業產業必須正確處理與林業生態建設的關系
和諧社會一方面要求社會經濟的發展應在資源的承載力之內;另一方面,要求在資源可持續的基礎上,達到社會經濟的發展。換言之,既要做到林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又要參與整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這里面既包含要不斷發展林業產業,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林產品的需求,又包含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及社會對生態的需求。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建設作為林業整體中的兩個方面,兩者之間有著天然的密切的因果關系。
2.1 林業產業與林業生態的矛盾與制約
在發展林業建設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但是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勞動者所付出的勞動和精力與收到的回報之間出現了利益矛盾,主要體現在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二者的不完全體現方面。在對林業付出勞動之后,在短時間內可以看到產出的經濟效益,這是人們能夠親眼目睹的,也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但是由林業建設所產生的生態效益是需要長期的努力和經營管理才能夠發揮出來的,并且一般來講生態效益都是無形的,有些是人們感受不到的,所以在這兩方面出現了矛盾。
2.2 林業產業與林業生態的依存與促進
在發展林業產業建設的過程中,林業產業和林業生態建設二者之間是互相對立的,同時又是互相促進互相依存的。因為要想發揮林業的經濟效益就需要產出木材來獲取經濟報酬,那么木材的缺失就會影響到生態建設,但是如果一味的強調生態建設,全面的發揮林業的生態效益,那么對于林業的運行又是一項極大的負擔,是不現實的做法。所以說應該在二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實現二者的共同發展,在不影響到互相利益的基礎上,求同存異。
無論是發展林業產業的經濟效益還是創造生態效益,都是需要以森林為基礎的,所以說這是二者的共同點。在經濟效益方面來講,木材的數量和質量是發展的基礎,而對于林業生態效益來講,森林的覆蓋率和森林健康是基礎。
森林資源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在森林體系中,有龐大的生物鏈,是發展生態環境的重要基礎,在這個生物鏈中,要保持生物的多樣性,以使森林生態系統能夠有一個良性的循環系統。森林生態系統可以有效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凈化空氣,防風固沙,降低噪音,綠化環境等等,都是森林生態系統為人們帶來的好處。如果森林的生態系統遭到了破壞,那么森林系統將進入惡性循環,森林的數量和質量將會有所下降,由此影響到森林經濟效益的產出。所以良好的林業生態系統是保證林業經濟效益的基礎。
實現林業經濟價值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木材和林業副產品的銷售,那么就需要有一個長遠穩定的林業發展體系來保證木材的數量以及副產品的加工鏈。在實現經濟效益的過程中,要注意對生態系統的保護,如果過度的亂砍濫伐,破壞了林業的生物鏈,影響到林業的健康發展,那么不僅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同時也造成了木材的供應出現中斷,后勁發展不足的現象,無法實現持續不斷的木材和副產品的供應。所以說在發揮經濟效益的同時,要兼顧林業生態效益,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協調發展,才能夠達到雙贏的效果,最終實現林業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共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