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藝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闡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進行相關實踐的時候,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說明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理論,由此引起受教育者情感共鳴,有效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藝術。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藝術
1 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藝術特點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通過一系列教育活動,把社會或社會群體確立的思想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轉化為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質的過程,因此,明確的教育意圖是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藝術的鮮明特點。思想政治教育體現著社會或社會群體政治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藝術是完成社會或社會群體政治任務的一項手段,它必須具備符合政治原則的基本要求,不允許在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語言使用無所顧忌,政治原則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藝術遵循的基本準則。在這一原則的要求下,靈活運用語言藝術,能夠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傳遞有效信息,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則說理透徹,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現實中我們會看到,運用生動的語言藝術,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才不會枯燥乏味,受教育者能夠有效實現知、情、信、義、行的轉變。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語言藝術要符合環境的要求,要做到因材施教。教育者運用語言藝術必須結合一定的時間、空間特點,做到有感而發,這樣,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藝術才能收到預想的效果,也有助于增強相關教育的權威性和實效性。要看到受教育者的性別不同、性格不同、思想素質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接受語言藝術也是不盡相同,這就要求具體的語言運用,有的時候直接表達,切中要害,有的時候也需要旁征博引,增強說理的透徹性。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語言藝術的運用還要兼顧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當時的特定情境,教育者的語言表達的內容和運用的形式要與當時的特定情境相融合,面對受教育者的群體是一種相應的語言藝術,單獨面對受教育者的時候,運用的語言藝術也會相應有所不同。
語言藝術的運用還要抓住最佳的表達契機,面對受教育者表現出強烈的政治進步要求的時候,面對受教育者情緒波動、對于選擇猶豫不決的時候,受到批評后思想低落或者受到表揚的時候情緒自滿,與別人產生矛盾的時候等等,這些情況都需要受教育者運用不同的語言藝術,及時的幫助受教育者扭轉不利的狀態。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溝通的過程,也是情感相互交流的過程。教育者語言藝術的運用要能夠充分引起受教育者的心靈共鳴,思想政治教育的語言藝術如果沒有融入了充分的情感交流,就仿佛一個演說家在面對一群雙耳失聰的人群在夸夸其談演說一樣,不會起到入心、入腦的真正效果。語言藝術的運用一定要做到以情感人,使受教育者縮短與教育者之間的距離,這樣對于思想政治教育一系列原理和要求才不會反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藝術應用的過程中要做到情理相融,以理服人,語言要具有親和力。在這一過程中,如果語言冷漠,受教育者就會對思想政治教育一系列原理和要求失望,進而對教育者產生抵觸。如果語言傲慢,受教育者就會對思想政治教育一系列原理和要求感到陌生,進而對教育者感覺到雙方風馬牛不相及。相反,親切的語言則會使受教育者即便面對深奧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系列原理和要求也不會產生距離感,增進了對教育者的親切感。所以,教育者恰當的語言藝術運用,能夠以柔克剛,化矛盾于無形,教育者做到多克制少發泄、多溝通少說教,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語言表達,即便是說明一些深奧的道理也要盡量做到語言簡明易懂富有邏輯性。教育者運用生動的語言表達準確理念的時候,還要做帶簡潔明了,使教育者不會產生乏味和疲倦干。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論化、專業化的特點,但是,它的語言藝術體現出具有時代和生活特點的樸實,避免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溝通的時候出現言者諄諄,而聽者藐藐的狀況產生。在做到這些的時候,不意味著忽視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邏輯型,沒有語言的邏輯性,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藝術就會失去它的靈魂。
2 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藝術邏輯程序
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藝術要符合自身實踐的科學程序,遵循它的邏輯程序。教育者在面對受教育者的時候,無論是在作報告、演講,還是在課堂以及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場合的時候,必須始終關注受教育者最關注的實際問題和受教育者實際特征,受教育者語言表達必須一定要具備這種針對性、富有哲理性。在語言表述的過程中,不夸張、不虛無,做到真實可信,這樣,思想政治教育語言才會有它現實中旺盛的生命力。要善于將社會現象、社會問題從個性上升到共性的層面,善于將深奧的哲學道理通過簡單的現實來解釋,語言要富于簡潔高雅、回味雋永的特點。善于借助儀態、動作以及多媒體等輔助手段增強表達的感染力。依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受教育者的特點,使基本語言表達和輔助手段綜合運用,通過真實表達使受教育者可親、可信,確信教育者宣講的內容與自身的發展息息相關。要善于針對受教育者不同狀況所產生的不同思想狀況有的放矢,通過形象生動、樸實簡練、邏輯性針對性強的語言做到精彩說服。
不是孤立的說明抽象的道理,在兩種具有相似之處的事物、現象之中,用一種事物、現象來描述說明另外一種現象、事物,使受教育者有一定的發揮、想像空間去聯想,使受教育者增強思維的主動性、自覺性,結合自身的實際、對于未來發展的關注,領悟思想政治教育要表達的道理。善于用平常生活中淺顯易見的事物和道理對深奧的道理說明,增強語言藝術的生動性、說理性。思想政治教育要表達的道理不是空洞的教條,而是受教育者解決自身問題的方法指南,教育者通過用平常生活中淺顯易見的事物和道理對深奧的道理說明,增強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有效的調動了受教育者踐行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的積極性。真理越辯越明,在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藝術應用過程中,把兩種不同事物、現象或者同一事物、現象不同方面,進行比較、甄別,這樣會有效突出所要闡明道理的特點,使教育者能夠準確掌握相應理論,并且善于比較相同或類似的理論,確保相應理論的正確導向。
受教育者的思想內容是多方面的,對應著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社會方面,他的發展訴求也對應著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社會方面,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語言藝術應用也要對應著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社會方面,教育者針對受教育者不同的問題訴求,符合對應問題的語言藝術要求進行相關說理、說明。使受教育者對教育者坦誠說出內心的感受、想法和期望,給予受教育者應有的尊重和隱私保護。在溝通過程中,應該避免情緒化,避免因為沖動而失去理性。面對不宜直言的情況,教育者應采用婉轉的語言,借用一些相關或類似內容委婉表達出來,使受教育者從情感上、心理上接受。要在過程的初始、結束或特定階段,對受教育者進行恰當的激勵、賞識教育,使受教育者激發起空前的積極性向著社會要求的思想道德規范去努力踐行。
思想政治教育語言藝術的運用應該做到實事求是、有的放矢,如果初見成效,應該適時采用鼓勵性、勉勵性的語言,鼓勵受教育者再接再厲,增強主動進取的積極性、創造性。如果階段性的成果不是很明顯的時候,要善于發現存在的突出問題,使用恰當的警示性語言,做出一種沿著目前發展的實現預判,指出繼續發展下去的不良后果。面對受教育者出現抵觸情緒時,應該及時提出忠告,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步調一致,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