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各高校進行音樂素質的教育調查,在培育人才的總體前提下,找出了高校音樂素質的教育弊端,文章就提高音樂的素質教育展開討論,分析了怎樣提高音樂的素質教育在綜合的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怎么樣去體現音樂的素質教育的作用給出了針對性的建議以及觀點。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素質教育
中國目前的教育就要求提高素質教育,其中音樂的素質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原因是音樂的素質教育的提高能使得當今的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這是很好一種轉變方式。提高高校的音樂素質教育能夠提高人的素質以及智慧,重視以人為本以人為主的概念,重視激發人的潛能,采取合理的方式讓人自身優勢條件與社會性質想結合,這樣人的綜合素質提升同時也提升了音樂素質,才能做到社會性質與人的綜合素質價值相一致。這樣做就能對被教育者的音樂素質得到提升,能夠整體、充分、平穩的提升。從這個方面來說,學校的音樂的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已經超越了音樂自身,這就是這為什么音樂的素質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地位如此之重的原因。
1 高校音樂素質教育現狀分析
按照頒布的《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國內一大部分高校都以此創建了藝術培訓中心,經過教授授課、發展社團、表演、選修以及第二課堂等形式建立了一系列培育高校生科技文化知識的活動。根據實驗表明,高校生接受科技藝術教育,符合現代社會國家需要的新型人才,具有深遠的意義。但是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也能夠發現,各個學校在培養廣泛性以及水平方面都相差很大,科技藝術被原有的應試教育框條所框住,沒有像素質教育方向發展,主要體現在:只注重高水平的提高,卻忽略了廣泛性;只注重成績,忽略了教育方面;只注重培養個別的優秀人才,卻忽略了全體性;只注重比賽成績,忽略了藝術教育的本質;只注重培養個體知識和技術;忽略了個體在審美觀念以及藝術素質教育等等。在進行音樂藝術培養中,只專注個體在審美水平的形成和前進,忽略了大眾在其他方面的學習培養,只注重應試方面,忽略了素質教育,脫離了音樂教育的本質。
針對高校的音樂素質的現狀,有專業人士對其進行了調查,這項調查結果就說明了音樂的素質教育的難度有多大。其中有百分之百的學生熱愛音樂,并且都認為在高校必須開展音樂教學,百分之百的學生贊同實行音樂的素質教育能夠激發學生的自身創新的潛力。不過在這其中,有百分之三點八的學生能夠識譜,百分之零點五的學生會一種樂器,只有百分之零點二的學生學習過專業的理論知識。這就可以看出來,高校學生只是說到了表面對音樂的熱衷程度,但實際卻是沒有做到,兩者差別及其的明顯。由這可得,必須嚴厲的實行高校音樂的素質教育。
2 提高高校大學生音樂素質教育的思路與對策
教育機構在下發的《關于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講到:在我國高等院校中大多存在單學科發展強勢,文理水平偏差太大,專業學習過于狹隘,單一的學習教育情況很明顯,只注重應試教育忽略了素質教育。改變這種現狀,是目前,我國進行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高等院校全面素質教育音樂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加快改革實質的產生以及改革能力的提升,促進教育創新改革的前進,面對高等院校中最近這些年在音樂方面的素質教育前進情況,我們必須要按照下面講述的幾點做好:
2.1 提高對高校音樂素質教育認識的重要性
高校必須對音樂素質教育在全面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有一個充分的認識。首先,必須認識到音樂素質教育是高校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和造就未來人才綜合素質及創造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音樂素質教育運用藝術美、自然美、社會生活美來培育受教育者正確的審美觀念和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在提高人的素質方面有著其它學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社會生活的真精神在于親愛精誠的團結,最能發揚和激勵團結精神的是音樂!音樂使我們步調整齊,意志集中,團結的行動有力而美?!币魳匪刭|教育顯然對于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和“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再者,音樂的教育的特征就是:非強迫性質,在一系列的藝術活動下激發人對音樂的熱愛,音樂不但做到以理服人,還能做到最重要的用情感來打動人心,使之能夠在快樂的氛圍下進行教育,培養了學生開朗積極向上的性格,并且也得到了素質的全面提升,真正做到道德、知識、性格多重進步。
對于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來說,科技和藝術學習是分不開的,文理科目是互相融合的、在學習的內容上是互相輔助的。在《美術》雜志中登載的李政道博士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藝術是利用創新的措施喚醒隱藏在個體思想意識中的情感,科學的對自然環境進行匯總,這是人們開辟的結果,就和藝術家經過靈感進行創作是一個道理。人們之所以能夠進行創新就是在藝術以及科學的前提下進行的,它們共同追尋的是存在的真理,就像一個硬幣的反正面,缺一不可的。除此之外,通過心理以及生理學的研究發現,音樂的培養對人類的思維發散有著促進的作用,推動大腦的平衡性,對人們的記憶能力、創新能力、想象能力都有著促進推動的作用。
2.2 高校的音樂素質教育應遵循音樂教育自身的規律
前蘇聯的巴林包依姆與米哈依洛夫曾說:“音樂教育有普及與專門之分。普及音樂教育所提供的知識、技能和技巧,其程度是在業余愛好者活動所需的范圍之內,或者僅僅是為了能感知音樂。而專門音樂教育則是培養專業人員(作曲、表演、科研、師資)?!睆倪@一點出發,高校的音樂素質教育應以學習音樂知識、技能來構建和化育學生的審美意識,陶冶學生的情操,開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課堂的音樂教學、音樂鑒賞和課外的音樂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使之成為全面發展的社會成員。
2.3 課堂音樂教學與課外音樂教育活動必須有機結合
要想有更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將選修與必修同時進行。必修主要教學內容是綜合知識的學習,將基礎的知識、樂感的培養、多種表現形式與運用相結合,整體提高高校學生的音樂素質。選修主要是針對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適應自己的音樂學習的方式,其中就包括:聲樂、演奏、合唱與指揮等項目,采取最適應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音樂技能;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與眾多音樂周邊的課程。再者,音樂的教育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必須有目標性、組織性以及持久性、使之音樂交流有一個廣大的平臺,這樣音樂的素質教育就能在整個學校范圍內進行覆蓋。
2.4 堅持開辦學生藝術團
在教學時必須由專業的老師教授,讓更多的學生在藝術方面能夠有更高更專業的水準,這樣學生的非審美程度會再個體的學生審美水準的指導中,進一步的提升。
2.5 堅持讓高雅藝術、嚴肅音樂進校園
就現今的情況來看,高校里的高雅藝術較少,大多都是大眾、通俗、即興的活動較多,缺少的是高雅的藝術,在這種背景下,就必須做到:所有音樂教育的動力以及目的就是音樂鑒賞。所以學??梢越洺P缘难堉母璩?、演奏家、以及藝術家在校進行教育演出,讓 學生能夠了解并認識專業藝術的演出,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素質。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影響人心理的眾多因素之重,音樂是不可缺少的,這也是思維的動力,有了音樂教育的前提下才會有同步的智力提升。之所以要重視提升高校學生的音樂的素質教育是因為,音樂素質教育是中國培養綜合素質高的創新能力的前提、是中華崛起的必然要求、是歷史對高校學生賦予的責任感。在以后的日子里,高校針對青少年音樂的素質教育會變成提升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重大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