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葉輪型面檢測技術難度大,文章利用數字模型,合理建立測量坐標系,使坐標系與數字模型達到最佳擬合狀態,合理選擇觸測點的位置、矢量方向,依據數字模型進行編程測量,測量后對測量點對比數字模型進行結果評價,確定了一套以數字模型應用為基礎,以三坐標測量機(CMM)測量為方法的離心葉輪測量的標準方法。
關鍵詞:葉輪;測量技術;研究
1 技術難點及關鍵點如下
數字模型在三維測量中的應用。如何利用數字模型,合理建立測量坐標系,使坐標系與數字模型達到最佳擬合狀態;葉型型面輪廓度、葉尖輪廓度、內流道輪廓度、前緣輪廓度的測量坐標系的建立方式;觸測點相關參數的選擇,包括觸測點的位置、矢量方向的選擇;測頭的旋轉應用,包括測頭旋轉的兩個維度的角度,測頭進出葉片之間的路徑,觸測激勵的設置等。每片葉片的不同區域需要有不同的測頭角度,各角度之間的銜接。
2 建標及編程測量
2.1 建立了葉輪測量的建標方式,具體如下:
先依據軸頸(B基準)建立軸線;再在每個流道內選擇1點,取各流道的P點的中間點作為P點;然后在每個大葉片靠近大外徑處葉盆葉背各打一點(是相對的點),用兩點的連線中心建立角向,經多次擬合后擬合至0.005以內,建立角向坐標系,有幾組葉片就建立幾個角向坐標系,以測量的葉輪為例,就建立了10各角向坐標系。每組葉片在各自的角向坐標系中進行測量。
2.2 測量對比
測量完成后,進行了數據對比。通過RR(測量重復性與再現性),將數據用專用的統計工具進行了對比,得出的結論為:兩名測量員測量的測量重復性與再現性滿足要求(不重合度為10%),說明在此方法下,我們的測量系統是穩定可靠的。
3 建立測量葉輪通用方法
基于以上的測量結論,建立了測量葉輪通用方法,從適用范圍,數字模型導入,坐標系的建立,理論點的導入,評價原則,各部位的測量及評價及報告的輸出等方面,規定了葉輪的檢測規范。
3.1 數字模型導入及坐標系的建立
導入IGES數字模型。打點建立坐標系,X、Y方向以基準圓心建立,角向采用兩點中點與數模進行擬合,擬合至0.005,建立角向坐標系。
P點的選取:坐標系建立完成后,按圖紙在數模上抓取P點,加CLP點后,按流道分布陣列P點,再實際測量所有P點,將實測的所有P點擬合成一個P平面,通過P平面定Z向零點。
理論點的導入:導入XYZ格式理論點。XYZIJK METRIC
(空四個格),如無I、J、K則用空格代替。
3.2 評價原則
3.2.1 基準原則
對于輪廓度要求: ,檢測結束后坐標系不能進行平移,但可以進行二維旋轉;
對于輪廓度要求: ,檢測結束后坐標系可以進行平移和二維旋轉;
對于輪廓度要求: ,檢測結束后可以將坐標系進行平移和三維旋轉。
3.2.2 有跳動或有均布要求的評價原則
有跳動要求的回轉面(包括葉尖、內流道等),允許只測量一個截面;沒有跳動要求的回轉面需至少測量均布或近似均布的3個截面;有均布要求的葉輪,檢測結束后坐標系可以進行二維擬合。
3.2.3 各部位的測量及評價
(1)葉型的測量、結果處理及評價
(2)葉尖的測量、結果處理及評價
(3)內流道的測量、結果處理及評價
(4)前緣的測量、結果處理及評價
4 結束語
通過交流與學習,建立起了適合公司內部應用的離心葉輪測量方法,為公司的離心葉輪測量打下了理論的基礎。通過按此方法測量,以及將測量結果進行RR分析,確定了該測量方法的合理可行性,測量技術得到大幅提升。
參考文獻
[1]檢驗技術手冊.機械工業出版社.
[2]機械檢查工.東安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