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天保”二期工程以來,林業已經把木材生產的重點轉移到森林培育上來,但是目前林業企業的主要經濟來源仍然是來自木材生產,木材生產還是林業企業的經濟支柱產業,主導財源。因此,在木材生產過程中,如何提高木材的經濟利用價值至關重要。合理造材就是提高木材經濟效益最大化的最關鍵、最重要一環。在實際工作中,生產作業人員要樹立有大局意識和商品意識。除了嚴格遵守木材檢驗的“三要、三杜絕”原則外,還要遵守“提等、增徑、限材長”。結合生產實際,對合理造材的方法進行分析,達到向尺桿和鋸口要效益,做到合理造材,實現木材效益最大化。通過研究、執行、合理造材的原則,提高了木材的質量和售價,提高企業效益。
關鍵詞:合理造材;原則;提質增效
1 木材提等級原則
1.1 伐樹結束后,首先進行合理細致的打枝作業,把枝椏打凈、砍平,露出“魚眼圈”。這樣才能有效保證造材質量。
1.2 對于根部腐朽的原條,腐朽限度超過等內標準的,其腐朽深度不超過1米時,可以優先考慮設計5米材長;其腐朽深度超過1米時,可以優先考慮設計6米材長。木材運至中楞后在徹底墩凈造靠,就是墩掉1米或造成2米次加工原木,避免壞材帶好材的現象,提高木材的等級。從而增加木材的產值,提高效益。例如,一個紅松原木,材長5米,檢尺徑30厘米,根部心腐直徑24厘米,腐朽深度0.8厘米。按照評定等級標準和缺陷限度,該原木三等材標準限度為心腐直徑不能超過30厘米乘以30%等于18厘米,顯然這個原木為次加工原木。如果墩掉1米木頭造成4米材長的等內材,其產值就會大幅度增加。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1.3 對于彎曲的原條在造材時,可以通過抽段或在嚴重影響材質標準的彎曲部位下鋸。急彎部分其長度不超過1米的部分據掉,大彎變小彎,漸彎取直,提高木材等級;對于存在其它嚴重影響木材材質的缺陷的原條,可通過集中或分散缺陷的量材設計方法,極大限度地提高上下節原木的的等級,降低次小薪材的比重,提高經濟材的出材率和出材量。
2 增徑級的原則
2.1 木材的價格由于徑級的變化產生的價格差額比材長變化產生的價格差額大,這就是說明增加木材的徑級比增加木材的材長的價格高。為提高單根木材的售價,量材設計時在保證材長4米的基礎上,一定要遵循增徑的方法。即不在同一擋次的,能造出材長4米徑級30厘米的絕不能造出材長6米徑級28厘米,能造出材長4米徑級26厘米的絕不能造出材長6米徑級24厘米,能造出材長4米徑級24厘米的絕不能造出材長6米徑級22厘米,能造出材長4米徑級18厘米的絕不能造出材長6米徑級16厘米。
2.2 例如一根楓樺原條,其大頭直徑為34厘米,材長為8米,材身沒有其他缺陷,尖削度為1%。如果在中間下鋸,第一節為材長4米徑級30厘米的刨切材,第二節為材長4米徑級26厘米的合板材;如果第一節造成材長6米徑級28厘米的合板材,第二節造成材長2米徑級26厘米的一等材加工原木。比較發現,刨切材與合板材的產值明顯高于合板材與一等材的產值。在市場價格來看,刨切材的單價明顯高于合板材,合板材的單價明顯高于般材。因此。增加徑級會提高木材的等級和檔次,從而增加產值,提高企業效益。
3 限制材長的原則
以優先設計材長4米為主,杜絕5米材長。針葉根徑級自30厘米以上的可適當設計6米材長,次小薪材可設計2米、3米。
3.1 特選材、合板材、板材的量材設計:特選材、合板材、刨切材可優選4米材長,可以適當設計6米材長;針闊葉般材徑級自18厘米以上,以設計4米材長為主。
3.2 坑木小徑的量材設計:針闊葉徑級12-16厘米坑木設計材長2米、3米、4米、5米、6米材長;徑級8-10厘米小徑設計2米、3米、4米、6米。
3.3 小料材的量材設計:徑級8-14厘米,材質標準既不符合坑木,又不符合小徑標注的,可設計1.5米的材長;落葉松(人工林)徑級在18厘米以上的,可設計4米材長,徑級在16厘米以下的可設計4米、6米、8米材長。
4 量材員業務精、愛崗敬業
要做到合理量材、造材,木材生產單位的量材員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生產計劃完成的好與壞,成本的高低,木材的售價的多少,都和量材員有著直接的關系。量材員需要木材業務精、愛崗敬業的人員來擔當。量材員就像一位剪裁師傅一樣,可以把帶有缺陷的原條,造出等級較高的原木。因此,在原條合理造材作業中,量材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山場量材員要通過“看、探、敲、量、算、劃”等做法,在整個量材設計過程中,信心觀察,認真檢查,精心計算,合理布局,向尺桿、鋸口要效益。嚴格執行木材的造材原則,做到計量工具必須標準,量尺準確,劃線明顯、留出適當的鋸口寬度,杜絕超長短尺。造材員一定要安線下鋸,不準躲包讓節,杜絕“三傷”。保證造材質量,不得造雙 材,杜絕壞材帶好材,根部楂距過長的要二次盤楂。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只要加強指導,提高認識,愛崗敬業,認真負責,堅持合理造材原則,就能不斷地提高木材的產品質量,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