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職工生育保險制度需要不斷的調整和完善,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參保人群的需要。文章通過對銀川市職工生育保險制度調整前后,參保人數、基金使用、住院分娩方式變化以及醫藥費用變化情況的分析,以衡量職工生育保險制度調整后的綜合效果。
關鍵詞:生育保險;調整;效果
1 職工生育保險新制度調整的要點
一項制度的設計,一是要充分借簽好的經驗與做法。二是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三是要對其效果進行跟蹤評價,及時完善與更新,使其不斷的完善,適應民眾的需求。銀川市生育保險制度設計之初,就認識到這點的重要性,在根據國家和寧夏回族自治區職工生育保險的有關法律法規基礎上,一方面歸納總結了原有職工生育保險制度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借鑒其它省市職工生育保險先進經驗,結合我市人口相對較少,又具有民族特色的特點,重點調整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政策:
1.1 擴大參保范圍,增加受益人群
新政策將我市行政區域內的各類企業、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城鎮個體經濟組織及其職工全部納入了生育保險范圍。與原政策的“企業職工”相比,新政策覆蓋了所有用人單位職工,消除了制度覆蓋盲區。從新政策的運行情況看,新政策順應了改革發展的需要,達到了社會化管理的要求,減輕了參保單位的社會事務負擔,最主要是切實維護了各類用人單位職工的生育保險合法權益。
1.2 建立市級統籌制度,增強基金抗風險能力
按照生育保險與醫療保險統一參保、統一繳費、統一管理和費率分別確定、基金分別列賬、待遇分別支付的“三統三分”原則,我市生育保險新政策規定,中央和自治區駐銀單位、銀川市、各縣(市)區的機關、事業單位及銀川市行政區域內的所有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均要依法為全體在職職工參加我市生育保險。新政策規定,銀川市生育保險實行統收統支的市級統籌制度。屬地化管理和市級統籌制度有效地規避了銀川市生育保險原政策存在的“參保人群小,基金總量少,覆蓋難度大”問題,增強了生育保險基金的抗風險能力,實現了全市范圍內各類用人單位職工公平享受生育保險待遇的目標。
1.3 科學預測,合理確定生育保險繳費率
根據國家及自治區的相關規定,我市采集了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相關數據,并結合我市女職工生育率、難產率、計劃生育手術率、生育保險次均醫療費及女職工法定產假天數等因素,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科學測算,確定了財政全額支付工資的用人單位與其他用人單位實行分別費率的繳費原則,即財政全額支付工資的用人單位按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0.4%繳納生育保險費,其他用人單位按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0.85%繳費。
1.4 改革生育醫療費用支付制度,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我市制定新政策過程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改革現行生育保險醫療費用支付制度,全面引入了“按人頭包干付費”機制,并以談判形式確定了各級醫療機構的結算標準。
2 新政策實施后的效果
2.1 參保人數的變化
銀川市生育保險政策調整后,是從2010年12月20日起開始施行的,由于擴大了參保范圍,實施了“三統三分”原則,參保人數得到了顯著增長,新政策實施后,參保人數就從調整前的14.3萬人增加到35萬人,增長人數達到20.7萬人。
2.2 基金收支和繳費率情況
因地制宜的擴大參保范圍,結合“三統三分”原則,制定科學合理的支付制度,使我市的生育保險基金實現了“收支平衡,略有節余”的目標,使更多的參保單位的社會事務負擔得以減輕,使更多參保職工的生育保險合法權益得到了維護,也使更多職工享受到了生育保險待遇。
2.3 職工生育保險參保職工住院分娩方式的變化
人頭包干付費制度的實施,對我市職工生育保險參保職工(以下簡稱“參保職工”)住院分娩方式產生了較明顯影響。住院分娩的剖宮產率由政策實施前的53.92%,下降到36.01%,下降了近二十個百分點,將實施新政策后的2011年參保職工住院分娩的剖宮產率與政策實施前的2008、2009、2010年比較,經X2檢驗,差異均有顯著性(P<0.01),檢驗水準a=0.05,有統計學意義。
表1 政策調整前后參保職工分娩方式統計表
2.4 職工生育保險參保職工住院分娩的人均醫藥費用的變化
2008~2011年參保職工住院分娩的人均費用呈上升趨勢,實施后,費用明顯下降。
表2 人頭包干付費實施前后醫療服務人均費用變化統計表
3 討論
3.1 銀川市生育保險制度的調整,是一個制度完善的過程。通過對原有制度中存在問題的歸納總結,同時借鑒其它省市的有益經驗,結合本市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的對原有制度進行了調整,其基本方法首先是擴大參保人群,其次是保障待遇,再次是制定合理的繳費率,最后是制定合理的支付模式。
3.2 人頭包干付費的支付模式,有利于降低剖宮產率
人頭包干付費實施前后,參保職工的剖宮產率降低了近20個百分點,下降明顯,低于林小紅等報道的有關地區的剖宮產率。剖宮產人均住院費用遠高于按人頭包干付費所支付的標準,定點醫療機構必需加強內部管理,通過加強內部管理,使在剖宮產指征的采用上更趨于合理,從面達到降低剖宮產率的作用。
3.3 人頭包干付費的支付標準,更有利于職工向基層醫療機構分流就醫。在支付制度上規定,在三級醫療機構住院分娩的參保職工個人負擔700元,市二級300元,縣二級及專科醫療機構以下的個人不負擔;這一政策,可引導部分職工主動選擇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分娩,均衡醫療機構生育服務承載負擔。
銀川市生育保險政策的調整,社會效益明顯,社會保險保障效益凸顯,新的付費方式上突出表現在五個有利于上:一是有利于鼓勵醫療機構主動降低服務成本,遏制過度醫療服務;二是有利于增強醫務人員自覺控制醫療費用的意識,減輕生育保險基金和參保職工的負擔,緩解職工看病難和看病貴問題;三是有利于分流生育醫療流向,引導參保職工到基層醫療機構就醫,均衡醫療機構生育服務承載負擔;四是有利于婦女兒童的身心健康,引導定點醫療機構自覺降低剖宮產率,提高自然分娩率;五是有利于降低生育保險基金使用風險,提高生育保險基金使用效率,在擴展保障人群、維護參保人群的合法權益、保證基金安全、控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益,也充分體現了醫療保險對醫療服務的制約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Z].中發[2009]6號.
[2]林小紅,牛建民,梁志江.10年剖宮產指征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5):657.
[3]張曉,胡漢輝,等.支付制度改革對基金管理與醫療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療保險,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