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土壤是園藝植物根系生長、吸取養分和水分的基礎,土壤營養水平決定著土壤養分對植物的供給,直接影響到園藝植物生長發育。種植園土肥水管理的目的就是人為地給予或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使園藝植物在其最適宜的土肥水條件下得以健壯生長,這對園藝植物豐產、穩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園藝植物;肥水;營養
1 土壤的改良措施簡介
常見的鹽堿地的主要危害是土壤含鹽量高和離子毒害。當土壤的含鹽量高于土壤含鹽量的臨界值0.2%,土壤溶液濃度過高,植物根系很難從中吸收水分和營養物質,引起“生理干旱”和營養缺乏癥。另外鹽堿地的土壤酸堿度高,一般pH值都在8以上,使土壤中各種營養物質的有效性降低。土壤的酸堿度對各種園藝植物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土壤中必需營養元素的可給性,土壤微生物的活動,根部吸水、吸肥的能力以及有害物質對根部的作用等,都與土壤pH值有關。土壤過酸時可加入磷肥、適量石灰,或種植堿性綠肥作物如肥田蘿卜、紫云英、金光菊、豇豆、蠶豆、二月蘭、大米草、毛葉苕子、油菜等來調節;土壤偏堿時宜加入適量的硫酸亞鐵,或種植酸性綠肥作物如苜蓿、草木樨、百脈根、田菁、扁蓿豆、偃麥草、黑麥草、燕麥、綠豆等來調節。
2 園藝植物營養生理和施肥
肥料是園藝植物的“糧食”,化肥和平衡施肥技術的出現是第一次農業科學技術革命的產物和重要特征,但由于化肥使用不當或使用過量,不但造成浪費,而且導致環境污染和產品品質的下降,因此了解植物所需營養(nutrition),掌握施肥(fertilization)技術十分重要。土壤中有一定的營養物質,但遠遠不能滿足園藝植物高產、優質的生產要求,因此要根據土壤肥力狀況、植物營養特點與生長發育的需要及肥料自身的特性,科學施肥,才能使肥料真正起到增產的效果。
2.1 園藝植物營養診斷
營養診斷(nutrition diagnose)是通過植株分析、土壤分析及其他生理生化指標的測定。以及植株的外觀形態觀察等途徑對植物營養狀況進行客觀的判斷,從而指導科學施肥、改進管理措施的一項技術。通過營養診斷技術判斷植物需肥狀況是進行科學施肥的基礎,在此前提下,才可以對癥下藥,做到平衡合理施肥。可見營養診斷是果樹、蔬菜及花卉等園藝植物生產管理中的一項重要技術。
2.2 園藝植物施肥技術
在了解了營養元素與園藝植物生長發育關系的基礎上,對園藝植物采取合理、科學的施肥技術,即把握施肥時期、施肥種類和數量、施肥方法等方面的技術。科學施肥是保證園藝植物高產、優質、高效的重要技術環節。施肥時期的確定可以遵循以下原則:第一,園藝植物需肥時期也就是吸收的旺盛期,一般在開花前植株迅速生長,此時根系較為發達;第二,園藝植物在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物質的需要有差別,一般生長前期氮肥的需要量較大,后期應多施用鉀、鈣、磷等肥料;第三,掌握肥料的性質,速效肥在需要前追肥,長效肥則要早施,且多作基肥。對于園林花卉來說由于其生長發育特性的不同及對產品的要求不同,因而施肥時期、施肥量、施肥方法等存在著差異,下面就果樹、蔬菜、花卉植物的施肥技術分別簡要介紹。
不同種類花卉的養分含量相差懸殊,如菊花、一品紅、天竺葵、月季等花卉氮、鉀的含量遠遠超過杜鵑;而菊花、一品紅、香石竹的含鈣量多,月季、天竺葵、杜鵑則較低;鎂的含量以一品紅、菊花為多;硼的含量以天竺葵、菊花為多,因此不同花卉對養分的要求不同。不同營養元素對各種觀賞植物的影響亦不同,營養元素對花卉顏色的影響很大,就紅色系花卉來說,氮素過量就會導致紅色減褪,碳水化合物過量也會使紅色減褪,有鉀存在時花色更紅,且不易褪色。藍色花增施鉀肥,可以使藍色更艷更藍,且不易褪色。微量元素鐵、猛、鉬、銅等與花色形成關系更為密切,此外營養元素的比例也很重要,可見花卉營養物質的供應對其觀賞價值的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生理學的角度看,花卉體內的氮、磷、鉀等元素的含量隨著生長發育階段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動態變化,而且這種變化在不同花卉中又有差別,如菊花在生長初期需氮肥較多,氮的含量高,而且整個生長周期中氮素維持在較高的水平,而百合在生長初期要求較多的氮肥,氮的含量高,但在幾周后含量下降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在成熟期又迅速下降;不同花卉對養分的吸收速度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上述現象表明花卉施肥技術相當復雜,花卉在施肥上主要存在以下兩個特點:一是對肥料要求高。作為觀賞植物,它要求肥料無毒、無臭、無污染,而且肥料中的養分全,肥效長,對于盆栽花卉來說一般施用肥效平穩的長效肥尤為必要。二是施肥模式變化大。對露地花卉和盆栽花卉來說,施肥方式、施肥種類等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3 水分生理和水分管理
水對于園藝植物栽培生產是至關重要的。灌溉與排水是園藝植物栽培生產中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不但耗時長,用工多,而且隨著水資源供應的急劇減少,對園藝植物灌排水技術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依據植物的生活習性、生長發育規律等特性,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資源,適時排灌,積極發展節水農業,對我國這樣一個水資源缺乏的農業大國尤為重要。
3.1 花卉澆水還要本著“見干見濕”的原則,即澆時要澆足
盆栽花卉多表土發白時澆水,澆至盆底滲出水為止。另外,花卉品種繁多,種類各異,不同品種對水分的要求有很大的差異,澆水還要因品種、生活習性、生長發育特性而適時、適量澆水。此外,有些花卉植物對水分特別敏感,若澆水不慎就會影響生長和開花,甚至導致死亡。如大巖桐、蒲包花、秋海棠的葉片淋水后往往會腐爛;仙客來球莖頂部的葉芽、非洲菊的花芽等淋水后也會腐爛、枯萎;蘭科花卉和牡丹分株后,在新根生出以前,灌水量過大也會引起腐爛。
3.2 種植園節水栽培途徑
選擇節水灌溉的主要技術途徑必須充分考慮種植園區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灌溉方式、水資源狀況及植物的生長發育習性、特性等各項因素。一般確定節水灌溉主要技術途徑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對不同類型的灌溉區域、不同灌溉方式采取不同的節水灌溉技術;二是充分考慮當地的經濟條件,合理利用當地現有材料;三是根據當地水資源缺乏現狀選擇節水技術;四是根據當地植物的種植結構及植物特性確定不同的節水技術;五是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貌以及氣候條件等確定不同的節水技術。
目前在園藝植物節水灌溉上研究較多的是果樹的節水灌溉,花卉方面只有少量研究,這與栽培管理的精細、粗放程度關系較為密切。隨著園藝作物生產的深入發展,植物、花卉的節水栽培也將逐漸提上日程。
參考文獻
[1]李琳.園林綠化工程的養護及管理分析[J].現代園藝,2012(18).
[2]欒義峰,王斌.園林植物的基本養護管理[J].吉林農業,2010(10).
[3]張華穎.試論天津市和平區園林綠化移動管理系統[J].天津農林科技,2010(2).
[4]孫寧寧.天津市鹽堿地區的園林綠化措施探討[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