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人們對住宅樓要求的提高,傳統排水設計已逐漸被淘汰,新型的同層排水技術已廣泛應用在現代建筑中,文章從同層排水的特點及不同形式幾個方面介紹了該技術。
關鍵詞:同層排水技術;特點;形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住宅的舒適性、整潔度、衛生程度及私密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建筑排水設計越來越滿足不了人民對這方面的要求了。同層排水作為一種新型建筑排水技術,克服了以往的不足,在噪音、空間利用率、維修度、建筑節水功能等方面均有顯著的優勢。
同層排水指衛生器具排水管及排水橫管均不穿越本層樓板進入下層空間,而與衛生器具同層敷設,本層套管內接入主排水管的排水系統,器具排水管和排水支管沿墻敷設,或敷設在本層結構樓板和最終裝飾地面之間。
1 同層排水特點
噪音:傳統排水是呈現直落式90°變向,阻力大,噪音大。同層排水大量采用斜三通、順水三通,橫排配件呈45°,且橫支管敷設在本層降板區域或假墻中,下層住戶聽到的噪聲比隔層排水方式要小很多。
空間利用率:傳統的橫管占用了樓下空間至少300mm。同層排水徹底消除了這種現象,免去吊頂的投資,封閉橫管的假墻,可利用其空間裝入隱蔽式水箱及給水管路。
維修:隔層排水系統一旦需要檢修,勢必影響到下層住戶;而同層排水系統檢修完全在本層操作,減少了對下層住戶的影響,況且同層排水所有潔具的安裝接口全部采用簡便的可卸結構,維修簡便。
節水功能:過去坐廁一般沖水量在12-13升之間,現在一些新標準為9升以下;同層排水結構實現了6升,并在水箱、沖水閥及控制器上進行合理的改進,可以按需控制,在家庭衛生間或女廁節水上尤為突出。
傳統隔層排水和同層排水的圖例對比(1)
2 同層排水的不同形式
2.1 衛生間墊高法
衛生間墊高法,結構簡單,造價較為經濟,不影響排水效果。這種排水方式具體做法通常是:根據衛生間衛生器具的數量和布置方式將衛生間的樓面相應的墊高20-30cm,在抬高的地面填充層中敷設用水器具的連接管件和水平主管道,然后做防水層以及地面面層,采用這種方式重點注意防水、防火及防滲工作,其構造比較簡單,設計起來也比較方面,缺點是增加了衛生間的地面荷載,容易產生“內水外溢”,適用于老房改造。
2.2 結構降板式
結構降板式是目前衛生間同層排水系統中比較成熟的一種系統,它使用多通道將衛生器具的排水接至排水立管,具體做法:衛生間的局部結構樓板降低300--400mm后進行滿足敷設管道的坡度的管道敷設,下層樓板用現澆混凝土澆筑,同時做好防水層,敷設排水管道后用水泥焦渣等輕質材料填滿,找平后做防水層及敷設面層,同時防止面層的污水進入沉箱,采用這種局部下沉的方式,必須使用一種多功能專利地漏的管配件。
除了這種局部降板外,還可以將衛生間的結構樓板整體下沉350-400mm,它不需要采用特殊配件,管道連接方式和傳統方式基本類似,將管道敷設在樓板上面,相對比較簡單實用,無論是整體還是局部下沉,排水管道敷設在降板中,衛生間內管道隱蔽,排水噪音被隔絕在本層內,同時不易發生滲水漏水現象。檢修時對下層用戶使用不產生影響,但其結構較復雜,造價較高,且填充材料的使用增加了衛生間的樓板的荷載,同時裝修成本也由此增加,運行情況無法知曉,檢修也較難,一旦漏水將帶來很多隱患。
2.3 墻體隱蔽式
墻體隱蔽式與上述兩種方式都不同,不需要抬高或降低樓板。具體做法是:在衛生器具后面砌一堵假墻,與原墻壁形成一定寬度的空間用以布置排水管道,在同一樓層內與主管相連接,采用這種方式,必須采用污水廢水合流制系統,且衛生器具盡可能安排在同一側墻面上,同時選用懸掛式洗臉盆、座便器或者柱式洗臉盆和后排水式座便器,并盡量減少橫管長度;沖洗水箱采用薄管型或超薄型隱蔽式水箱,排水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接口采用對接焊,隱蔽前應進行管道通球試驗和灌水試驗。這種方式衛生,整潔、美觀,但存在以下問題:首先:空間小,投資大,穿墻管件多,維修不方便;其次,衛生潔具的選擇余地有限,其排水口必須在地面以上,一次衛生潔具做能選擇懸掛式洗臉盆、坐便器后排水式坐便器;最后,由于排水支管標高高于本戶樓板,無法設置樓面上的地漏,可采用有溢流口的衛生器具進行解決。
2.4 外管排水式
外管排水式采用的是后排水的方式,主要是將排水立管、橫管以及專用通氣管敷設在墻外,所有的衛生器具沿外墻敷設,且結局的排水口朝向外墻,該方式適用于污水和廢水分流制系統,采用這種方式,可安裝地漏,須采用側出口方式地漏。其優點是:整潔、美觀、排水噪音低不影響下層用戶,且管道安裝在外墻,易發現滲漏點,便于維修。缺點是:地域的局限性,不能再北方寒冷的城市使用,且穿越建筑外墻對預留孔精度比較高,施工難度大。易產生位移,導致管道的破壞,同時維修比較不便。
3 結束語
以上是目前幾種同層排水的幾個基本方式,綜合考慮選用經濟適用的排水方式,無論采用哪種形式,務必做好衛生間的防水、防火及防滲工作。隱蔽前進行通球實驗和灌水試驗。盡管同層排水目前還存在著局限性,但是其優越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同層排水技術在設計及施工中都需要加強探索,值得我們切實的推廣和普及。
參考文獻
[1]GB50015-2009.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S].
[2]GB50096-1999.住宅設計規范[S].
[3]CECS247:2008.建筑同層排水系統技術規程[S].
[4]09BSZ01.同層排水圖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