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圍繞建筑文化和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提出了建筑文化的概念,闡述了建筑文化對中國傳統建筑和對西方傳統建筑的影響,總結了建筑文化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重要性和影響力,為建筑師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如何設計出有文化內涵有靈魂體現的現代建筑提供參考和借鑒的經驗。
關鍵詞:建筑文化;中國傳統建筑;西方傳統建筑
1 建筑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給它下一個嚴格和精確的定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籠統地說,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而建筑,無論是從實體還是從其學術的概念來講,它都在證明著自己是人類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產品,所以它本身就是一種文化類型的代表,它沉淀著人類文明發展的步伐,是人類文明的一部“石頭的史書”。
那么所謂建筑文化,就是建筑的社會文明,是建筑的格調和責任,是一個社會總的生活模式、生活水平和生活情趣的寫照。建筑活動這一人類共有的活動,由于地域環境、人文因素、社會條件的影響,在世界各地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具有地方的民族特色的建筑文化。這種有著強烈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也深深的影響著不同地區的建筑風格和建筑設計。
2 建筑文化對中國傳統建筑的影響
中國的文化是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原文化,但來自北方和南方的少數民族文化也對其形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這種多民族文化共同影響的大背景下,千百年來炎黃子孫創造了輝煌的中華建筑文化,如長江流域的江南水鄉建筑文化,珠江流域的嶺南建筑文化,四川地區的山地建筑文化,廣東、福建地區的客家建筑文化,云貴高原及廣西地區的干闌建筑文化等等,在這些中華建筑文化中既飽含了中國各民族的智慧創造,也體現了中國建筑文化中建筑與人和自然環境相互融合的獨特風格,這也符合中國人古代所推崇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中國的傳統建筑文化除受到提倡“與自然相融合,天人合一”的道家哲學思想影響外,還深受著以提倡“長幼尊卑,人倫綱常”等級制度森嚴的儒家哲學思想的影響。例如,四合院是中國北方傳統住宅的典型,其左右對稱、內外有別、尊卑有序的平面布局就是受封建宗法制度的影響而設計形成的,這樣的建筑空間限制了居住者的行為,也直接影響了居住習俗的形成:主人居于內院,仆人居于前院,正房為長輩起居處,廂房為晚輩起居處,這些都反映了儒家思想特有的文化觀念。
3 建筑文化對西方傳統建筑的影響
中西方傳統的建筑可以說是形態迥異差別很大,這種差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化的不同而產生的。西方文明的來源主要有二個方面:一是古希臘文明,一是中東的基督教文明。古希臘文明崇尚酒神文化,酒神狄俄尼索斯象征著享樂主義與個人主義,這種享樂與豐收、富饒聯系在一起,因而是明快、健康、樂觀、積極的,這與中國失意文人消極、遁世的及時行樂思想有著極大的不同。而基督教則給西方文明帶來了宗教品格,其特點是罪感文化與契約文化。認為人生來有原罪,所以摩西與上帝訂立了十戒,遵守戒約可以上天堂。這種契約文化從外部調節人與社會的關系,一定程度上對酒神文化的張揚進行了矯正。總之西方思想文化就如同希臘神話里的酒神和基督教教義一樣,更多的是石頭般的真率、質樸、剛硬、雄壯。[1]這一點我從西方傳統建筑多以石材為主的建筑材料選擇上就能得到很好的印證(如希臘帕提農神廟)。
除此之外,西方文明從愛琴海的古希臘到大航海時代的葡萄牙、西班牙以及大英帝國,再到今天西方世界的代表美國其文明的發展都是與海洋密不可分的。那種向往自由、冒險、創新和不愿受約束的海洋文明也深深地影響著其建筑文化和建筑設計,這些我們在西方古典園林的設計中就不難看出(以法國古典園林為例),其設計往往追求開擴寬敞的大空間,追求整齊對稱,強調軸線和幾何圖案的線條美,突出人工的特點,四周也并不設以明顯的圍墻,即便有也不給人以封閉壓抑的感覺。這些與受儒家和道家哲學思想的影響而強調“恭、謙、仁、禮、讓”和“天人合一”的中國私家園林設計形成鮮明的對比,前者大氣豪放、自由寬敞,后者恬靜靈動與自然相融,這些也再一次印證的了文化對建筑設計的深遠影響。
4 建筑文化對現代建筑設計的影響
進入20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經濟要素以及人們的文化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全球經濟、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建筑文化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國際式”文化取代地域性民族文化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地域性的傳統建筑文化面臨著很大的考驗。例如,我國除長城、故宮、江南私家園林、平遙古城等這些依然代表著中華民族傳統建筑文化的建筑外,北京民族文化館、北京西客站、南京夫子廟、西安博物館則是歷史傳統與現代氣息的交融。而難以計數的高層建筑和眾多住宅小區,則完全是充滿了現代文化氣息模糊了地域民族界限的趨同式的建筑文化。現代建筑發展趨勢表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全球文化大融合、城市地域特色消失等問題愈加突出。因此,保護歷史文化,尊重地域性、民族性文化和強調城市文脈的設計理念是新時代建筑師更加需要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不能否認,全球化對地域性和民族性文化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將來的人類建筑將不再會有地域與文化的特色,只能擁有一個統一的地球建筑的標簽,這樣的結果將是十分可怕的。
但我們也相信傳統總是要發展的,從過去的傳統發展到現代的傳統也是一個不斷變革、不斷增加、不斷減少、不斷積累、不斷代謝的過程,這個過程也一定會發展到未來,所以傳統也不是能夠輕易甩掉的。另一方面,從歷史發展的觀點來看,某些傳統經過歲月錘煉,也是在不斷的去粗留精的。隨著時代不同,有些傳統文化也只能作為歷史沉跡供人憑吊和欣賞。在傳統建筑中這類現象很多,“精華”和“糟粕”之間會在一定條件下實現轉化,這個條件經常是突破傳統局限,并與現代科技和時代精神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構思上、造型上、藝術上進行突破,反映出現代人的思想情感、使用要求和審美意識,化腐朽為神奇,達到古為今用的目的。此外繼承傳統還有一個要點,即充分認識傳統的開放性。傳統文化對外來文化應是開放而不是封閉的,應以民族文化為基礎,通過吸收外來文化而得到滋潤與豐富。[2]
因而,當代的中國建筑文化應該是立足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點上,吸收外來的文化精華,結合現代中國社會生活需要所創造出來的具有時代特征的新文化。
5 結束語
如今的建筑學已不再是一個單獨的學科,它是集人類學、文化學、心理學、行為學等多個學科于一身的綜合學科,如今優秀的建筑設計作品也不再是只需滿足于安全、實用、經濟、美觀等簡單的要求,而是需要設計者們能夠賦予其真正的內涵和靈魂,這種內涵和靈魂離不開時代背景、社會背景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所以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建筑文化與建筑設計的關系將為設計者們打開建筑設計的靈魂之門提供一把難得的金鑰匙。
參考文獻
[1]黃浩.淺析中西方建筑文化差異[Z].中華建設建筑論壇,2010.
[2]侯東亮.建筑人類學的思考-論建筑文化與傳統建筑的關系[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
[3]程宏,王燁.文化習俗對建筑藝術設計的影響[J].時代文學,2009(10).
[4]陸元鼎.中國傳統民居研究二十年[J].古建園林技術,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