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我國林業建設的進程,近年來,由于我國人工造林面積的不斷增加,林木蓄積量呈逐年增長的趨勢,為水土保持和環境的改善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對環境也帶來了極大的損害,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森林病蟲頻繁發生,政府和各主管部門都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極為重視,并采取了多種防治措施,力求把災害降到最低,從而保證植樹造林的成果。文中分析了林業病蟲害發生的特點和原因,并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措施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發生特點;原因;防治對策
1 林業病蟲害的發生特點
近年來,由于環境破壞及人工林面積的增加,森林病蟲害的發生頻繁較高,同時我國在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上還存著監測手段落后及防治能力不足的問題,病蟲害一旦發生很難得到有效的控制,給社會經濟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同時生態環境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加強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已勢在必行。對森林病蟲害的防治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各部門及工作人員上下一起努力,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使病蟲害真正得到控制。
1.1 病蟲害發生的種類較多,并且損失嚴重
近年來,由于林木種類單一及外來物種等的影響,病蟲害不僅發生的較為頻繁,同時病蟲害的種類也呈多樣化發展,同時對于一些外來物種缺乏必要的了解,從而在病蟲害的防治上沒有科學的措施,一旦病蟲害發生很難得到控制,對林木的損失十分嚴重,給林業造成較嚴重的損失。
1.2 頑固難治,易暴發
病蟲害的難以治理主要表現在治理后反復復發上,很大一部分病蟲害在治理過后還會出現重復復發的情況,給治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度,而且復發后因病蟲害的頑固性及抗藥性,會更難加以根治。
2 發生原因
2.1 從人工造林角度分析病蟲害發生原因
2.1.1 在人工造林過程中缺乏對病蟲害的預防工作
在國家植樹造林的政策號召下,我國在植樹造成上取得了較好的成果,造林的面積有了較大的增加,但要人工造林過程中栽種的樹種較為單一,營造出來的人工林多為純林,這樣單一結構的物種結構就導致生物的種類也較為單一,物種的單一就使人工林系統防御病蟲害的能力降低,一旦發生病蟲害則會大面積蔓延,從而導致嚴重的損害發生,治理起來較為困難。雖然我們提倡植樹造林已有幾十年的時間,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但卻一直沒有對樹種結構和配置方面進行合理的調整,樹種的單一性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人工林的特點,從而也導致了森林中物種的單一,無法形成生物鏈,從而導致病蟲害頻繁發生,且發生規模呈擴大化的趨勢。
2.1.2 在引進樹種上沒有充分考慮病蟲害問題
很多地區在引進樹種時并沒有考慮病蟲害的發生及預防問題,從而導致樹種在栽種后,往往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卻因氣候環境的不適應而帶來嚴重的病蟲害,不僅沒有使森林面積及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還導致森林進入衰退期,病蟲害蔓延。
2.1.3 在造林過程中缺少管理
長期以來,我國對森林的保護力度都不夠,特別是在天然林的管理上,更是存在著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有的地方甚至對天然林沒有相關的經營管理活動,任由其自然的生長,這樣就導致森林的健康不斷的低下,為病蟲害的發生提供了機會,一旦病蟲害暴發也很難及時的發現,從而導致大面積蔓延,很難得以有效的控制。
2.1.4 林業政策與森林防治之間存在矛盾
近幾年,隨著國家對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部分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這些動物密度的加大,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嚴重的危害,但國家卻有嚴格的禁獵措施,從而與林業政策之間存在著相互矛盾的地方,影響了防治工作的進行。
2.2 從內檢工作分析病蟲害發生原因
2.2.1 林業檢疫工作不夠充分
因為現在許多地方在林業檢疫上缺乏有關法律知識或者受到利益驅使,造成了相當數量的森林植被逃避了該有的檢疫。在筆者調研過程中發現,在我國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有數百萬株從外地運到新疆的林種等沒有進行檢疫,這就導致這些沒有進行檢疫的林木把許多病蟲害帶到了新疆。
2.2.2 檢疫站數量較少,無法滿足實際需要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迅速發展,我國的公路建設以及城市綠化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工造林,這樣對于樹種的種類以及數量和批次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相應地提高了病蟲害的傳播幾率[1]。但是因為我國目前建設完成的樹種檢疫站數量較少并且在布局上不夠合理,所以很難滿足實際需要。按照筆者的計算結果來看,目前我國林業發展現狀還需要數千個檢疫站才能滿足實際需求,但實際上我國建設完成的檢疫站只有200個。
3 加強林業病蟲害預防治理工作的有效對策
3.1 搞好林業檢疫工作目前,我國在引進外來樹種以及在不同省份之間進行樹種交流過程中導致的重大病蟲害呈高發態勢,這就要求我國林業部門必須注重樹種檢疫工作,從而提升我國樹種檢疫水平,嚴格防止出現病蟲害傳播的現象。在已經出現了病蟲害的地區要立即進行隔離,以避免出現病蟲害的蔓延[2]。盡快地建立起國家、省、市、縣的四級監測網絡,采用常年監測以及定期監測相結合的方式來完善網絡建設。通過完善地面監測與網絡感監測來建立起病蟲害監測預告體系,形成快速的反饋體系。
3.2 做好樹種搭配,營造混交林
在我國重點林業工程建設中,要積極地營造多樣樹種以及多形式的混交林,尤其是要大力栽種鄉土樹種,引進優良樹種來做好樹種搭配工作,不僅有利于林木的生長,同時還利于病蟲害防治,混交林的比例不可以低于3成。在退耕還林過程中需要選用抗逆性較強的經濟樹種進行造林,實現灌木以及草木堯經濟植物的立體開發,實現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有效開展[3-4]。
3.3 使用新型技術防治病蟲害
在新型技術的使用中,目前較為成熟的就是基于GPS以及GIS 的有害生物記錄系統。嵌入式的GIS 系統基于GPS移動設備可以在數字地圖以及GPS 設備的導航之下對于林業有害生物的發生和防治等進行快速的信息記錄以及反饋。
4 結束語
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人們越來越意識到保護森林資源,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我國的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任重道遠,所以在病蟲害的防治上要完善各個環節的管理力度,加強預防和監測力度,同時采取多種措施進行綜合防治,這樣才能使森林病蟲害得到有效的治理,從而保證我國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庹必新.植物病蟲害綜合治理策略[J].現代農業科技,2008(13).176.
[2]馬正霞.淺談青海樂都縣森林病蟲害防治的主要制約因素[J].安徽農學通報,2007(3):141-142.
[3]吳德平,卞黎霞,龔寧,等.崇明林業病蟲害發生現狀與防治對策[J].上海農業學報,2009,25(2):119-126.
[4]王宗銀.互助縣森林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0.(21).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