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全球化風波的來襲,讓市場競爭的主打核心逐漸演變成各個企業之間品牌的較量。換言之,若是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很好把握住主動權,企業就必須要擁有自己的品牌,即自主品牌。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國內市場尚未成熟,而企業內部長期缺乏合適自己戰略發展規劃的基本國情之下,研究品牌戰略已是箭在弦上,刻不容緩。
關鍵詞:民族企業;品牌;戰略研究
1 我國民族企業的發展現狀
不斷深入的改革開放,以及國家針對民營企業及個體商戶的相關政策不斷更新與推進,讓國民經濟中的民營經濟所占的比例就如水漲船高一般,逐年遞增。再者,大量就業機會涌入社會以及現下社會的和諧穩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營企業的存在和發展。民營企業不僅為國家創造稅收并提供財富,在增加就業及穩定社會幾個方面而言,絲毫不遜色于外資企業及國家企業。在中國,民營企業發揮的作用已是越來越大。
但是,處于發展初期的民營企業,受底子薄,起點低以及競爭力弱等缺陷制約發展,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長期缺少的品牌戰略意識,逐漸變成制約民營企業繼續成長發展的瓶頸。
就如今的形式而言,經濟全球化的席卷,讓中國經濟的發展來到了一個全新的春天。對于眾多企業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亦是一個全新的環境。挑戰與機遇并存的新世紀,讓我國的國內市場逐漸朝著國際化的方向走去。放眼望去,國際品牌進駐中國,與國企及民營企業分庭抗禮,形成國內一個三足鼎立的品牌競爭格局。由此可見,在如此形勢,國內企業不能不重新面臨一個全新的經濟氛圍,一個更加激烈與復雜的市場環境。在這個時候,若想支持企業發展,品牌戰略之路的選擇已經是一個必然事件。
但新時期里企業品牌的國際化,如果從生產實施上來看,那就是企業如何將產品由低檔向中檔和高檔過渡的一個過程;而如果從營銷策劃的角度去分析,則是一個從無到有的企業品牌創建的過程。因此,若是讓品牌與利益達到雙贏的結果,那么在品牌創建的過程中,企業更是應當通過重塑民族產品之特色,憑借其特有的低廉成本優勢,并利用技術與營銷創新的完美結合,來實現企業自主品牌由低向高的過渡過程,從而就可以在更高的層面上將與各跨國公司的較量進行到底。
2 品牌與品牌戰略的界定
什么是品牌?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品牌是一種對品牌屬性、包裝、價格、名稱、歷史、廣告方式的組合,是錯雜復綜的象征。與此同時,品牌會因為自身實踐經驗以及消費者使用后對其所留下的印象會有所定義。
那么,品牌戰略又是什么呢?所謂的品味戰略,其實就是一種通過對品牌形象的塑造,達到企業對外競爭力提高的戰略。自主去創立市場品牌,不僅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知名度,而襲卷的經濟全球化,不僅造就了現下的品牌經濟時代,同時也為企業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挑戰與市場。若是能將成功塑造企業自己的品牌,則將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力和溢價的價值,這是所有的有形資產無法比擬的。當市場競爭愈是激烈,日趨集中的趨勢之下,則品牌會是企業戰勝對手,開辟市場的有力武器,因為品牌是新經濟時代下一個企業的標志和根基。
3 品牌戰略的核心
市場競爭的號角聲剛剛響起,打出品牌戰略這張王牌已經是勢在必行。針對這樣的情況,了解品牌戰略的核心對于企業來說就尤為重要??墒牵瑢τ谄放茟鹇远?,什么是它最奇缺的資源呢?通過筆者的大量研究之后認為,是顧客心智。
曾經的曾經,一個行業在興起之初時只有少數同行,寥寥無幾。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發展和市場競爭的環境已不是當時那么簡單。由量變引起質變,于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每個行業里,都不乏海量的競爭對手。但對于顧客而言,面對著眾多的品牌,少不了眼花繚亂,面對選擇時難以將其一一接納。因為在顧客的心里,他們始終只能接受并且只愿意接受熟悉的幾個品牌,當習慣成為自然之時,就只在購買之時選擇自己熟悉的品牌。
近年來,一些實施品牌戰略的企業為達到企業效率的提高而過分注重內部運營,卻忘記通過贏取顧客心智來贏取競爭。因此,品牌雖好,卻難以在顧客心智中確立起優勢定位,進而也就不能產生良好的營銷效果。
那么,如何贏取顧客的心智呢?筆者認為,關鍵要把握好如下幾個因素:
3.1 明確競爭對手
贏取顧客心智的首要因素就是要明確競爭對手。不僅要知道和誰競爭,而且也要清楚對手的路數。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從而針對競爭對手的情況制定出有效的競爭戰略,辨析出自己的盈利來源,將盈利空間無限轉化為自己的業務。
3.2 進入細分心智
企業競爭的空間存在于顧客心智之中。一個企業品牌,如若不能占領顧客心智,就等于不能被顧客選擇并接受,就談不上取得成功與否。若品牌能進入顧客心智并被選擇,那么該企業便能擁有了該顧客,也能得到盈利空間。商業細分,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而當細分后的產品與服務成長到一定的規模之后,就應當對此再次細分。每一次細分,其實都是創建新公司的最佳時機,由細分后的新產品借助于傳統品牌的東風,一次進入用戶心智。
3.3 確立心智聚焦
由品牌對于顧客的全部價值來看,旦企業確定了自身需要占據何種細分心智,就需要其不斷對此進行聚集,品牌心智聚焦的目的,是確保不斷持續增加顧客心智資源對公司品牌的認同,從而主動促進自己的進化。
3.4 品牌戰略實施與創新的階段
縱覽全國,近年來,品牌戰略被一些意識超前的企業紛紛運用,為其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了優勢和主導權,從而逐漸發展壯大。這樣典型的例子,除了有高科技產業的聯想之外,還有家電業的海爾等等。
以高科技IT產業聯想集團的品牌戰略為例,由此探索我國民族企業的品牌戰略之路。
從1984年中關村創業之初的聯想,到今天大型的跨國IT企業。聯想二十多年的品牌發展之路,實則是其成長之路。
大部分品牌都不是一開始就走向國際市場。品牌本土化過程是源于原始積累時期,由于沒有在國內打下堅實的基礎,品牌國際化便無從談起。這一階段有三個過程:
從1984年公司創立到1990年,在第一代聯想人的不懈努力中,誠信和實實在在的行動為聯想品牌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1999年到2000年的第二個階段,聯想成功地創立并打響了聯想的自有產品品牌,逐漸從眾多品牌中脫穎而出,贏得了無數贊譽。
從2001年開始,聯想提出了“國際化的聯想”的發展目標。這一時期,領導層達成共識:要保持長期持續增長,必須走出國門,并且形成有突出地位的品牌。
國際化商業戰略指導下的品牌戰略,首先就需要企業在品牌表現上凸顯出國際化。為此,聯想采取的行動就是適時、堅決地進行品牌切換。從服務推廣、外部溝通角度看,聯想抓住了在社會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大事——加入國際奧委會第六期TOP合作計劃,借此將聯想的品牌推向全世界;而收購IBM的PC業務,不僅僅是將聯想產品和服務直接推廣到國際市場,同時也加強了聯想與世界的溝通,強化了人們對聯想這個跨國品牌的認識。
4 結束語
現如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越來越快,企業的發展必須與國際接軌。但是,國際化的發展需要的是累積實力,同時在管理水平上也要與國際接軌。品牌在市場的競爭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立足國際市場的前提是品牌的滲入,以此為基礎完成低于以及組織結構的國際化改變,這是一個遞進的過程。
參考文獻
[1]黃彤彤.我國企業品牌國際化策略研究.[J].管理與財富,2006(23).
[2]丁建軍.我國對外貿易中的品牌營銷對策[J].中國經濟導刊,2005(11).